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0kV与±500kV同塔双回路直流输电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与线路走廊宽度设计 被引量:5
1
作者 林芳 黄欲成 +1 位作者 李健 罗超 《陕西电力》 2014年第11期52-55,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建设需加快步伐以满足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合理利用走廊资源,实施对不同负荷目标的电力输送,将一回±800 kV直流线路和一回±500 kV直流线路共塔架设是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参考相关规...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电网建设需加快步伐以满足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为合理利用走廊资源,实施对不同负荷目标的电力输送,将一回±800 kV直流线路和一回±500 kV直流线路共塔架设是一个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参考相关规程规范,以计算数据为基础,结合已有±500 kV、±800 kV等工程的设计运行经验及成果,推荐合理的导线对地及交叉距离、线路走廊宽度,为后续特高压与超高压直流同走廊输电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 对地距离 交叉跨越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冰对重冰区特高压输电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影响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健双 李健 罗超 《陕西电力》 2017年第3期35-38,共4页
输电线路设计中,不均匀覆冰不仅影响杆塔荷载,还可能影响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建立连续档不均匀冰张力计算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均匀覆冰情况下重冰区特高压线路弧垂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均匀冰对重冰区特高压线路对地及交叉... 输电线路设计中,不均匀覆冰不仅影响杆塔荷载,还可能影响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建立连续档不均匀冰张力计算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分析了不均匀覆冰情况下重冰区特高压线路弧垂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了不均匀冰对重冰区特高压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对20mm冰区、400m以上档距或者30mm及以上冰区、300m以上档距,应以不均匀冰作为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控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匀冰 弧垂 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广±800kV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薛春林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3-188,共6页
为确定云广±800kV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首先根据国内外资料确定有影响的环境标准,包括静电场、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等,在公众能到达的地方,按美国电科院EPRI Report EL2257推荐的方法进行静电场、合成... 为确定云广±800kV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首先根据国内外资料确定有影响的环境标准,包括静电场、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无线电干扰及可听噪声等,在公众能到达的地方,按美国电科院EPRI Report EL2257推荐的方法进行静电场、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计算,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其导线最小对地距离;再根据系统确定的操作过电压倍数及电气绝缘强度(空气间隙)来确定在人不宜到达地方的交叉跨越距离;部分区域综合考虑地面合成场强及电气绝缘强度的影响确定相关距离。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了±800kV线路导线对地最小距离及交叉跨越间隙的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800 KV 直流 对地距离 交叉跨越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溪洛渡送电广东±500kV双回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先弼 柏晓路 +1 位作者 徐维毅 高选 《陕西电力》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是线路设计的关键技术原则之一。为确定溪洛渡送电广东±500 kV双回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首先确定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主要原则,然后分析了线路的电气绝缘强度,拟定电磁环境... 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是线路设计的关键技术原则之一。为确定溪洛渡送电广东±500 kV双回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首先确定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的主要原则,然后分析了线路的电气绝缘强度,拟定电磁环境及其规范、建议限值标准,最后根据国内外设计经验和相关规程,计算分析了线路工程对地及交叉跨越最小间隙距离,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 KV 对地及交叉跨越距离 走廊宽度 电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电线路最小交叉跨越距离问题的解决
