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动脉炎患者同步四肢血压及踝臂脉搏波速度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阳 董徽 +4 位作者 邓宇 邹玉宝 华倚虹 王恺皞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1-486,共6页
目的:调查大动脉炎患者同步四肢血压(4LBP)及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特征。方法:回顾性(注册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 Number:NCT03521739)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阜外医院住院诊治的182例大动脉炎患者(大动脉炎组),并选取182... 目的:调查大动脉炎患者同步四肢血压(4LBP)及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特征。方法:回顾性(注册研究:ClinicalTrials.gov.NCT Number:NCT03521739)连续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阜外医院住院诊治的182例大动脉炎患者(大动脉炎组),并选取182例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肱动脉收缩压高侧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大动脉炎患者同步4LBP及baPWV测量9个参数:舒张压(DBP)、脉压差、脉动指数、臂间收缩压压差(IASBPD)、踝间收缩压压差(ILSBPD)、踝臂指数(ABI)及ABI差值(ΔABI)、baPWV和baPWV差值(ΔbaPWV)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大动脉炎病变分型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动脉炎组DBP更低[(67.4±23.7)mmHg vs(84.1±15.0)mmHg,1 mmHg=0.133 kPa]、脉压差更大[(69.7±23.6)mmHg vs(53.7±10.6)mmHg]、脉动指数更高(1.3±2.1 vs 0.6±0.1)、IASBPD更大[(18.2±24.1)mmHg vs(4.2±3.3)mmHg]、ILSBPD更大[(10.7±15.0)mmHg vs(5.3±4.1)mmHg]、ΔABI更大(0.1±0.1 vs 0.0±0.0)以及ΔbaPWV更大[(269.3±537.0)cm/s vs(46.7±41.7)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进一步分析大动脉炎组脉压差>70 mmHg(36.8%vs 4.4%)、脉动指数>0.9(50.0%vs 5.5%)、IASBPD>10 mmHg(43.4%vs 5.5%)、ABI>1.4(17.6%vs 0%)、ILSBPD>15 mmHg(14.8%vs 3.3%)、ABI<0.9(22.5%vs 0%)、双ABI<0.9且ΔABI≤0.1(16.5%vs 0%)和ΔbaPWV>160 cm/s(31.3%vs 2.2%)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1)。存在以上8项参数特征的其中1项,大动脉炎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4.6%vs 18.1%,P<0.01)。并且这些参数特征与大动脉炎患者的病变分型密切相关。结论:大多数大动脉炎患者同步4LBP及baPWV存在一些显著异常特征,并且与病变分型密切相关,可初步预测和评估病变的位置。建议对大动脉炎及其疑似患者应常规行4LBP及baPWV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炎 同步四肢血压 踝臂脉搏波速度 阜外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狄云霏 丁粤粤 +6 位作者 徐秋琴 吕海涛 陈临琪 吴海瑛 陈秀丽 史晓燕 陈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 目的:探索肥胖儿童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改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0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及儿童保健科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和57例体检健康儿童。比较两组BMI、性别、年龄、血尿酸、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baPWV、BMI的Z分数(Z-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的差异。比较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和青春期前组baPWV的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肥胖儿童的baPWV慢于健康儿童(P=0.036)。肥胖儿童中,高血压组的baPWV快于正常血压组,青春期组快于青春期前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BP和HOMA-IR是肥胖儿童baPWV的影响因素,B(95%CI)为10.959(4.745~17.173)和3.416(0.771~6.061)。结论:肥胖儿童baPWV与血压、HOMA-IR、青春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儿童 动脉硬化 -脉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陈盼盼 顾东风 +5 位作者 王梦琴 曹杰 陈纪春 李建新 刘冬华 黄建凤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异常各成分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571例研究对象(男269例,女302例,平均年龄56.2岁)分为对照组40例、1项代谢异常组108例、2项代谢异常组154例、3项代谢异常组269例,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baPWV,并结合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腰围与baPWV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与baPWV呈正向独立相关。调整性别和年龄后,baPWV值在对照组13.1 m/s,1项代谢异常组14.5 m/s,2项代谢异常组15.1 m/s,3项代谢异常组15.9 m/s,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WV在代谢综合征异常者中显著增加,提示代谢综合征异常项目的增加反映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速度 代谢综合征 脉搏速度 动脉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伟 王明建 +1 位作者 刘俊明 黄文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及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252例,测量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及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252例,测量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形组(n=127例)、非杓形组(n=71例)和反杓形组(n=54例)。结果 (1)反杓形组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baPWV、脉压较杓形组升高;反杓形组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较非杓形组降低,年龄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nSBP)较非杓形组升高;非杓形组nSBP、脉压较杓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逐步回归显示,24 hSBP、dDBP、nSBP、baPWV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变异性(DBP-CV)、脉压与baPW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5、0.296、0.260、0.271,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除了与24 hSBP、dDBP、nSBP关系密切外,也与baPWV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可反映动脉僵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脉搏传导速度 血压监测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陈虞 胡大一 +1 位作者 杨进刚 赵建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75-278,共4页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50岁、吸烟、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比较高baPWV组(≥1700cm/s)与低baPWV组(<1700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5.3%和60.5%,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9±1.2)和(4.4±0.9),P<0.05]。