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击接触网高速动车组的车体过电压分析及抑制措施 被引量:9
1
作者 曹保江 郑玥 +1 位作者 高国强 吴广宁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50,共7页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大跨度高架桥结构,接触网离地面较高,容易遭受雷击进而引发动车组故障,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探究雷击接触网时高速动车组车体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本文基于接触网电气模型和高速动车组电路结构,利用Pspic... 我国高速铁路采用大跨度高架桥结构,接触网离地面较高,容易遭受雷击进而引发动车组故障,给列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因此有必要探究雷击接触网时高速动车组车体过电压及其抑制措施。本文基于接触网电气模型和高速动车组电路结构,利用Pspice建立雷击接触网时车体过电压仿真模型,定量分析车体接地电阻参数对过电压的影响,提出抑制过电压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雷击接触网时,受电弓所在的车体过电压幅值可达43.45kV,距离受电弓越远车体过电压越低;接地电阻器的分布电感对各车体过电压影响较大,且与车体所在位置有关,对距离受电弓越近的车体,影响越大。将2~5车的接地方式改为直接接地方式或电阻器并联电容的方式均能有效抑制车体过电压,且当并联的电容值大于10μF时,二者对过电压幅值的抑制程度基本一致,并在电阻器并联电容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接地电缆长度能够进一步降低车体过电压,将各车体过电压抑制在2kV以内。本文研究结果为车体过电压的进一步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击 接触网 车体过电压 直接接地 接地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浮列车雷击车体过电压特性及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克雷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91-2197,共7页
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与轨道没有直接接触,并且车体上方没有类似接触网一类的防雷设施。当列车在高架空旷地带行驶时,容易遭受雷电的直接侵袭,并在车体上产生雷击过电压,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因此有必要研究雷击磁浮列车引起的车体过电压特... 磁浮列车高速运行时与轨道没有直接接触,并且车体上方没有类似接触网一类的防雷设施。当列车在高架空旷地带行驶时,容易遭受雷电的直接侵袭,并在车体上产生雷击过电压,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因此有必要研究雷击磁浮列车引起的车体过电压特性及其抑制方法。基于磁浮列车接地系统结构,建立雷击磁浮引起车体过电压的集总参数电路仿真模型,分析得到车体过电压大小与分布规律:雷击磁浮列车引起的车体过电压瞬态峰值达到31.5 kV,距离雷击点越远车厢的过电压峰值呈降低趋势,但尾车过电压峰值出现抬升;通过改进导向电磁铁的结构使其与轨道之间存在尖端效应,能够显著降低车体对地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浮列车 雷击 车体过电压 尖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体过电压对动车组轴端速度传感器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国芹 高国强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0-65,共6页
针对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速度传感器被干扰导致车门无法开启的故障,分析了速度传感器发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建立和验证了速度传感器的电磁耦合仿真模型,采用仿真模型研究了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及屏蔽层串联电容对速度... 针对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因速度传感器被干扰导致车门无法开启的故障,分析了速度传感器发生电磁干扰的原因,建立和验证了速度传感器的电磁耦合仿真模型,采用仿真模型研究了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及屏蔽层串联电容对速度传感器电磁干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速度传感器的电磁干扰与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信号传输电缆长度和屏蔽层串联电容成正相关,其中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的变化对速度传感器产生的电磁干扰影响最大。研究结论为速度传感器的电磁干扰深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车体浪涌过电压 速度传感器 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和过电压的抑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城 孙传铭 +3 位作者 张作钦 朱涛 肖嵩 高国强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2,共9页
