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形连孔框架在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华 洪一樽 方钱宝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6-131,共6页
L形连孔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支挡与加固形式。本文以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L形连孔框架结构路基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形连孔框架与路基填土协同作用,力学性能优异;L... L形连孔框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路基支挡与加固形式。本文以邻近既有线高填方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L形连孔框架结构路基的力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形连孔框架与路基填土协同作用,力学性能优异;L形连孔框架碎石土路堤附加应力扩散角为25°,工后沉降小;L形连孔框架结构底板能够将上部荷载均匀传递给地基,对地基适应性强且框架外侧地基土几乎不受附加应力影响。L形连孔框架更适宜于作为邻近既有线的高填方路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 L形连孔框架 填方路基 荷载传递 路基沉降 应力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降噪与IGWO-SVR的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 被引量:3
2
作者 苏谦 张棋 +2 位作者 张宗宇 牛云彬 陈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山岭重丘区重载铁路运营安全。为克服实测沉降数据掺杂随机噪声、现有预测模型适用性差的不足,提出基于协同降噪算法与IGWO-SVR模型的沉降预测方法。运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与小波包变换法(WPT)对含噪沉... 高填方路基沉降影响山岭重丘区重载铁路运营安全。为克服实测沉降数据掺杂随机噪声、现有预测模型适用性差的不足,提出基于协同降噪算法与IGWO-SVR模型的沉降预测方法。运用互补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CEEMD)与小波包变换法(WPT)对含噪沉降数据进行协同降噪处理;提出基于佳点集初始化均布、非线性收敛控制与自身历史最优记忆位置更新的改进灰狼优化(IGWO)算法,并结合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VR),构建IGWO-SVR沉降预测模型。进一步地,利用大准铁路工点及现有文献研究成果,验证IGWO-SVR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表明:协同降噪法可有效消除原数据中噪声项的干扰波动;在小样本数据集上,IGWO-SVR模型较传统沉降预测模型与现有文献所述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与稳定性。研究成果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预测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填方路基 沉降预测 协同降噪 改进灰狼优化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证据理论与综合赋权改进可拓法的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评价
3
作者 张棋 苏谦 +3 位作者 刘宝森 裴彦飞 张宗宇 陈德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131,共11页
为有效评价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的变形与稳定状态,在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初选评价指标库基础上,通过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融合指标的重要度、独立度与区分度3项特征值,构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优选指标体系;... 为有效评价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的变形与稳定状态,在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初选评价指标库基础上,通过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融合指标的重要度、独立度与区分度3项特征值,构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优选指标体系;基于综合赋权改进可拓评价法,建立针对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的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大准及巴准铁路两段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述两段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等级评价结果依次为差与良,并均通过了有效性检验;本文研究所提方法较云模型更能准确评价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且比《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更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所处状态。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重载铁路高填方路基服役性能状态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区 重载铁路 填方路基 服役性能 DS证据理论 改进可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方路基振动台动力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金贝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075-3080,3096,共7页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和振幅,系统地研究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破坏过程。试验模型尽可能全面地模拟影响填方路基地震响应的各种主要因素,包括路基与挡墙动力相互作用、路基施工过程、边界条件等。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响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模型路基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沿路基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路肩附近急剧增大,在逐级增加的输入地震作用下路基发生多处开裂。试验模拟呈现填方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及其损伤破坏过程,确定抗震薄弱部位,为全面评价路基的抗震性能提供相应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振动台 动力响应 抗震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铁路高填方路基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盛煜 马巍 温智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3年第4期22-25,共4页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两个监测断面的地温监测资料 ,分析了修筑高路基后下伏土层的热状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修筑高路基后 ,多年冻土上限有所抬升 ,而下伏土层地温明显升高。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主要是由于高路基的热阻效应导致上...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两个监测断面的地温监测资料 ,分析了修筑高路基后下伏土层的热状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修筑高路基后 ,多年冻土上限有所抬升 ,而下伏土层地温明显升高。多年冻土上限的抬升主要是由于高路基的热阻效应导致上限附近土层温度变幅急剧减小而形成的。高路基的修筑会引起路基阴阳面热交换状态的明显差异 ,路基阳面边坡是最强烈的吸热面 ,而路基阴面边坡表现为放热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填方路基 热状况 冻土地区 温度 吸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沉降变形与预测 被引量:27
