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质势芯吸驱动下的粉质黏土路基水分迁移控制效果研究
1
作者 蒋红光 冯豪杰 +4 位作者 马川义 张圣涛 张宁 刘侠 姚占勇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2-162,共11页
道路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与路基湿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针对降雨入渗下的细粒土路基水分迁移控制效果,选取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典型粉质黏土路基填料,基于压力板仪试验获得了粉质黏土和芯吸土工布的水力学特性,构建了芯吸土工布加筋粉质黏... 道路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与路基湿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针对降雨入渗下的细粒土路基水分迁移控制效果,选取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典型粉质黏土路基填料,基于压力板仪试验获得了粉质黏土和芯吸土工布的水力学特性,构建了芯吸土工布加筋粉质黏土物理模型,开展了不同降雨强度下粉质黏土填料的水分迁移试验研究,探究了有无芯吸土工布作用下的粉质黏土路基含水率和基质吸力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芯吸土工布具有较高的水平渗透系数(2.2 cm/s)、较低的持水性和进气值(2.8 kPa),可在较低的基质吸力作用下实现水分的横向导排;降雨入渗下的土体内部水分迁移受重力势和基质势的共同作用,芯吸土工布的存在可使土层的基质吸力提高5.1~34 kPa,土工布上方土体受重力势和基质势共同驱动,水分由上向下迁移,但土工布下方的土体,基质势需要克服重力势作用,驱动水分从下向上迁移;芯吸土工布加筋土体的含水率由对照组的13.8%(小雨)~17.2%(大雨)降低至12.6%(小雨)~14.0%(大雨),可有效控制土体含水率在ω_(opt)+2%以内,这对于保障路基路面的长期服役寿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质黏土路基 降雨入渗 湿度控制 芯吸土工布 基质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路基红黏土临界应力水平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廖化荣 汤连生 +1 位作者 刘增贤 张庆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7-594,共8页
根据设计改装的循环动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不同轴向应力水平、不同循环加载次数、不同应力加载路径条件下路基土的塑性力学行为,并结合shakedown概念,界定了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安定界限(shakedown limit)和临界应力水平... 根据设计改装的循环动单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不同轴向应力水平、不同循环加载次数、不同应力加载路径条件下路基土的塑性力学行为,并结合shakedown概念,界定了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安定界限(shakedown limit)和临界应力水平,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循环动荷载作用下路基土力学行为的因素和永久变形的发展趋势,以及路基土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发展规律。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把红黏土的塑性变形分为稳定、破坏和临界3个阶段,并按3个阶段划分出可接受状态和不可接受状态,由此确定路基红黏土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临界应力水平为4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荷载 临界应力水平 安定界限 塑性行为 路基黏土 永久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湿热地区路基红黏土Shakedown临界应力水平试验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军辉 尹志勇 郑健龙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8-1292,共5页
根据南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和10条典型高速公路路基受力计算,制定路基红黏土的重复荷载动三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压实度、含水率、轴向应力水平、循环加载次数等条件下路基红黏土的塑性力学行为,并结合Shakedown概念,界定循环动荷载作用... 根据南方湿热地区气候特点和10条典型高速公路路基受力计算,制定路基红黏土的重复荷载动三轴试验方案;研究不同压实度、含水率、轴向应力水平、循环加载次数等条件下路基红黏土的塑性力学行为,并结合Shakedown概念,界定循环动荷载作用下红黏土的Shakedown临界应力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压实度对红黏土临界应力水平影响较小,含水率对其影响显著,最佳含水率Com及110%Com,120%Com和130%Com对应的临界应力水平分别为70%,70%,60%和40%,据此可绘制南方湿热地区路基红黏土Shakedown临界应力包络线;设计时,应以施工含水率对应的临界应力水平作为路基受力的控制上限,从而保证路基的变形稳定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湿热地区 路基黏土 Shakedown临界应力 重复荷载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典型路基红黏土动力学特性动三轴试验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永强 汤连生 林沛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1,共8页
