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务协作表示增强的要素及关系联合抽取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小明 王杭 +2 位作者 杨关 刘杰 曹梦远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5-1962,共8页
对文本中诸如实体与关系、事件及其论元等要素及其特定关系的联合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统一编码或参数共享的方式隐性处理任务间的交互,缺乏对任务之间特定关系的显式建模,从而限制模型充分利用任务间的... 对文本中诸如实体与关系、事件及其论元等要素及其特定关系的联合抽取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项关键任务.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统一编码或参数共享的方式隐性处理任务间的交互,缺乏对任务之间特定关系的显式建模,从而限制模型充分利用任务间的关联信息并影响任务间的有效协同.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协作表示增强的要素及关系联合抽取模型(Task-Collaboration Representation Enhanced model for joint extraction of elements and relationships,TCRE).该模型旨在从多个阶段处理任务间的特定关系,帮助子任务进行更细致的调节和优化,促进整体性能的提升.在三个关系抽取和一个事件抽取数据集上进行实验,TCRE在实体识别和关系提取任务上平均性能分别提高0.57%和0.77%,在触发词识别和论元角色分类任务上分别提高0.7%和1.4%.此外,TCRE还显示出在缓解“跷跷板现象”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表示 联合抽取 任务协作 多任务学习 跷跷板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与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坤顺 吴庆勋 +2 位作者 彭靖淞 郭颖 马正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6,共8页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 钻探揭示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地层结构在东西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前寒武纪地势西高东低、中生代末地势西低东高,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跷跷板”现象。综合运用钻井、锆石U-Pb年代学、微古生物化石、三维地震等资料,明确了渤海海域前新生代基底时代归属,刻画了中生界、古生界残余地层分布特征。渤海西部前寒武系为变质岩基底,其年龄大致可以分为2 500 Ma左右和3 000 Ma左右两组,属于前中元古界;郯庐断裂东侧前寒武系古生物分析首次在渤海海域探井中发现新元古代疑源类化石,明确该区前寒武系碳酸盐岩为新元古界。郯庐断裂以西普遍残存古生界和局部残存侏罗系,郯庐断裂以东古生界几乎剥蚀殆尽,无侏罗系。南华纪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印支期华南、华北两板块剪刀式碰撞是造成研究区前新生代构造演化“跷跷板”现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前新生代 基底时代 构造演化 郯庐断裂 跷跷板现象 南华纪 锆石U-PB定年 疑源类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