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和收缩压(P<0.01)。结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速度(baPWV) 心血管危险因素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蕾 李蓉 +6 位作者 李启富 梁青 桂灵升 段凤仪 李岱 杨利 陶安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82-887,共6页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4例,根据有无DPN将患者分为DPN组(n=196)和无DPN组(n=148),再根据ba PWV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n=86),进行组间各指...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44例,根据有无DPN将患者分为DPN组(n=196)和无DPN组(n=148),再根据ba PWV四分位数分为Q1、Q2、Q3、Q4组(n=86),进行组间各指标差异比较及DPN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与无DPN组相比,DPN组患者ba PWV更高(P<0.01)。以ba PWV四分位数分组,ba PWV由Q1组的1023cm/s上升到Q4组的3279cm/s时,出现中/重度神经病变体征的患者比例由27.9%增加到68.2%(P<0.05)。DPN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SBP≥140mm Hg、ba PWV≥1600m/s、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糖尿病肾病(DN)与DPN密切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年龄、SBP及尿白蛋白/肌酐对ba PWV的影响后,糖尿病病程、DR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升高的ba PWV与DPN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脉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间的关系 被引量:19
7
作者 涂燕平 雷梦觉 +4 位作者 葛郁芝 龚爱斌 魏伟荣 王凌玲 艾文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5期350-351,共2页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各30例。每例均采用全自动... 目的研究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探讨其与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90例患者,其中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各30例。每例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仪测定其baPWV及超声检测IMT。结果从糖耐量正常、糖耐量减低至糖尿病,随着糖代谢异常的加重,颈动脉内膜中层逐渐增厚(F=13.40,P<0.05)、baPWV逐渐升高(F=15.26,P<0.01),且两者变化之间呈正相关(r=0.856,P<0.01)。结论baPWV与IMT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二者均对了解糖尿病早期动脉硬化及其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脉搏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颖睿 汪小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3,147,共4页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5月于我院门诊或上级医院确诊的新发T2DM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1年5月于我院门诊或上级医院确诊的新发T2DM患者100例,其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56.9±7.5)岁;并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6.5%)42例和HbA1c升高组(HbA1c>6.5%)58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血压,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hs-CRP及ba-PWV。比较不同HbA1c水平组及NC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分析ba-PWV与HbA1c及hs-CRP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的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的体质量、BMI较NC组升高(P<0.05);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体质量、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正常组、HbA1c升高组和NC组间除HDL-C外,其余血清学指标FPG、TC、TG、HbA1c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正常组及HbA1c升高组的FPG、TG及HbA1c水平均高于NC组(P<0.05);HbA1c正常组血清FPG、TG及HbA1c水平均低于HbA1c升高组(P<0.05);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的TC及LDL-C均低于NC组(P<0.05);而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的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ba-PWV与BMI、SBP、HbA1c、LDL-C及hs-CRP呈正相关(r=0.407、0.414、0.597、0.418、0.649,P=0.044、0.040、0.000、0.038、0.000)。结论T2DM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hs-CRP及HbA1c水平与ba-PWV呈正相关,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加重。故积极控制血糖,对于预防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脉搏传导速度 C反应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曾荣 郑恪扬 +2 位作者 闫家富 王佐广 程文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背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可以比单一的血脂指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于TG/HDL-C比值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 背景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证实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可以比单一的血脂指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比值更好地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关于TG/HDL-C比值在高血压人群中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研究较少,不同TG/HDL-C比值组患者动态血压参数特点的研究也较少。