红黏土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路基土类之一,其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目前研究不多。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对4类重塑红黏土样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动应力累积效应、以及循环门槛应力比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实度对红黏土路基强度的... 红黏土是华南地区典型的路基土类之一,其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目前研究不多。利用室内动三轴试验,对4类重塑红黏土样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动应力累积效应、以及循环门槛应力比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密实度对红黏土路基强度的影响远大于路基红黏土含水量的影响;正常运营条件下,长期车辆荷载导致的路基竖向变形与加载次数之间呈现稳定型关系,因此不会导致红黏土路基过度变形而诱发路基失稳等病害;华南地区红黏土反复荷载下其循环门槛应力比一般处于40%~50%之间,建议取值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黏土 动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 动应力累积效应 循环门槛应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土路基工后含水量的电容法测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尧军 叶朝良 岳祖润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8期16-18,共3页
介绍电容法测试黏性土含水量的方法 ,利用黏性土含水量的变化对其介电系数的影响 ,研制一种新型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实验标定得到传感器电容值与被测土体含水量、密实度及测试时土体温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拟合相关公式。应用实例表明 ,该... 介绍电容法测试黏性土含水量的方法 ,利用黏性土含水量的变化对其介电系数的影响 ,研制一种新型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实验标定得到传感器电容值与被测土体含水量、密实度及测试时土体温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拟合相关公式。应用实例表明 ,该方法可以方便测试路基某一埋深处黏土的含水量 ,是一种长期检测路堤、堤坝等防渗工程含水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路基 工后含水量 电容法测定 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黏土路基水汽运移与相变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杰 陈建斌 +2 位作者 卢正 吴立鹏 秦亚琼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2-159,共8页
在降雨稀少且地下水赋存较深地区,非饱和土路基内部水分运移主要以水汽运移为主,其传输过程中伴随的相变会产生土体内土、水能量和形态的转换,造成路面变形、路基强度衰减。通过开展小尺寸土体多态水分运移室内试验以及复杂环境下路基... 在降雨稀少且地下水赋存较深地区,非饱和土路基内部水分运移主要以水汽运移为主,其传输过程中伴随的相变会产生土体内土、水能量和形态的转换,造成路面变形、路基强度衰减。通过开展小尺寸土体多态水分运移室内试验以及复杂环境下路基水汽运移模型试验,系统研究了非饱和黏土路基水汽运移与相变机制。结果表明:影响路基水汽运移的主要因素有:含水率梯度、初始含水率、试验时间及环境温度。气态水运移量在总水分运移量中的占比随试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冻结条件是导致路基浅层土大幅增水的关键,但冻结温度的大小对浅层土体增水量影响不大。同样温度梯度下,当初始含水率较低时,土体气态水运移占主导,反之则以液态水运移为主,当初始含水率大于某一数值时,在重力势作用下,土样会在无温度梯度条件下发生向下输送水分的现象。环境温度对气态水运移驱动力显著大于液态水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运移 相变 非饱和黏土路基 气态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定理论的软黏土双屈服面等价粘塑性模型
7
作者 廖化荣 汤连生 《贵州农机化》 2020年第4期18-24,共7页
在交通荷载下,基于主应力轴旋转时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和安定理论,采用双屈服面理论及等价粘塑性理论,根据拟合的屈服面函数及归一化分析,推导建立主应力轴旋转时路基软土的双屈服面等价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公路工后... 在交通荷载下,基于主应力轴旋转时的广义塑性位势理论和安定理论,采用双屈服面理论及等价粘塑性理论,根据拟合的屈服面函数及归一化分析,推导建立主应力轴旋转时路基软土的双屈服面等价粘塑性本构模型,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公路工后沉降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主应力轴旋转时路基软土双屈服面等价粘塑性本构模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为软黏土路基永久变形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荷载 路基黏土 主应力轴旋转 安定理论 双屈服面 等价粘塑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权重组合模型的路基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友元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88,共4页
通过监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分析,是解决当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计算精度不足的主要途径。由于采用常见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时,不能完全预测出沉降曲线的整个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曲线变权重组合的沉降预测模型... 通过监测数据的沉降预测分析,是解决当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计算精度不足的主要途径。由于采用常见的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在路基沉降预测时,不能完全预测出沉降曲线的整个发展过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曲线变权重组合的沉降预测模型。该方法结合多种反S形成长曲线模型,赋予一个未知的权重系数,通过最小方差方法对权重系数进行求解,从而得到沉降预测公式。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精度,可以应用于高速铁路路基最终沉降量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预测 反S形曲线 权重组合方法 武广高速铁路 黏土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