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中的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和车体过电压问题会引起车体电压升高,车体电磁环境恶化,车载弱电和通讯系统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围绕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及车体电位问题,建立高速列车动态运行等效模型,基于模... 高速动车组接地系统中的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和车体过电压问题会引起车体电压升高,车体电磁环境恶化,车载弱电和通讯系统损坏等问题,严重影响动车组的安全运行。围绕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及车体电位问题,建立高速列车动态运行等效模型,基于模型对比分析了实测和仿真结果,研究动车组过电分相区间时车体横向和纵向过电压的分布以及过电压在车体的传播规律,分析列车在吸上线区间运行时各接地轮轴上的电流幅值变化和分布规律,并基于实测和仿真结果,分析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分布,最后综合考虑车体钢轨回路电流和车体过电压危害值,结合粒子群算法给出一种可参考的定常接地参数的最优解,使优化后各车体过电压幅值和各接地轴的电流幅值处在更均衡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车体钢轨回路电流 车体过电压 粒子群算法 综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接地系统对车体电流及过电压分布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宁 陈争 +3 位作者 巨长磊 靳耀耀 曹野 王梓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高速列车独特的轮轨耦合移动接地系统在其行车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不合理的接地设置无法有效降低车体暂态过电压幅值,会造成设备绝缘击穿,同时,窜入车体的环流会恶化车载设备、轴承的电磁环境,车载设备与人员安全也需要得到充分保障... 高速列车独特的轮轨耦合移动接地系统在其行车安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不合理的接地设置无法有效降低车体暂态过电压幅值,会造成设备绝缘击穿,同时,窜入车体的环流会恶化车载设备、轴承的电磁环境,车载设备与人员安全也需要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对高速列车的移动接地系统性能研究,需要兼顾接地电流与车体过电压两项重要指标进行优化改进,服务于提升动车组长期的服役性能。以吸上线区间和电分相区间的“车-所-网”供电和回流系统为例,对动车组车载设备进行参数测量,对“车-所-网”供电系统进行等值计算。基于车载关键设备的实测阻抗参数,构建“车-轨-网”牵引供电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研究车载牵引供电系统高压侧操作过电压特性以及车体过电压的传播规律,解析列车接地系统对车轨环流及车体过电压分布的影响机制,并结合接地回流及车体过电压两方面指标,对比不同接地阻抗参数及布局方式对车体过电压与车轨环流的影响规律。最终,获得一套基于调整电阻、电感以及接地方式的平衡了电压与电流的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移动接地系统 车体电流 车体过电压 接地阻抗参数 接地布局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列车接地系统参数对车体电流及过电压平衡的优化
6
作者 刘建城 孙传铭 +3 位作者 张作钦 颜靖东 肖嵩 郭裕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73,共13页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车体电位的问题以及高速列车接地系统二维模型无法基于径向参数的基础上对同一车轴左右两侧电位进行仿真分析等存在的不足,当前有必要对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进行更为完善的三维建模,并对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和接地参数等进行优化分析,以达到抑制接地电流和降低车体电位的目的。首先,基于RCL测试仪对车体的阻抗和感抗参数以及车体尺寸实际参数等实测数据及理论分析,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分别从牵引变压器、接触网以及高速列车车载变压器、高压电缆、车体等方面,完成了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三维电路模型的构建;同时,结合列车经过吸上线工况下的动态接地回流试验与高速列车升弓和闭合VCB的静态过电压测试试验,将仿真结果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三维仿真模型,对接地系统的径向参数及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三维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流过列车各保护接地的接地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车体电位也在安全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三维模型 接地回流 车体过电压 接地阻抗参数 接地布局方案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动车组断路器操作过电压在车体的传播特性与影响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国强 万玉苏 +3 位作者 刁超健 魏文赋 刘耀银 吴广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5-663,共9页
高速铁路采用单相分段供电方式,为了防止带载过分相问题,在过分相过程中列车会频繁开关断路器,这将导致频繁的操作过电压冲击。该过电压一方面会造成车顶高压设备绝缘老化甚至击穿,另一方面该过电压会耦合到车体上,影响车载弱电设备正... 高速铁路采用单相分段供电方式,为了防止带载过分相问题,在过分相过程中列车会频繁开关断路器,这将导致频繁的操作过电压冲击。该过电压一方面会造成车顶高压设备绝缘老化甚至击穿,另一方面该过电压会耦合到车体上,影响车载弱电设备正常工作。为分析断路器操作过电压在车体的传播特性,首先基于某试验动车组实际电气结构,构建高速列车操作过电压等效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操作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和分布特性;进一步仿真分析了变压器励磁电感、高压电缆、接地电阻器对车体过电压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车体上操作过电压的峰值达到5.12 k V,并在7?s内迅速衰减到几百伏;变压器励磁电感越大,车体过电压越小;高压电缆单位电容为0.1 n F时,不同车体过电压幅值较小且分布均匀;接地电阻器寄生电感值越大,车体过电压越大。该研究为抑制车体过电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车体过电压 励磁电感 变压器 高压电缆 接地电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地方式对高速动车组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万玉苏 刘耀银 高国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37,共6页