5
作者 刘中华 彭昭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7-47,49,共2页
针对新建送电线路出现的最小交叉跨越距离问题 ,提出了采用特殊塔型及控制弧垂的解决方法 。
关键词 送电线路 最小交叉跨越距离问题 导线 地线 弧重控制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压等级线路交叉跨越距离的校验
6
作者 李旭东 《农村电气化》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输配电线路 电压等级 线路交叉跨越距离 校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首条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大通道成功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
7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6期55-55,共1页
5月20日,世界首条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该跨越工程是全线路重要节点项目,主跨越塔高于江面500 m,单基塔重150 t,跨越距离1259 m,跨越高度、跨越距离和塔... 5月20日,世界首条全清洁能源特高压输电大通道——青海—河南±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跨越宝成铁路和嘉陵江。该跨越工程是全线路重要节点项目,主跨越塔高于江面500 m,单基塔重150 t,跨越距离1259 m,跨越高度、跨越距离和塔重均为全线之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跨越 跨越距离 清洁能源 大通道 宝成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输电线路应急状态下短时过负荷运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彭向阳 周华敏 《广东电力》 2012年第6期24-29,共6页
针对广东电网主网许多线路存在卡脖子现象以及线路输送效率低等问题,在对广东电网、南方电网架空线路载流控制原则及边界条件评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架空线路长期运行正常载流和应急状态下短时负荷载流的制订依据和使用条件,论证了架空线... 针对广东电网主网许多线路存在卡脖子现象以及线路输送效率低等问题,在对广东电网、南方电网架空线路载流控制原则及边界条件评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架空线路长期运行正常载流和应急状态下短时负荷载流的制订依据和使用条件,论证了架空线路应急状态下短时过负荷运行的可行性,给出了适合广东地区架空线路正常运行和应急状态下允许的载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应急状态 短时过负荷 载流量 跨越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架空送电线路特殊增容运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彭向阳 周华敏 +2 位作者 郑晓光 程启诚 林声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2,共3页
近年国内大力开展输电线路增容运行研究以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可是在电网基建检修、事故应急等特殊情况下,输电线路同样存在增容运行需求。广东在开展架空线路正常增容研究基础上,对线路特殊增... 近年国内大力开展输电线路增容运行研究以提高输电线路输送容量,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线路正常运行条件下,可是在电网基建检修、事故应急等特殊情况下,输电线路同样存在增容运行需求。广东在开展架空线路正常增容研究基础上,对线路特殊增容可行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架空线路在特殊增容载流下的弧垂变化和特殊增容运行要求的最小跨距,确认实施线路特殊增容是可行的,并提出特殊允许电流I1、I2的确定原则和验算方法,对多回实际运行线路展开特殊增容实例分析,确认在电网特殊情况下可实现架空送电线路安全增容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输送容量 环境温度 跨越距离 运行允许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广东架空送电线路输送容量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彭向阳 周华敏 +2 位作者 郑晓光 程启诚 林声宏 《南方电网技术》 2009年第6期77-81,共5页
阐述架空导线载流控制条件,分析广东架空送电线路实际运行条件和广东地区多年实测气象参数,制定广东架空线路正常运行允许电流I0,通过风险分析证实现有线路正常载流能力可安全地提高7%以上。在正常允许电流I0的基础上,挖掘运行线路跨越... 阐述架空导线载流控制条件,分析广东架空送电线路实际运行条件和广东地区多年实测气象参数,制定广东架空线路正常运行允许电流I0,通过风险分析证实现有线路正常载流能力可安全地提高7%以上。在正常允许电流I0的基础上,挖掘运行线路跨越距离裕度,提出架空线路在检修、应急两种特殊运行条件下的允许电流I1、I2及其确定原则,通过对实际线路开展测量和验算,确认电网特殊情况下存在安全增容的可能性,特定线路可以多输送容量3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输送容量 环境温度 跨越距离 正常允许电流 特殊允许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怎样预防电力线路发生事故
11
作者 张琪 张立志 《农村电工》 2012年第8期34-34,共1页
夏季是雷雨多发季节,加之气温过高,往往会出现导线弧垂增大.交叉跨越距离减小,导线触碰树枝放电,杆基受雨水冲刷造成杆体倾斜等事故,一般采取以下措施可预防。
关键词 电力线路 事故 预防 夏季 交叉跨越距离 导线弧垂 雨水冲刷 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和预防
12
作者 高占勇 路朋 《农村电工》 2004年第10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导线 交叉跨越距离 弱电线路 相线 绝缘子 电力线路 触电事故 预防 垂直距离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