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任婉文 张颖 +2 位作者 龙森 毛洪京 陈树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设计和跟踪随访研究,选择70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口服度洛西汀片)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2,4和6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并对试验组治疗6周末SF-MPQ疼痛分级指数(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周末现有疼痛强度PPI,第2周、4周和6周末SF-MPQ、HAMD、HAMA各项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例次较对照组高(P<0.05),但单个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共有17例患者PRI总分减分率≥50%者进入随访研究,随访3个月和6个月与治疗6周末各项评分变化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对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随机双盲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学军 罗仁浩 +4 位作者 汤姿英 何志屏 龚梅恩 刘月婵 刘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研究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B组:电针刺治疗)、帕罗西汀组(C组: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A组: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4... 目的研究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3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B组:电针刺治疗)、帕罗西汀组(C组:帕罗西汀治疗)和研究组(A组: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2、4、8周末各评定1次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治疗不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疼痛缓解疗效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RI总分、VAS得分、PPI得分、HAMD总分和HAMA总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PRI总分、VAS得分从治疗第1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I得分、HAMD总分、HAMA总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少。结论电针刺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显著控制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且比帕罗西汀单独治疗起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帕罗西汀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分析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9
3
作者 钟静玫 武绍远 +6 位作者 许秀锋 戴敏方 王波 赵英 丁里 马莎 郑昆文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 目的 :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方法 ,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脑生化物质代谢在不同脑区域内的变化 ,以证明丘脑是否可以作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定位区域 ;以及研究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抑郁症和正常人之间 ,是否存在不同脑区域间的生化代谢的不同。方法 :对 6名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 ,11名抑郁症患者 ,8名正常人用磁共振波谱分析的单体素定位扫描的方法 ,扫描各组对象的左右丘脑 ,在部位上对比以额叶 ,获得NAA(天门冬氨酸 ) ,Cho(胆碱 ) ,Cr(肌酸 )的波峰下面积 (Inte gral) ,取相对值NAA/Cr和Cho/Cr作为分析指标 ,进行不同组间 ,不同部位间的对比分析。结果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NAA/Cr值在优势半球丘脑上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抑郁症组在非优势半球额叶的Cho/C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在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组中优势半球丘脑的Cho/Cr明显低于非优势半球丘脑 (P <0 .0 5 ) ,但这种差异的大小在三组间没有区别 (P >0 .0 5 )。结论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者的优势半球丘脑存在着神经元的受损 ,故优势半球丘脑可能成为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功能定位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功能定位 磁共振波谱分析 诊断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瞿伟 谷珊珊 +2 位作者 罗菡 唐倩影 郭俊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比较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5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OFC组),33例患者接受度洛西汀治疗。2组患者完成急性治疗期1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 目的比较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与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设计。35例患者接受小剂量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OFC组),33例患者接受度洛西汀治疗。2组患者完成急性治疗期12周的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数字疼痛强度量表(PI-NRS)、临床疾病严重程度评定表(CGI-S)及临床总体疗效指数评分(CGI-E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观察评定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末。结果 OFC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周末及随后各时间观察点,PI-NRS显著低于度洛西汀组(P<0.05,P<0.01)、CGI-EI在各观察时间点则均明显高于度洛西汀组(P<0.01),2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2、4、8、12周末HAMD-24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联合氟西汀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在急性治疗期比单用度洛西汀疗效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氟西汀联合奥氮平 度洛西汀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压力应对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瑞星 Koen Sevenants +1 位作者 赵山明 李国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15-518,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压力应对特征,探索其病理、心理发病机制。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诊断标准选择53例患者纳入...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压力应对特征,探索其病理、心理发病机制。方法: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3,CCMD-3)诊断标准选择53例患者纳入实验组,依据分层抽样原则选择正常对照组53例,分别用防御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测量。结果:实验组使用不成熟型防御方式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述情障碍高于对照组,成熟型防御方式的使用频率、领悟社会支持能力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遇到心理压力时不能及时有效发泄情绪,较多地应用躯体化、抱怨、幻想等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并且不能充分领悟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导致内心冲突加重并进入"情绪恶劣—疼痛加重—应对无效"的恶性循环状态,症状迁延难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压力应对 心理防御方式 述情障碍 领悟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初步报告 被引量:4