6
作者 杨三强 段士超 +1 位作者 刘娜 吴浩楠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4-460,共7页
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沉降机理以及建立沉降预测机制,指导具体工程确保工程安全,本文依托冬奥会延崇高速公路ZT5标段典型黄土高填方路基断面K46+500工程,利用现场该断面处3个沉降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通... 黄土质高填方路基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沉降机理以及建立沉降预测机制,指导具体工程确保工程安全,本文依托冬奥会延崇高速公路ZT5标段典型黄土高填方路基断面K46+500工程,利用现场该断面处3个沉降监测点的实测数据,通过对数曲线拟合法、双曲线拟合法和乘幂曲线拟合法对现场实测沉降数据进行拟合对比分析,得出预测精确合理的模型.通过高填方路基数值模拟计算,分析其沉降变形特点,并对沉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3种曲线拟合法的拟合相关系数都在0.98以上,都能对该高填方路基短期沉降做出准确预测.2)对3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比较分析,得出双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值与实测值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为4.09 mm^2,预测精度最高.3)通过建立的双曲线预测模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进行最终沉降预测,得出路基在517 d时沉降速率为0.01 mm/d,沉降达到稳定.4)利用FLAC3D的软件建模分析对比双曲线预测模型,验证了双曲线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黄土土质 沉降监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实度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华 陈晨 李向群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5-86,共2页
为了探讨压实度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影响,采用适于岩土材料的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平面应变分析,模拟了不同压实度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填方路基的自身沉降随压实度的... 为了探讨压实度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影响,采用适于岩土材料的Drucker-Prager本构模型,对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平面应变分析,模拟了不同压实度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填方路基的自身沉降随压实度的增加而线性减小。严格控制压实标准,可有效减少高填方路基的自身沉降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度 填方路基 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路基诱发滑坡机理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孙红月 吕庆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8-171,共4页
通过对上三高速公路K9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的分析,采用不分离接触数值模型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初步揭示了松散覆盖土层上厚度较大的高填方路基是诱发滑坡的内在机理。该类型滑坡的产生是由于路基堆载使坡体产生垂... 通过对上三高速公路K92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特征及滑坡稳定性的分析,采用不分离接触数值模型模拟边坡的变形破坏,初步揭示了松散覆盖土层上厚度较大的高填方路基是诱发滑坡的内在机理。该类型滑坡的产生是由于路基堆载使坡体产生垂直方向的压缩变形,也使坡体向坡脚方向产生一定的挤出变形,最后诱发了推动式滑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滑坡 机理分析 不分离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车站岔区高填方路基沉降组合预测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马学宁 陈玉燕 王旭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5-113,共9页
为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岔区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结合现场监测沉降数据,采用三种单项模型(V模型、D模型和H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利用最优组合原理建立邓英尔-双曲线组合模型(D-H模型)、邓英尔-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 为确定高速铁路车站岔区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结合现场监测沉降数据,采用三种单项模型(V模型、D模型和H模型)对沉降进行预测;利用最优组合原理建立邓英尔-双曲线组合模型(D-H模型)、邓英尔-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D-V模型)、双曲线-灰色费尔哈斯组合模型(H-V模型)3种两模型组合模型和1种三模型组合模型(D-H-V模型)。进一步探讨各预测模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引入5个精度评价指标,对各模型预测效果进行评价,预测效果优劣顺序为:三模型组合模型>两模型组合模型>邓英尔模型>灰色Verhulst模型>双曲线模型。用各断面的最优模型预测工后沉降,各断面工后沉降均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填方路基 沉降预测 单项预测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荷载传递机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院成 魏艳卿 韩仲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5-781,共7页