目的分析不同空腹TG/HDL-C比值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动态血压及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情况,并探讨TG/HDL-C比值与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病房的439例(18~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资料,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BMI);测定患者血肌酐、总胆固醇、TG、LDL-C、HDL-C、血尿酸、空腹血糖,并计算TG/HDL-C比值;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收集24 h、日间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和平均心率。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并记录勺形血压波形,所有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采用ba-PWV进行评估。根据TG/HDL-C比值将患者等分为低分位组(n=219)及高分位组(n=220),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无差异,并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探讨ba-PWV的影响因素。结果高分位组男性比例、BMI、高脂血症史比例、吸烟史比例、血肌酐水平、总胆固醇水平、TG水平、血尿酸水平、空腹血糖水平高于低分位组,年龄、HDL-C水平低于低分位组(P<0.05)。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心率、ba-PWV高于低分位组,收缩压夜间下降率、勺型血压比例低于低分位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12.35,95%CI(10.307,14.401))、空腹血糖(β=20.69,95%CI(1.532,39.854))、TG/HDL-C比值(β=20.99,95%CI(6.176,35.810))、24 h平均收缩压(β=7.57,95%CI(5.656,9.493))是ba-PWV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TG/HDL-C比值高分位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低分位组,且TG/HDL-C比值与ba-PWV独立相关,因此监测TG/HDL-C比值有助于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和血压升高,促进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三酰甘油 胆固醇 HDL 动态血压监测 脉搏速度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耐量减低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开芸 韩文杰 刘恒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4-865,共2页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 高敏C反应蛋白 脉搏传导速度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变化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丹 张昕蕾 +6 位作者 赵权辉 周靖 陈朔华 范旭男 吴寿岭 李璐 李俊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2-1067,共6页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蛋白尿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2018年开滦研究队列中完成健康体检并行两次baPWV检测的8182例职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两次体检baPWV的变化分为ba...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变化对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蛋白尿和慢性肾脏病(CKD)的影响。方法:入选2006~2018年开滦研究队列中完成健康体检并行两次baPWV检测的8182例职工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两次体检baPWV的变化分为baPWV持续低组(n=3139,两次体检时baPWV均<1400 cm/s)、baPWV降低组(n=567,第一次体检时baPWV≥1400 cm/s但第二次体检时<1400 cm/s)、baPWV升高组(n=1020,第一次体检时baPWV<1400 cm/s但第二次体检时≥1400 cm/s)、baPWV持续高组(n=3456,两次体检时baPWV均≥1400 cm/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aPWV变化对e GFR下降、蛋白尿和CKD的影响。结果:baPWV持续低组、baPWV降低组、baPWV升高组、baPWV持续高组人群eGFR下降的检出率分别为0.88%、1.81%、1.91%、4.33%,蛋白尿的检出率分别为3.69%、5.52%、3.96%、8.66%,CKD的检出率分别为4.27%、6.88%、5.59%、12.0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baPWV持续低组相比,baPWV持续高组eGFR下降、蛋白尿和CKD的OR(95%CI)分别为[1.73(1.01~2.95),P<0.01]、[1.36(0.95~1.93),P>0.05]、[1.42(1.05~1.93),P<0.01]。结论:baPWV增加是e GFR下降和CKD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传导速度 肾小球滤过率 蛋白尿 慢性肾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与臂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世凡 王朝晖 +2 位作者 董晓雁 张艳霞 王艳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05-2009,共5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92例,将超重或肥胖,腰围:男≥90 cm、女≥80 cm,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作为MS基本症候群,...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研究中心住院患者692例,将超重或肥胖,腰围:男≥90 cm、女≥80 cm,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作为MS基本症候群,根据患者组分不同分为MS1组(272例,仅具有MS基本症候群)、MS2组〔27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三酰甘油(TG)异常〕、MS3组〔150例,具有MS基本症候群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量受试者baPWV。结果各组年龄、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TC、TG、LDL-C、HDL-C、FPG、2 h PG、hs-CRP和baPW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S1组、MS2组、MS3组年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 PG、hs-CRP和baPWV均高于对照组;MS2组和MS3组体质量、BMI、腰围、SBP、DBP、PP、MAP、FPG、2 h PG和baPWV均高于MS1组;MS3组男性腰围、SBP、PP、TC、LDL-C和baPWV均高于MS2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S患者年龄、BMI、SBP、PP、MAP、TG、FPG及2 h PG与baPWV呈正相关,DBP、HDL-C与baPWV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SBP、DBP、2 h PG、TG是MS患者baPWV的因素(P<0.05)。结论 MS患者异常组分越多,引起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性别、年龄、BMI、血压、2h PG、TG是MS患者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对MS患者进行baPWV检测有利于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X 脉搏速度 血管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9
13
作者 蒋雄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21-528,共8页
