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观拥堵感知下驾驶人路径调整行为决策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敏清 李昕晔 +1 位作者 崔洪军 姚胜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1-177,共7页
为深入调查研究交通拥挤的形成机制和扩散规律,本文针对交通拥堵形成和消散的内因,即驾驶人在拥挤状态下路径的研判调整行为进行研究。设计基于全方位视角场景的驾驶人主观拥堵感知实验,通过采集驾驶人个体特征、出行特征和交通流参数,... 为深入调查研究交通拥挤的形成机制和扩散规律,本文针对交通拥堵形成和消散的内因,即驾驶人在拥挤状态下路径的研判调整行为进行研究。设计基于全方位视角场景的驾驶人主观拥堵感知实验,通过采集驾驶人个体特征、出行特征和交通流参数,结合驾驶人的主观拥堵评分和路径调整决策,采用方差分析方法,探究驾驶人个体特征和出行特征对路径调整决策的差异性。基于二项Logistic建立主观拥堵状态下路径调整行为模型,进一步量化所选驾驶人个体特征和出行特征对路径调整决策产生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驾驶人个体和出行特征因素不同导致路径调整决策产生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老年人、低驾龄、出行次数少,以及弹性出行的人群更青睐于保持原路径行驶;调整路径后增加的行驶距离占剩余行驶距离比例越大,保持原路径行驶的可能性越大;熟悉周边路网的人群保持原路径的可能性是陌生人群的11.3%;区间车速每增加1 km·h^(-1),驾驶人保持原路径行驶的可能性为之前的1.2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径调整行为 二项Logistic模型 驾驶人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交通网络路径动态调整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义 关伟 +2 位作者 樊玲玲 马继辉 毛保华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6-130,共5页
既有路径调整模型的研究载体是单模式网络,不能够刻画现实中多模式网络上出行者的路径调整行为.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比例延拓与绝对延拓两种方法来描述多模式网络中用户对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感知特性,并据此建立了多模式网络条件下的用户... 既有路径调整模型的研究载体是单模式网络,不能够刻画现实中多模式网络上出行者的路径调整行为.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比例延拓与绝对延拓两种方法来描述多模式网络中用户对不同出行方式的费用感知特性,并据此建立了多模式网络条件下的用户路径动态调整模型(Multi-modal Route-Swapping Dynamics,简称MRSD).研究发现:(1)MRSD能避免过度调整行为,并能维持解集不变性;(2)MRSD的稳定路径流模式与多模式网络用户均衡等价,且在其稳定状态,模式内部所有被使用的路径具有相同且最小的实际费用,模式之间所有被使用的路径之间存在(符合比例延拓或绝对延拓的)费用感知壁垒;(3)MRSD的所有解有界且收敛于多模式网络用户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日变路径调整行为 对向调整模型 多模式交通网络 感知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