6
作者 武绍远 钟静玫 +3 位作者 陈辉 林岚 陈文利 丁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索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对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的患者,分别予氟西汀治疗(简称药物组)和氟西汀加认... 目的探索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药物治疗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对64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诊断的患者,分别予氟西汀治疗(简称药物组)和氟西汀加认知行为治疗(简称心理-药物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4、6周、半年、1年、2年的疼痛症状评分和HAMD评分、治愈率、以及2年后复发率。结果心理-药物组4周和两年时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HAMD总评分、躯体化症状因子评分与认知障碍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治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心理-药物组2年复发率(13·33%)明显低于药物组(35·29%)(P<0·05)。结论抗抑郁药配合认知行为治疗是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氟西汀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时空模式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从敏 程泓 +2 位作者 李柄佑 金荣疆 郑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45-352,共8页
目的:观察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LPP)的时空模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5例PSPD病人纳入实验组,15例... 目的:观察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事件相关电位晚期正成分(late positive potential of 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LPP)的时空模式特征。方法:随机选取15例PSPD病人纳入实验组,15例正常受试者纳入对照组,评定两组ERP-LPP时空模式特征。结果:对照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颞枕叶皮层中度兴奋,稍向颞叶左部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较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及右部皮层中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ERP-LPP的正性图片波幅降低,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中部皮层中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图片时空模式特征不显现;负性图片波幅升高,空间效应可见额、顶、颞及枕叶的中部及左部皮层高度兴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PD病人存在额叶调控情绪能力紊乱,可考虑将ERP-LPP运用于PSPD病人的情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军 李幼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11-313,共3页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l.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Health Problems10,ICD-10)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定义为,一种不能用生... 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l.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Health Problems10,ICD-10)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定义为,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脑影像学 DISEASES 国际分类 健康问题 躯体障碍 生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丽华 张敏 王小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1人)和阿米替林(33人)治疗,总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定疗效,阿...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门诊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给予西酞普兰(31人)和阿米替林(33人)治疗,总疗程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评定疗效,阿米替林组有2例脱漏,最后完成疗程每组各31人。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9例和8例,明显缓解分别为10例和8例,轻度缓解分别为7例和9例,无效分别为5例和6例;有效率分别为83.87%,80.6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西酞普兰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阿米替林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认知性电位P300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鸿 白新刚 +3 位作者 杨从敏 李柄佑 金荣疆 郑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8期58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 目的:探讨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认知性电位P300的特点,及其与症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日本MEB-9200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行P300检测,对60例PSPD患者(PSPD组)与60例健康成年人(normal control,NC组)P300潜伏期、波幅、靶刺激反应时及反应准确率比较;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HAMD)、汉密尔顿焦虑(hamilton anxiety,HAMA)、数字疼痛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定症状严重程度,并探讨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z导联P300(P3a、P3b)潜伏期延迟、P300(P3b、N2-P3b)波幅降低、靶刺激反应时延迟与反应准确率降低(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潜伏期与HAMD、HAMA和N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PSPD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焦虑、抑郁、疼痛影响PSPD患者的P300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认知电位 P300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35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景环 李松芝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6期392-393,共2页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初诊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均以25 mg,po,bid,根据病情渐增至50mg,po,tid。分别在治疗后第4天和第...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初诊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阿米替林,均以25 mg,po,bid,根据病情渐增至50mg,po,tid。分别在治疗后第4天和第1,2,4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完全缓解分别为9,8例,明显缓解分别为13,10例,轻度缓解分别为8,10例,无效分别为5,7例;有效率分别为85.71%,80.0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嗜睡等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少(P<0.01)。结论:文拉法辛对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阿米替林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对照研究