大量研究表明,早发现、早干预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这促使临床开始重视周围动脉病变的筛查诊断。近二十年来,由于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示波法四肢血压与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实现了实时同步,可提供压力... 大量研究表明,早发现、早干预动脉病变及其危险因素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这促使临床开始重视周围动脉病变的筛查诊断。近二十年来,由于无创血压测量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示波法四肢血压与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实现了实时同步,可提供压力传导动脉的结构及功能等信息,且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等优势,已逐步成为心血管临床的常用仪器之一。随着这种测量的逐步普及,不规范应用和不合理解释结果等问题频繁出现,该共识旨在指导同步四肢血压和臂踝脉搏波速度测量的规范应用和合理解读结果,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压 脉搏速度 脉搏容积图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
14
作者 季春鹏 韩冰 +3 位作者 王硕 母静 吴寿岭 汪国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6-1021,共6页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资料完整的82 440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19±3.73)年。将研究人群按ePWV四分位数分...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资料完整的82 440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19±3.73)年。将研究人群按ePWV四分位数分为四组:Q_1组(ePWV<12.35 m/s,n=20 610)、Q_(2)组(12.35 m/s≤ePWV<13.74 m/s,n=20 610)、Q_3组(13.74 m/s≤ePWV<15.16 m/s,n=20 611)和Q_4组(ePWV≥15.16 m/s,n=20 609),计算各组糖尿病的发病密度。采用ROC曲线分析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预测价值。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心肌梗死史、脑卒中史、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PWV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结果:ePWV预测新发糖尿病的ROC曲线的AUC为0.60,最佳截断值为12.78 m/s。随着ePWV四分位数的递增,糖尿病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5.84/千人年、12.04/千人年、15.70/千人年和16.87/千人年。在校正性别、基线空腹血糖、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增加9%(HR=1.09,95%CI:1.08~1.11,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年龄<51岁还是≥51岁,ePWV均与糖尿病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HR(95%CI)分别为1.07(1.05~1.08)和1.21(1.08~1.36),1.07(1.06~1.09)和1.17(1.15~1.20),1.22(1.19~1.24)和1.06(1.04~1.07)。结论:ePWV对新发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是新发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传导速度 脉搏传导速度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相关性初步探讨
15
作者 谢桂云 李强 +2 位作者 宋悦 钱振福 杨鸿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808-813,共6页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同时进行骨密度(BMD)和动脉硬化(bapwv)检查的体检人群为数据基础,按性别、年龄、每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BMD和bapwv的检测结果。结果 :男女峰值骨量... 目的探讨体检人群骨量改变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同时进行骨密度(BMD)和动脉硬化(bapwv)检查的体检人群为数据基础,按性别、年龄、每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统计分析BMD和bapwv的检测结果。结果 :男女峰值骨量出现在35岁,男性高于女性,40岁开始出现骨量丢失,且骨量与年龄成负相关性;男女动脉硬化出现在50岁,动脉硬化与年龄成正相关性;动脉硬化几率大于骨量减低的发生几率,男性动脉硬化和骨量丢失的发病率大于女性,分别为36.73%、27.29%和28.27、19.47%,;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的程度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骨量丢失出现早于动脉硬化;男女骨量正常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1.62%、19.21%,骨量减低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50.34%、65.75%,动脉正常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21.42%、9.29%,动脉硬化者骨量减低的发生率分别为37.50%、45.28%。动脉硬化在骨量减低中的发生率大于骨量正常中的发生率,骨量改变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更显著;两种疾病可以同时存在,男女分别为13.74%和12.80%无明显差异。进行相关性分析男性r=0.234(50岁以后r=0.340),女性r=0.410(50岁以后r=0.439)。通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得出男性骨密度降低对动脉硬化产生的风险增加39%,女性骨密度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增加69%。结论 :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有正相关性,年龄越大相关性越密切,骨量丢失与动脉硬化可以并存,提示两者可能互相影响或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BMD) 骨量减低 脉搏传导速度(bapwv)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臂踝脉搏波波速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晖 安洁 +5 位作者 刘妍 陈朔华 李春慧 赵华灵 宋路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99-220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 目的:探讨不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臂踝脉搏波波速(baPWV)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在开滦集团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5 440例职工中。于2010-2013年度分别进行第3、4次健康体检并测量baPWV观察其进展情况,选择其中65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432例。依据第3次健康体检时hs-CRP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比较两次baPWV的变化,对影响baPWV进展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两次健康体检中,2型糖尿病患者hs-CRP<1 mg/L(n=166)、1 mg/L≤hs-CRP≤3 mg/L(n=172)、hs-CRP>3mg/L(n=94)各组平均△baPWV分别为86.14 cm/s,l23.63 cm/s,83.80 cm/s(P=0.855)(2)在校正影响△baPWV后的多元线性分析中,hs-CRP与baPWV进展无影响(P=0.979)。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hs-CRP水平的升高与baPWV的进展无相关性,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baPWV进展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2型 糖尿病 动脉僵硬度 脉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特点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邓昌明 黄晶 +2 位作者 刘地川 杨刚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变化规律,观察它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期望它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的冠...