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式换热器动态数学模型的跷跷板效应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马进 王兵树 +1 位作者 马良玉 贡献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5-1107,共3页
跷跷板效应使管式换热器动态数学模型的流体出口温度动态扰动曲线出现错误,与实际设备的变化趋势相反。从流体出口温度计算公式和建模过程中的简化假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跷跷板效应的产生原因,给出避免跷跷板效应的判定条件,并指明... 跷跷板效应使管式换热器动态数学模型的流体出口温度动态扰动曲线出现错误,与实际设备的变化趋势相反。从流体出口温度计算公式和建模过程中的简化假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出跷跷板效应的产生原因,给出避免跷跷板效应的判定条件,并指明其物理含义。计算机仿真计算实例表明该结论是正确的。此方法可用于管式换热器的动态实时仿真计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数学模型 跷跷板效应 实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致事“对”的句法语义条件及相关解释——兼谈语义引申的“跷跷板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恩旭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37,共13页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似乎没有。但从实际语料来看,当“对”出现在情感形容词谓语句时,情感形容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引出的不是指向对象或对待对象,而是使役力量。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宾语移位来证明。... 介词“对”有引出致事(causer)用法吗?从以往的研究来看,似乎没有。但从实际语料来看,当“对”出现在情感形容词谓语句时,情感形容词的特点决定了“对”引出的不是指向对象或对待对象,而是使役力量。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宾语移位来证明。从语义上看,引出致事的“对”和引出指向或对待对象的“对”有共同点,即都有明确的目标对象。围绕目标对象,“对”在跷跷板效应的作用下发展出了三个义项:对(1)(引出指向对象)→对(2)(引出对待对象)→对(3)(引出致事)。研究表明,使役类词语的词义引申和跷跷板效应密切相关,其中有些效应发生在使役类词语内部,有些发生在使役—非使役词语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 致事 情感形容词 语义引申 跷跷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南凹陷构造演化的“跷跷板”效应与油气评价新认识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宏义 吴克强 +3 位作者 刘丽芳 王春红 陈建华 林青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5-228,251,共5页
在地震资料区域解释和编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类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沙南凹陷从凹陷结构、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价了沙南西洼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资源潜力。沙南凹陷沙三段地层西厚东薄,而东营组地层西薄东厚,表现... 在地震资料区域解释和编图的基础上,结合各类钻井资料,对渤海海域沙南凹陷从凹陷结构、地层展布和构造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价了沙南西洼烃源岩的质量、规模和资源潜力。沙南凹陷沙三段地层西厚东薄,而东营组地层西薄东厚,表现出沙南凹陷早期西洼埋藏深、后期东洼埋藏深的"跷跷板"迁移过程;受沙三段沉积时期西倾古地貌的影响,沙南西洼发育沙三中亚段中深湖相—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其分布范围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沙南西洼总生烃量可达44亿t,油气资源潜力较大,展示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南凹陷 构造演化“跷跷板效应 油气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企业的品牌延伸 被引量:11
4
作者 胡晓剑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113-115,共3页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众多企业已认识到品牌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于是纷纷加大对品牌的投入使用。长期以来 ,对新产品采用品牌延伸是企业在品牌经营中的首选策略 ,曾塑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 ,但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通过案例 ,归纳了几...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众多企业已认识到品牌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于是纷纷加大对品牌的投入使用。长期以来 ,对新产品采用品牌延伸是企业在品牌经营中的首选策略 ,曾塑造了不少成功的品牌 ,但也有很多失败的案例。通过案例 ,归纳了几条品牌延伸时应遵循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品牌策略 品牌延伸 "品牌延伸陷阱" 跷跷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市异常波动下的股债联动关系——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湛 唐晋荣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9,37,共7页
对2006年以来的中国股债联动关系的分析表明,股债市之间的长期相关性不高,可能存在着时变特征,且在股市平稳和非平稳时期,股债联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事件研究法和相应统计检验方法,对2007~2008年与2015年两次典型股市异常波... 对2006年以来的中国股债联动关系的分析表明,股债市之间的长期相关性不高,可能存在着时变特征,且在股市平稳和非平稳时期,股债联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事件研究法和相应统计检验方法,对2007~2008年与2015年两次典型股市异常波动的分析表明,2007~2008年与2015年的股市波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股债联动关系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2007~2008年的股市异常波动,在2015年的股市异常波动期间,国债的避险功能十分突出,且信用债市场也起到一定程度的"资金避险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债联动 跷跷板效应 事件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娃哈哈的品牌延伸谈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9-30,共2页
从娃哈哈的品牌延伸谈起王新新“娃哈哈”最初是一种儿童营养饮品的品牌,它以极为个性化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从生理上说,娃哈哈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而a是婴儿最易发、最易模仿的音;从心理上讲,“哈哈”是笑声,能立即引起... 从娃哈哈的品牌延伸谈起王新新“娃哈哈”最初是一种儿童营养饮品的品牌,它以极为个性化的魅力吸引了广大少年儿童。从生理上说,娃哈哈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而a是婴儿最易发、最易模仿的音;从心理上讲,“哈哈”是笑声,能立即引起孩子们的好感;尤其是,许多孩子乃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延伸 消费者 品牌延伸策略 多品牌策略 品牌名称 阿斯匹 品牌定位 跷跷板效应 卫生纸 通用汽车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