12
作者 李丽华 陈卫华 +1 位作者 颜卫平 王小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7-267,271,279,共3页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西酞普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丘脑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大捷 杨海龙 +3 位作者 王正阁 项小平 陶高见 张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 目的研究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persis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丘脑与全脑功能连接的关系,探究PSPD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18例PSPD患者和16名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分别选择左、右侧丘脑作为感兴趣区,观察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双侧丘脑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改变情况。选择有改变的功能连接与用于评估疼痛程度的医疗结局用疼痛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 pain measures,MOSPM)评分值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PS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丘脑与左侧额下回三角部、左侧额下回眶部、左侧豆状核及左侧尾状核的功能连接增强,左侧丘脑与右侧颞下回的功能连接减弱。右侧丘脑与左侧尾状核功能连接强度与疼痛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PSPD患者存在与丘脑相关的功能连接的异常,这种改变可能是引起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丘脑 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脑半球功能非对称理论对舍曲林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柄佑 姜贵云 +1 位作者 金荣疆 郑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4-939,共6页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功能偏侧化与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关系。方法:将37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20例健康受试者设为C组。B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75mg,每晚1次,疗程6周。A组从开始观察第1天起,药物治疗同B组,并在服用药物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间隔2日,总共治疗15次。分析各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RS)及运动阈值(MT)变化,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SP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MT值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受试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高于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且PSPD患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低于正常受试者左侧大脑半球MT值(P<0.05),PSPD患者右侧大脑半球MT值与正常受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3周、6周治疗后A组左侧大脑半球MT值降低(P<0.05),右侧大脑半球MT值升高(P<0.05);B组仅在治疗后6周右半球MT值降低。经过3周、6周治疗后,A、B两组HAMD、NR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且A组HAMD评分低于B组评分(P<0.05);治疗后3周A组NRS评分低于B组(P<0.05),治疗后6周A、B两组N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脑半球功能异常偏侧化可能对PSPD的发病产生重要影响;舍曲林及舍曲林联合rTMS均能缓解PSPD患者疼痛症状、改善PSPD患者的不良情绪,且后者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经颅磁刺激 运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脑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天明 骆艳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0-813,共4页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SPD)作为精神医学科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已被逐步认识,但仍然难以明确其发生机制,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且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该类患者辗转就诊于各大临床科室,而收效欠佳,病程迁延,...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omatoform pain disorder,SPD)作为精神医学科的一种功能性疾病已被逐步认识,但仍然难以明确其发生机制,因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手段,且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导致该类患者辗转就诊于各大临床科室,而收效欠佳,病程迁延,造成较大的医疗资源、人力物力的消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脑影像学研究(neuroimaging)证明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不同脑区之间存在着结构、功能、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异常,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就目前常用脑影像学技术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相关脑区结构、功能及生化代谢方面的改变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脑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舒菊香 何华 +1 位作者 曾德志 王兵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PD)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A组,阿米替林+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B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和C组,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8周。于...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SPD)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A组,阿米替林+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B组,单用阿米替林治疗和C组,单用认知行为治疗),每组30例,观察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简易McGill疼痛量表(SF-MPQ)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定疼痛缓解程度和抑郁情绪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A组显效率(66.67%)高于B组(40.00%)和C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P<0.05),但3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6,P>0.05);HAMD评分和SF-MPQ总分及各因子积分,3组干预后均较干预前下降,干预后第4、8周末,A组各项评分低于同期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SPD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用阿米替林或认知行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认知行为疗法 阿米替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图Hash值评估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效用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霜 邹卓杉 +2 位作者 唐俊童 范真珍 崔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141-2148,共8页