目的 研究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规律,为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成孔注浆施工过程及路基使用特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 目的 研究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在施工和服役过程中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规律,为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针对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成孔注浆施工过程及路基使用特点,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研究了高填方路基后处理复合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以及无砂混凝土小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向应力的分布特征及发展变化规律.结果高填方后处理复合路基不仅能够有效消散土体中的超空隙水压力,而且能将高填方路基荷载传递至深层土体,对控制路基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形效果显著.结论高填方路基后处理技术可显著减小成孔施工过程中填方产生的超空隙水压力,并且竖向增强体与路基所形成的复合路基能够有效传递荷载,减小路基工后沉降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后处理技术 荷载传递机理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伏逆冲断层上填方路基加固措施与变形破坏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建经 司长亮 +2 位作者 赵永军 刘辉 侯甲庆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60-2467,共8页
试验路基以云贵铁路某填方路基为原型,试验路堤底部宽L=60cm,路堤项部宽l=10cm,路堤高h=15cm,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4组减震措施在逆冲断层作用下填方路基的变形响应。第1组是把路堤直接坐落在地基上,这组试验也是一组基本试验,... 试验路基以云贵铁路某填方路基为原型,试验路堤底部宽L=60cm,路堤项部宽l=10cm,路堤高h=15cm,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4组减震措施在逆冲断层作用下填方路基的变形响应。第1组是把路堤直接坐落在地基上,这组试验也是一组基本试验,其他试验组的试验结果可与该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第2组是在路堤底部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第3组是在路堤中部和底部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第4组是在路堤底部黏土层中打入预制的CFG桩,同时在路堤底部和中部各铺设一层土工格栅。试验中利用分离式位移计和百分表记录路堤的变形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路堤在不同加固措施下的变形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4组模型中,路基破坏主要是路堤本身产生了斜45°的裂缝;(2)在底部基岩错动量小于路堤高度13.6%时,路堤中加入两层土工格栅达到的减震效果最佳;当基岩错动量在路堤高度13.6%-20.5%之间时,CFG桩与路堤中加入两层土工格栅的减震措施最有效;(3)随着减震措施的加强,断层位移在地层中传播的角度变缓,影响范围加长,产生的震害程度降低了。研究结果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断层 破坏模式 填方路基 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9
12
作者 蒋堃 徐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对于提高公路质量、节约工程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土工格栅高填方路基为对象,采用简化Bishop法和楔形体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选择极限抗拉强度为90 kN/m的单向HDP... 土工格栅加筋土路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对于提高公路质量、节约工程用地、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以某山区高速公路土工格栅高填方路基为对象,采用简化Bishop法和楔形体法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选择极限抗拉强度为90 kN/m的单向HDPE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对36 m高边坡进行加筋设计。根据最终设计方案,简化Bishop法得出最小安全系数K为1.32,楔形体法得出最小安全系数K为1.45,可以看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可采用土工格栅加筋来改善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使其稳定安全系数可以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应结合实际工程特点,通过合理调整筋材布置来提高填方路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土工格栅加筋土 稳定性分析 复杂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准铁路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书伟 闫亚涛 +1 位作者 孙玉贵 赵甫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0,共5页
以大准铁路项目为依托,选取K36+480处填方路基,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软件,采用三维简化模型,讨论了列车荷载、填土压实系数、路基填土层或下卧层弹性模量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使得路基中心处和边缘处之间... 以大准铁路项目为依托,选取K36+480处填方路基,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软件,采用三维简化模型,讨论了列车荷载、填土压实系数、路基填土层或下卧层弹性模量对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使得路基中心处和边缘处之间的沉降差加大,进而导致路基表面不平整,产生不均匀沉降;不同压实系数路基填土沉降趋势大致相同,路基的稳定性和坚固性随压实系数的增大而增加;路基填土层或下卧层(黄土)弹性模量差异会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当其达到一定值时,对路基沉降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重载铁路 填方路基 不均匀沉降 数值模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的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祥秋 杨林德 +1 位作者 高文华 陈秋南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27-430,共4页
利用BP神经网络较强的高次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功能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现场实测资料 ,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的现场监测成果的学习... 利用BP神经网络较强的高次非线性映射能力和学习功能 ,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高速公路路基沉降量的预测模型。该模型依据现场实测资料 ,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通过对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沉降量的现场监测成果的学习与预测检验 ,证明其预测精度与适用性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高速公路 路基沉降 神经网络预测 沉降量 现场监测 工程 现场实测 计算过程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在高填方路基拓宽工程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磊 胡海彦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8-62,共5页
