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路面附着因数的车辆向前碰撞预警时间的优化算法 被引量:7
1
作者 尹小庆 汪浩 +1 位作者 莫宇迪 胡攀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为有效避免碰撞事故,提高向前碰撞预警时间(CPWT)的准确率和通行效率,提出一种考虑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的即碰时间(TTC)预警方法。利用改进双指数模型,获取不同路面状况下车辆附着系数;根据前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匀加速和变... 为有效避免碰撞事故,提高向前碰撞预警时间(CPWT)的准确率和通行效率,提出一种考虑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的即碰时间(TTC)预警方法。利用改进双指数模型,获取不同路面状况下车辆附着系数;根据前车分别处于静止、匀速、匀加速和变加速直线运动等不同行驶状态,构建了对应的考虑路面附着因数的向前CPWT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用该算法分析了前车和跟驰车辆处于不同行驶状态下,积雪路面、潮湿路面、干燥路面的CPWT。结果表明:与其他预警方法相比,该CPWT方法对车辆碰撞预警更加合理有效。因此,该方法可为自动驾驶和车辆预警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车辆碰撞预警 碰撞预警时间(CPWT) 即碰时间(TTC) 路面附着因数 行驶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数扰动对一种先前的车辆制动控制和防护方法的影响
2
作者 邹铁方 江碟 +1 位作者 周靖 袁湘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7-483,共7页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 探究了作者早先提出的一种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在参数扰动下的防护效果。用MADYMO虚拟仿真软件,对4种形状的典型车头开展了仿真,分析了以下参数: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制动系统协调时间、路面附着因数:扰动时,对该制动控制防护方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人体头部与车体首次接触时间时为80~100 ms时,对加权伤害费用(WIC)降幅的影响最显著,但不同车型下的参数敏感性排序存在差异。在路面附着因数扰动为0.45~0.80时,人车碰撞损伤未增加;但地面所致WIC降幅均大于零,可有效降低人地碰撞损伤。在制动系统协调时间参数扰动区间为80~350 ms时,该车辆制动控制防护方法仍然保持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车碰撞事故 人地碰撞损伤 车辆制动控制 参数扰动 路面附着因数 制动系统协调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预瞄和模型预测的智能商用车路径跟踪控制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耀华 刘洋 +3 位作者 冯乾隆 南友飞 何杰 范吉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62-469,共8页
为解决智能商用车路径跟踪问题,采用一种最优预瞄控制策略。根据商用车航向角与路径曲率的关系,引入航向角偏差反馈控制;根据车速与预瞄距离的关系,提出了变权重因数的多点预瞄距离确定方法。为了保证商用车路径跟踪的稳定性,采用模型... 为解决智能商用车路径跟踪问题,采用一种最优预瞄控制策略。根据商用车航向角与路径曲率的关系,引入航向角偏差反馈控制;根据车速与预瞄距离的关系,提出了变权重因数的多点预瞄距离确定方法。为了保证商用车路径跟踪的稳定性,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车轮侧偏角进行约束。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对比分析了侧向偏差、横摆角速度和前轮侧偏角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最优预瞄控制策略对车速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当路面附着因数较低时,车辆会失去稳定性;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对车速和路面附着因数变化都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行驶稳定性更好,且比最优预瞄控制策略具有更精确的路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商用车 路径跟踪 路面附着因数 最优预瞄控制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控制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雍加望 李岩松 +1 位作者 冯能莲 刘亚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0-308,共9页
为降低汽车碰撞风险,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分层控制策略。考虑了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构建车辆模型、轮胎模型及路面峰值附着因数观测器;进行台架测试和实车... 为降低汽车碰撞风险,提升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出一种基于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系统的自适应自动紧急制动(AEB)的分层控制策略。考虑了路面附着因数和车辆行驶状态,构建车辆模型、轮胎模型及路面峰值附着因数观测器;进行台架测试和实车实验。结果表明:路面附着因数观测稳态误差小于3%;制动压力跟随稳态误差小于100 kPa;在相对车速70 km/h以内实现有效避撞;在兼备舒适性前提下,相较于固定即碰时间(TTC)阈值的多级制动控制策略,本策略的一级和二级制动请求分别提前了0.2 s和0.1 s。因此,本策略能适应路面附着条件的变化,实现避撞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自动紧急制动(AEB) 电动伺服液压制动(ESHB) 路面附着因数 多级制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MAP图的商用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耀华 何杰 范吉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解决前轴轻载荷和低路面附着因数工况下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降低驾驶员路感的问题,提出设计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该策略中,考虑了不同前轴载荷和路面附着因数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计算不同工况下所... 为解决前轴轻载荷和低路面附着因数工况下传统电动助力转向(EPS)降低驾驶员路感的问题,提出设计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该策略中,考虑了不同前轴载荷和路面附着因数对转向阻力矩的影响,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计算不同工况下所需转向助力矩。通过Truck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验证评价了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基于多MAP图的EPS控制策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转向轻便性,转向手力矩特性符合商用车理想转向盘转矩特性,可在轻载和低附着因数工况下增大转向盘转矩梯度,驾驶员中心转向区路感平均提升212%,改善了行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EPS) 驾驶员路感 路面附着因数 前轴载荷 多MAP图 商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