目的对医用红外热图分析中的差异哈希算法(Hash function,Hash值)评估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的效用进行再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PSPD并接受度洛西汀药物... 目的对医用红外热图分析中的差异哈希算法(Hash function,Hash值)评估度洛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的效用进行再评价。方法选取2022年2-12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PSPD并接受度洛西汀药物治疗的70例患者,收集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的红外热图Hash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14,HAMA-14)、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15项评分(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15,PHQ-15)、症状自评量表90项评分(symptom checklist-90,SCL-90),采用Spearman分析红外热图Hash值与VAS、HAMA-14、HAMD-17、PSQI、PHQ-15、SCL-90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同时记录对比各时间点疼痛缓解率、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70例PSPD患者经度洛西汀治疗后4、8、12周疼痛缓解率分别为31.43%、67.14%、78.57%。与治疗前比较,红外热图Hash值随治疗时间的进展呈上升趋势(P=0.000),而VAS、HAMA-14、HAMD-17、PSQI、PHQ-15和SCL-90量表评分均随治疗时间的进展呈下降趋势(P=0.000)。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的红外热图Hash值与VAS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7、-0.313、-0.609、-0.696,与HAMA-14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97、-0.433、-0.524、-0.629,与HAMD-17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77、-0.315、-0.319、-0.448,与PSQI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2、-0.284、-0.361、-0.446,与PHQ-15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2、-0.357、-0.455、-0.620,与SCL-90评分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5、-0.402、-0.483、-0.516。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红外热图Hash值差值及VAS、HAMA-14、HAMD-17、PSQI、PHQ-15、SCL-90量表评分差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4、-0.429、-0.461、-0.314、-0.369、-0.293。结论红外热图Hash值可以作为一种辅助诊断PSPD和治疗后效果评价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度洛西汀 红外热图 差异哈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建玲 钱敏才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612-614,共3页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度洛西汀固定剂量60 mg.d-1,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固定剂量20 mg.d-1,两组疗程均8周,两种...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度洛西汀固定剂量60 mg.d-1,对照组给予西酞普兰固定剂量20 mg.d-1,两组疗程均8周,两种药物均为早餐后一次性口服。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其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治疗第1周末开始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脱落情况,治疗组脱落4例(13.33%),对照组脱落2例(6.67%)。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末治疗组26例中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3例。对照组28例中,显效5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治疗组不良反应总例次较对照组高(P<0.05),但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度洛西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洛西汀 西酞普兰 疼痛障碍 躯体形式 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病人血清激素水平改变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栋 吴松斌 +5 位作者 宋奕 方梅 钱建学 熊东林 肖礼祖 孙武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88-593,共6页
目的:分析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的血清激素水平,探讨血清激素对PSPD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PSPD病人(PSPD组)和与16例病人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 目的:分析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ersistent somatoform pain disorder,PSPD)病人的血清激素水平,探讨血清激素对PSPD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PSPD病人(PSPD组)和与16例病人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HC组),获取PSPD病人和对照组人员的血清激素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PSPD病人的疼痛程度,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PSPD病人和健康对照组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SPD病人SAS和SDS评分显著增高(P<0.001)。16例PSPD病人均出现多种血清激素水平异常,PSPD病人的皮质醇、醛固酮和催乳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PSPD病人的多种血清激素水平异常,提示血清激素水平可能是PSPD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PSPD病人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激素水平 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配合八段锦治疗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临床思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铭 卜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5期747-751,共5页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属神经症疾病范畴,在临床上多以抗抑郁剂给予治疗,副作用往往较大,疗效却不明显。针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所设计的针刺配合八段锦疗法方案,即:补百会,刺印堂放血,并以耳针疗法进行随症配穴,采用八段锦的招式进行主动运动...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属神经症疾病范畴,在临床上多以抗抑郁剂给予治疗,副作用往往较大,疗效却不明显。针对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所设计的针刺配合八段锦疗法方案,即:补百会,刺印堂放血,并以耳针疗法进行随症配穴,采用八段锦的招式进行主动运动,并配合呼吸运动及意象运动进行治疗。针刺运动疗法是传统中医的止痛要术,针刺可以提高机体的痛阈或耐痛阈,增加中枢Ach、DA和5-HT的含量,兴奋患者自身内在的镇痛系统,通过运动还可以调理机体气血运行,修复情志所伤,消除疼痛的同时增强意志,增加免疫力,消除亚健康,如同时辅以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则疗效更加显著,能够达到"心身并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针刺疗法 耳穴疗法 八段锦 情志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