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绪具身观:情绪研究的新视角 被引量:85
1
作者 刘亚 王振宏 孔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9,共10页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 情绪具身性有着广泛的理论假说与研究证据,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均支持了情绪加工的具身性。目前关于具身情绪的理论解释主要有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和知觉符号系统理论等。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观点,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情绪 面部反馈 躯体标记 镜像神经元 具身模仿 知觉符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与决策的认知神经机制 被引量:18
2
作者 蔡厚德 张权 +1 位作者 蔡琦 陈庆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01-1410,共10页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是一项检查情感性决策机制的常用实验范式。据此,Damasio等人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SMH)解释情绪影响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近期,大量研究在IGT究竟是模糊决策还是风险决策、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与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 爱荷华博弈任务(IGT)是一项检查情感性决策机制的常用实验范式。据此,Damasio等人提出了躯体标记假设(SMH)解释情绪影响决策的神经生理机制。近期,大量研究在IGT究竟是模糊决策还是风险决策、与情绪和认知的关系、与工作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的关系以及IGT的神经网络与分子遗传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资料。结果显示,IGT加工的早期由模糊决策主导,情绪性躯体信号对引导决策选项的偏好可能起关键作用,后期则倾向是一种风险决策,认知评价和预期对选项偏向逐渐占优势;IGT与工作记忆的加工成分有相互重叠,也需陈述性记忆的参与;IGT的加工不仅依赖于杏仁核、腹内侧前额皮层、眶额皮层等组成的情绪脑网络的活动,还与背外侧前额皮层、海马、腹侧纹状体、岛叶皮层、辅助运动前区、扣带回皮层等许多脑区的活动有关;COMT和5-HTT的基因多态性会调节IGT相关的决策加工。总之,IGT是一项需要多重神经系统协同活动的决策加工任务,且模糊与风险决策可能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荷华博弈任务 情感性决策 模糊与风险决策 工作记忆 陈述性记忆 躯体标记假设 认知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