随着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的改变,车体升弓浪涌过电压也不相同。本文为分析接地方式对高速动车组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基于某型动车组接地方式,构建高速列车升弓等效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升弓浪涌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分布特性,并将现... 随着高速动车组接地方式的改变,车体升弓浪涌过电压也不相同。本文为分析接地方式对高速动车组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基于某型动车组接地方式,构建高速列车升弓等效电路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升弓浪涌过电压的产生机理、分布特性,并将现场测试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仿真分析不同接地方式对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升弓时,最高车体浪涌过电压幅值达到4.95kV,并在20μs内迅速衰减;采用直接接地方式最高升弓浪涌过电压幅值减小为2.4kV;在接地电阻器两侧并联电容也可有效降低过电压幅值,过电压幅值与并联电容值有关,电容值取10μF时较为合适,此时过电压最小降低为2kV。以上结论可为研究接地方式对于车体升弓浪涌过电压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接地方式 升弓 车体浪涌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过分相的车体最佳接地技术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黄可 刘志刚 +1 位作者 王英 李郎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共8页
高速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是分相过电压的泄放通道,合理的接地技术能有效抑制车体过电压。针对此问题,划分并分析了动车组过车载自动电分相时的各暂态过程,构建了过分相时暂态过电压电流流向的框架。基于动车组车体的实际结构,利用Matlab/... 高速动车组车体接地系统是分相过电压的泄放通道,合理的接地技术能有效抑制车体过电压。针对此问题,划分并分析了动车组过车载自动电分相时的各暂态过程,构建了过分相时暂态过电压电流流向的框架。基于动车组车体的实际结构,利用Matlab/Simulink对8编组CRH2A型动车组过分相的其中2个暂态过程搭建了车-网耦合等效电路模型。仿真模型巧妙地将高速铁路过分相、车顶高压贯通电缆和车体接地系统结合在一起,通过仿真对比得到了接地技术对车体过电压的影响规律,结合正常工况下车体电流随车体接地技术的变化特征,就动车组过分相时的最佳接地技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车体过电压 车载自动电分相 接地技术 车体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接地回流动态特性分析及接地电阻参数多目标优化研究
10
作者 肖嵩 张予慧 +3 位作者 王梓靖 郭裕钧 申仪想 吴广宁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4,共9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愈加频繁的过分相操作使得车载设备遭受高频次的过电压、过电流冲击。列车通过轮-轨接地系统将牵引电流泄放至钢轨,牵引电流通过钢轨、回流线等返回牵引变电所。车、轨接地电阻不良匹配会导致接地电流... 随着高速列车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愈加频繁的过分相操作使得车载设备遭受高频次的过电压、过电流冲击。列车通过轮-轨接地系统将牵引电流泄放至钢轨,牵引电流通过钢轨、回流线等返回牵引变电所。车、轨接地电阻不良匹配会导致接地电流和过电压泄放受阻,影响牵引供电系统稳定运行。考虑列车移动时接地系统阻抗瞬变导致的回流路径、幅值变化,构建“所-网-车-轨”动态耦合回流模型,解析接地电流动态变化规律及车体过电压分布特性;为实现车体接地电流、过电压综合抑制,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对接地电阻集合进行寻优;根据不同抑制需求场景,提出列车接地系统3种优化方案,为提升高速列车接地系统的综合性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电流 车体过电压抑制 “所-网-车-轨”动态耦合回流模型 回流动态变化特性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车顶高压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仿真与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勇葆 曹保江 +2 位作者 郑玥 高国强 吴广宁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7-142,共6页
高速动车组高压电缆金属护层在各车体同车顶单端连接是引起动车组升弓瞬间车体浪涌过电压的重要原因。为了掌握现有连接方式下此感应电压的特点,文中以CRH2型车为例,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包括接触网电源、高压电缆、车体及接地系统... 高速动车组高压电缆金属护层在各车体同车顶单端连接是引起动车组升弓瞬间车体浪涌过电压的重要原因。为了掌握现有连接方式下此感应电压的特点,文中以CRH2型车为例,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包括接触网电源、高压电缆、车体及接地系统的等效模型。仿真研究升弓瞬间高压电缆金属护层感应电压传播过程,探究电缆长度、接触网电源等值参数及其电压相位对感应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升弓时电缆芯线电压可达60~70 kV,振荡持续时间在0.2 ms左右,振荡频率一般在60~80 kHz;金属护层感应电压幅值在不同车体之间沿电缆向前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金属护层与车顶之间的电压差受电缆长度、接触网电源等值参数及其电压相位的影响较大。以上研究结果对合理设计高压电缆金属护层连接方式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金属护层 感应电压 高压电缆 车体浪涌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