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下肢踏车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罗予 王翔 +5 位作者 王盛 卞荣 顾绍华 吴玉霞 周秋敏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2-873,共2页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 脑卒中患者的行走训练往往需先进行长时间的直立训练和下肢肌力训练,再进行独立站立和平衡训练,完成上述训练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而且一般需要2—3人搀扶。这样的训练耗时长,效率低,加重治疗师工作负担。目前对一些不具备步行能力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有些新型的治疗方法可以增加对下肢运动模式的输入和运动再学习,帮助他们改善下肢功能,加速步行功能的恢复,其中包括坐位下肢踏车、直立位下肢踏板训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下肢功能 踏车训练 下肢肌力训练 行走训练 脑卒中患者 运动再学习 平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在胸腰段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白金柱 洪毅 +3 位作者 关骅 张军卫 唐和虎 姜树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07-71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0例不完全性T10~T12脊髓损伤患者,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均为C级,病程3~4个月,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理疗和梯度气压助动等),训练组比对照组仅增加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1个项目。治疗时间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评价指标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周后,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FI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FIM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评价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组ASIA运动评分、WISCIⅡ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SIA感觉评分、FIM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同步踏车训练对不完全性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胸腰段 经颅磁刺激 踏车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0
3
作者 谢肖霞 刘付明英 +1 位作者 彭冲 李延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 目的探讨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在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下肢重度烧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观察组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入院时和住院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疼痛数字评分法(NRS)、Berg平衡量表(BBS)和6分钟步行测试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SAS、SDS、NRS评分均明显降低(t>3.636,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319,P<0.05);观察组BBS评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2.541,P<0.05)。结论早期卧位踏车训练对下肢重度烧伤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下肢 卧位踏车训练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踏车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康复研究现状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皓 姜亚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减重踏车训练 脑卒中偏瘫 步态 康复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和心肺适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光亮 韩凯月 +1 位作者 苏文龙 张皓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03-1208,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分别连续入组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各60例,每个病程的患...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分别连续入组病程<1个月、1~3个月、4~6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各60例,每个病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有氧踏车训练,试验组为50%~80%最大心率的高强度训练,对照组为<50%最大心率的低强度训练。于训练前、训练2周后、4周后和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lower extremity,FMA-LE)、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ing test,6MW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进行评价。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0例,男127例,女53例,平均年龄63.2±8.3岁。各病程内的2组患者训练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卒中病程<1个月的试验组在训练4周时6MWT(279.7±67.5 m vs.221.0±48.2 m,P<0.001)、LVEF(63.8%±0.8%vs.61.9%±0.8%,P=0.036)以及训练8周时的6MWT(355.6±74.8 m vs.307.6±69.0 m,P=0.012)、LVEF(66.4%±0.8%vs.62.3%±0.8%,P=0.001)均优于对照组;病程1~3个月的试验组在训练4周时的6MWT(297.7±46.5 m vs.254.0±43.3 m,P<0.001)、LVEF(63.3%±0.8%vs.60.8%±0.8%,P=0.031)以及在训练8周时6MWT(412.3±64.4 m vs.349.3±54.2 m,P<0.001)、LVEF(65.8%±0.8%vs.61.7%±0.8%,P<0.001)也均优于对照组。卒中病程>3个月的2组在所有评定时间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强度有氧踏车训练较低强度训练能够有效改善病程≤3个月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心肺适能,并且具有剂量累积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有氧踏车训练 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心肺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式训练器有关因素对膝关节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方双 姜礼杰 +1 位作者 任刚跃 王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0-386,共7页
为满足脑卒中患者"个性化、精细化"的康复训练需求,文章研究了踏式康复训练器的坐姿距离s、座椅高度h、曲柄长度l_1、角速度ω_1等因素对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首先,在矢状面内建立人机模型;然后,以膝关节活动度和角速度为... 为满足脑卒中患者"个性化、精细化"的康复训练需求,文章研究了踏式康复训练器的坐姿距离s、座椅高度h、曲柄长度l_1、角速度ω_1等因素对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影响。首先,在矢状面内建立人机模型;然后,以膝关节活动度和角速度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及仿真;最后,在样机上进行试验,利用多指标试验的极差分析法对仿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膝关节运动状态的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ω_1→l_1→h→s,各因素最佳组合方案为s(4)h(3)l_1(4)ω_1(4)。该文研究结果可以为专业医护人员替患者制定精细化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康复 踏车训练 脑卒中 仿真分析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