针对粉煤灰作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问题展开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对比分析了分别铺设有土工格栅的粉煤灰填筑拓宽段与素土填筑拓宽段的力学响应特征,重点研究了铺设土工格栅后粉煤灰填筑高填方拓宽路基时路基本体与地基的... 针对粉煤灰作为高速公路拓宽工程路基填料的适用性问题展开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对比分析了分别铺设有土工格栅的粉煤灰填筑拓宽段与素土填筑拓宽段的力学响应特征,重点研究了铺设土工格栅后粉煤灰填筑高填方拓宽路基时路基本体与地基的沉降规律,验证了粉煤灰作为高速公路拓宽填料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基拓宽 填方路基 粉煤灰路基 力学响应 沉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土洞塌陷的低填方加筋路基荷载传递机制及设计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福全 赖丰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80-1189,共10页
低填方加筋路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同时利用水平加筋法跨越尺寸较小的土洞能有效预防路堤出现突发式局部沉陷,提高路堤抗工后沉降和失稳的安全系数,正被逐步应用于岩溶土洞地区道路工程;但其作用机理复杂,现存设计方法大都偏于保守,... 低填方加筋路基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低,同时利用水平加筋法跨越尺寸较小的土洞能有效预防路堤出现突发式局部沉陷,提高路堤抗工后沉降和失稳的安全系数,正被逐步应用于岩溶土洞地区道路工程;但其作用机理复杂,现存设计方法大都偏于保守,考虑抗土洞塌陷的低填方加筋路基荷载传递机制的设计方法亟待提出。通过揭示受土洞塌陷影响的低填方加筋路基荷载传递机制,推导了考虑路基差异沉降引起土体应力偏转的竖向应力计算方法,假定塌陷区上方加筋体作用抛物线荷载,从而明晰了加筋体应力-应变状态;应对岩溶区不同形态的土洞塌陷,同时考虑设计需要满足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提出了抗土洞塌陷的低填方加筋路基加筋体及路堤填方高度设计方法,通过与现有设计方法的对比进行了合理性及准确性验证,可为空洞上方低填方加筋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土洞塌陷 填方加筋路基 荷载传递机制 加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填方路基的地下水渗流防治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洪举 凌天清 杨慧丽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1-64,共4页
从工程实际入手,分析地下水的渗流给公路路面带来的危害和破坏;通过渗流力学计算,确定地下水渗流进入路基填方体内的距离;提出山区填方路基防治地下水渗流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填方路基 地下水 渗流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郜新军 包建新 +2 位作者 张浩 周同和 殷继虎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9,共10页
目的 研究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解决其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方法 基于管道压缩变形公式,提出在管涵两侧一定范围内填筑水泥土材料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水泥土材料中最优水泥质量分数,再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 目的 研究高填方大直径钢波纹管涵变形机制与控制技术,解决其结构变形过大的问题。方法 基于管道压缩变形公式,提出在管涵两侧一定范围内填筑水泥土材料的新技术;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水泥土材料中最优水泥质量分数,再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分析采用新技术施工的管涵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征及其上部竖向土压力分布规律,确定最优管侧填筑范围。结果 新填筑技术能充分利用水泥土的刚度限制管涵的变形,当管涵两侧2/3管径范围内采用水泥质量分数为8%水泥土回填时,管涵的最大竖向及水平变形分别减少了35.1%和55.0%,结构最大应力也由管顶处转移至管涵上部45°附近,受力更为合理。结论 新填筑技术使管涵更好地与周围土体逐步变形协调,产生荷载重分布形成土拱效应,将管顶土压力由管中心向管边缘处转移,有效减小了钢波纹管涵结构变形和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方路基 大直径钢波纹管涵 填筑施工 设计参数优化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方路基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被引量:20
19
作者 颜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3-68,共6页
笔者通过对高速公路填方路基非均匀沉降模式及成因的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填方路基 不均匀沉降 原因分析 处治措施 高速公路 稳定性 病害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椅式桩板墙加固土质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婷 苏谦 +1 位作者 崔雅莉 郭惠芹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3-159,共7页
西部山区地形起伏大,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工程需要采用新型支挡结构进行加固。为研究椅式桩板墙在土质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中加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缩尺模型试验。根据相似原理制作椅式桩板墙和土体模型,通过分级施加外部荷载,分别... 西部山区地形起伏大,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工程需要采用新型支挡结构进行加固。为研究椅式桩板墙在土质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中加固的受力变形特性,进行缩尺模型试验。根据相似原理制作椅式桩板墙和土体模型,通过分级施加外部荷载,分别对结构位移、结构内力和土压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椅式桩板墙水平位移随加载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当加载推力大于40 kPa时,换算得到的水平位移值超过规范限值;主桩弯矩从上至下近似呈顺时针旋转90°后的“M”状分布,副桩弯矩自桩顶至岩土交界面近似呈三角形分布,岩土交界面以下呈倒梯形分布;挡土板土压力沿深度方向呈先轻微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加载推力大于40 kPa后,挡土板与主桩间出现了明显的土拱效应;由于主桩承受的土压力和弯矩值均大于副桩值,因而主桩成为椅式桩板墙的主要承载结构。该试验结果可为椅式桩板墙在土质高边坡地段高填方路基中的加固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高边坡 填方路基 椅式桩板墙 模型试验 受力变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