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跨部门法律观推动教育法学学科建设——劳凯声教授专访
1
作者 劳凯声 蔡海龙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91,共10页
由于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传统的教育法部门法定位学说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应以跨部门法律观重新审视教育法的定位问题。跨部门法律观强调突破传统部门法学的思维定式,主张尊重教育法的异质性特征,力倡公法规范和私... 由于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传统的教育法部门法定位学说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应以跨部门法律观重新审视教育法的定位问题。跨部门法律观强调突破传统部门法学的思维定式,主张尊重教育法的异质性特征,力倡公法规范和私法规范的相互配合和平衡,对于解释教育领域的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和贡献。应以跨部门法律观来推动教育法学学科建设,在重新认识和理解受教育权的基础上建构教育法学的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繁荣教育法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 教育法学 跨部门法律观 受教育权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需要一部怎样的教育法典
2
作者 劳凯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在任何时代,法的发展重心都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关。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统合,出现了多元的、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社会群体,使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形成了若干利益追求不同的群体,导致原先的社会利益均衡被打破,在这种背景下,法律调... 在任何时代,法的发展重心都与社会的发展变迁紧密相关。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统合,出现了多元的、具有不同利益追求的社会群体,使社会结构逐步趋于多样化,形成了若干利益追求不同的群体,导致原先的社会利益均衡被打破,在这种背景下,法律调整的基本方式被迫作出某种变化。1985年,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使原先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机制开始出现某些实质性变化,社会出现结构性转换,分化出公域、私域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部门,导致了有关公法、私法、社会法问题的产生,教育权的再分配成为一个急需回答的问题。教师法律身份的变化、公办学校教师任用的变化、学校与学生关系的变化、学校法人制度的变化,等等,这些教育法演进的新趋势表明该法律领域横跨了多个法律部门,因此,“跨部门法律观”应成为教育法典编纂的新视角。跨部门教育法典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使不同法律部门性质的法律规范都能在教育法典中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社会与教育变迁 教育法律法规 跨部门法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法学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劳凯声 吕伟艳 马暄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共12页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 学科演进的动力并非简单地存在于学科内部,同时也要基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变化。社会与法律的互变造就了一系列横跨公、私法的新型法律关系,如何防止单纯按公法标准来要求教育管理中的人和事,建立一种兼顾公、私法特征的法律体系,成为教育法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教育法学经过对自身的元理论研究,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行政法学,从话语、体系到研究方法都开始具有了跨界的性质,为新学科形态的产生积累了充分的可能性。教育法学的发展应在合理借鉴中西教育学、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成果的基础上,概括和提炼教育实践经验,从知识层面对教育法学的话语、体系与研究方法进行诠释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学 学科话语 学科体系 研究方法 跨部门法律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