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公路路域植被恢复目标与评价
- 1
-
-
作者
刘龙
-
机构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
文摘
文章根据近年来公路植被恢复的实践,分析目前在工艺的实施、质量检验和恢复的目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探讨公路路域的植被恢复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分析需要采用的技术措施和采用何种评价手段进行检验。
-
关键词
路域植被
恢复目标
评价
-
分类号
U418.9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贡嘎山地区公路路域植被生态恢复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静
苟天雄
帅伟
姜欣华
刘韩
马志良
-
机构
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6-83,共8页
-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FZ0022)资助
-
文摘
在贡嘎山地区折多山的4个海拔(3 300m、3 450m、3 600m和3 750m)公路路域,开展3种乔木树种、7种灌木树种和4种草本植物的野外栽植试验,以筛选适宜该区域路域的植被景观生态恢复物种,并开展其恢复初期苗木养护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海拔是影响乔木和灌木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的主要因素,各苗木的保存率和成活率均随着海拔的降低而升高。乔木树种中云杉在4个海拔处的适应性最强,其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随着海拔的降低,光核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在海拔较低处,乔木层中可以考虑加入光核桃。灌木树种中紫叶小檗和铺地柏在各海拔处均能很好地适应;随海拔降低,变叶海棠、山杏和金露梅的适应性明显提高。燕麦、小花碱茅、老芒麦和披碱草4种草本植物在各海拔的适应性均较高,草本层恢复可以考虑这4个物种。植被恢复初期,乔木和灌木树种采用"保水剂+客土栽植+插枝庇荫+地膜覆盖"养护技术可以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
-
关键词
路域植被
生态恢复
适应性
物种筛选
-
Keywords
highway roadside vegetatio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daptability
species selection
-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固碳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4
- 3
-
-
作者
龙圣勇
申家成
赵红
董焕焕
-
机构
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3期149-152,157,共5页
-
基金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8R0017)
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2019C0006)。
-
文摘
以江西省昌樟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对路域植被固碳量进行定量化估算,分析各植被固碳能力,结果表明:该公路路域植被年固碳量为2870 t,其中乔木295 t,灌木2342 t,草本植物233 t;多数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呈双峰型,在每天10∶00和14∶00光合作用速率达到峰值,并会出现光午休现象;少数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呈单峰型,在每天12∶00和14∶00达到峰值;乔木中广玉兰和樟树的固碳能力较强,单株植物平均固碳量分别为151.39 kg和52.93 kg,灌木中夹竹桃的固碳能力较强,单株植物平均固碳量为23.64 kg,不同乔木树种之间固碳能力差异较大,而不同灌木树种之间固碳能力差异不大,总体而言,乔木的固碳能力强于灌木;在后期养护过程中,推荐补种以下树种,乔木:广玉兰和樟树;灌木:夹竹桃和山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可以最大化空间利用,从而提高高速公路路域植被的固碳能力。
-
关键词
高速公路
路域植被
光合作用速率
固碳量
固碳能力
-
Keywords
expressway
road area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rat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
分类号
U415.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干旱荒漠区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 4
-
-
作者
伍川
马瑞
包亚明
张国强
王云
-
机构
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八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新疆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交通世界》
2023年第14期4-7,共4页
-
基金
巴州中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科研项目(20220606114)。
-
文摘
为利用干旱荒漠区公路路域植被恢复技术以达到保持水土、防沙治沙、保障交通安全的目的,采用文献收集、理论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从固土和植被种植两个角度提出了荒漠区公路路域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要求,主要包括植被固土五步骤、固土模块三要素(格栅固土板、固土筐和土壤)、植被种植三步骤(三重种植带轮播)、植被基底设计与施工要求(固定筐、固沙板和可降解固沙剂)、配套工程设计(滴灌模块、电力模块和照明模块)等内容。该技术以恢复荒漠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将物理、化学和生物固沙技术有机融合,可高效利用当地资源和能源,最大程度降低工程成本。未来应结合干旱荒漠区公路建设实际开展试验工程建设和长期效果观测。
-
关键词
干旱荒漠区
路域植被恢复
固土
固沙
-
分类号
U418.9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山区公路路域植被防护技术研究
- 5
-
-
作者
姜爱民
-
机构
甘肃省远大路业集团有限公司
-
出处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7年第3期36-41,共6页
-
文摘
文章以西部山区公路建设为例,重点分析了山区公路建设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干热河谷及高寒地区路域植被生活特性,提出了针对山区公路建设植被防护的全新设计、施工防护新理念及其采取的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形成一套全新的生态植被防护模式,进而通过现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适用的,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供工程界参考。
-
关键词
路域植被
干热河谷及高寒地区
生态防护
-
分类号
U418.9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