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臂踝脉搏波速度(Brachial 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变化规律,观察它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期望它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严重程度预测指标之一。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5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的冠心病患者126人,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患者52人,非冠心病患者74人,将两组患者baPWV进行比较;再将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与baPWV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baPWV明显增高,它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baPWV可作为无创预测冠心病患者病变严重程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速度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季春鹏 施继红 +5 位作者 汪国栋 王娜 刘妍 王锦梅 陈朔华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91,共7页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从2010年起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研究对象设为拟合人... 目的:观察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510例职工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从2010年起进行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检测且基线资料完整的43235例研究对象设为拟合人群,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baPWV为因变量,以年龄、年龄的平方、平均动脉压等为自变量,拟合ePWV计算公式。再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且基线资料完整的98348例职工为预测人群,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PWV对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10.3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评分后,ePWV每增加1 m/s,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2%(HR=1.32,95%CI:1.29~1.35),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8%(HR=1.38,95%CI:1.36~1.40);ePWV≥14 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ePWV<14 m/s者的2.69倍(HR=2.69,95%CI:2.52~2.87)和2.62倍(HR=2.62,95%CI:2.47~2.77)。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38%(HR=1.38,95%CI:1.36~1.4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53%(HR=1.53,95%CI:1.52~1.55);ePWV≥14 m/s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分别为ePWV<14 m/s者的3.39倍(HR=3.39,95%CI:3.19~3.61)和4.21倍(HR=4.21,95%CI:3.98~4.45)。结论:ePWV增加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传导速度 脉搏传导速度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脉搏波速度变化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昌明 黄晶 +2 位作者 刘地川 杨刚 罗开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4-49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选...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脉搏波速度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1月~2008年10月心血管内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50%;同时选取健康者26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为窦性心律,均接受脉搏波速度检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baPWV明显升高(P<0.01),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baPWV比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减低,僵硬度增加;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管损害更加明显,血管硬化加重,弹性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速度 高血压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季春鹏 汪国栋 +5 位作者 黄喆 朱辰蕊 王娜 刘妍 王锦梅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无心力衰竭病史且资料完整的9826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85±1.40)年。将研究人群按e PWV四分位数分... 目的:探讨估算的脉搏波传导速度(e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无心力衰竭病史且资料完整的98269例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观察队列,平均随访(13.85±1.40)年。将研究人群按e PWV四分位数分为四组:即Q1组(e PWV<12.54 m/s,n=24567)、Q2组(12.54 m/s≤ePWV<13.95 m/s,n=24567)、Q3组(13.95 m/s≤ePWV<15.44 m/s,n=24568)和Q4组(ePWV≥15.44m/s,n=24567),计算各组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在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血管家族史、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和C反应蛋白)后,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e PWV对新发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随着ePWV四分位组的递增,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病密度呈递增趋势,分别为0.48/千人年、1.21/千人年、2.45/千人年和5.42/千人年。在校正性别、吸烟、饮酒等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ePWV每增加1 m/s,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加37%(HR=1.37,95%CI:1.34~1.39,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无论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男性还是女性、青中年(<52岁)还是中老年(≥52岁),ePWV均与新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P均<0.01)。结论:ePWV是新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的脉搏传导速度 脉搏传导速度 心力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