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越卡夫丁峡谷”争论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阳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讨论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典议题,但过高的理论期待造成了问题意识的放大以及对“跨越”主体和“跨越”条件的混淆。在回归俄国农村公社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事实后,马克思的超前设想为我们探索以公有制...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讨论后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经典议题,但过高的理论期待造成了问题意识的放大以及对“跨越”主体和“跨越”条件的混淆。在回归俄国农村公社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事实后,马克思的超前设想为我们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展现和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我国的农民集体具备了在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实现“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经济基础、制度优势和社会基础。基于这些现实条件,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创造性发展出以新时代农民集体为媒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验证和丰富了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现实可行性,也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新时代农民集体 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来斌 居继清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跨越”设想 马克思 跨越卡夫丁峡谷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研究综述 恩格斯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村社社会主义 俄国公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体现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奎良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活力的学说 ,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 ,其中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极富理论创新精神 ... 马克思主义是最有生命活力的学说 ,其根源就在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求实创新的革命风格。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史 ,其中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 ,极富理论创新精神 ,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回顾这一段历史 ,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基本精神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念和科学态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与时俱进 跨越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比较研究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来斌 彭旺林 《学海》 1999年第4期111-114,共4页
关键词 跨越”设想 跨越卡夫丁峡谷 马克思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 社会主义设想 研究概述 村社社会主义 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落后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战略思考
5
作者 杨志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79-82,88,共5页
关键词 毛泽东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思想 跨越战略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粹主义 无产阶级领导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再研究
6
作者 齐高龙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7,共7页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争议的核心在于"东方社会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部分学者存在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争议的核心在于"东方社会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部分学者存在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片面性误读和过于主观性的解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回应和诠释其设想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二人凭借其一以贯之坚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对俄国革命形势做了过于乐观判断的新发挥,这一设想与东方社会理论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跨越卡夫丁峡谷 东方社会理论 世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有信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5-77,共3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旋律。这个理论所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的历史前提是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跨越“...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旋律。这个理论所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象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理论的历史前提是中国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表明对俄国农村公社前途命运的看法时,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便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本文仅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予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俄国农村公社 跨越卡夫丁峡谷 跨越卡夫丁峡谷 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 束缚生产力发展 继承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军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4-7,共4页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该设想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一定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它说明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 马克思晚年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该设想指出跨越卡夫丁峡谷需要一定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总结 ,也是对马克思跨越设想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它说明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卡夫丁峡谷 ,但却不能跨越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卡夫丁峡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中国道路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建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从社会形态的大转变看,中国道路是指它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大国,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解放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压迫、颠覆和控制,两者的对立是贯穿中国道路的根本矛盾。考察中国道路问题使... 从社会形态的大转变看,中国道路是指它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业大国,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过程。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和解放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压迫、颠覆和控制,两者的对立是贯穿中国道路的根本矛盾。考察中国道路问题使用的尺度是"世界历史时代"的时空参照系,要认真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逻辑过程与具体历史过程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尽管马克思设想的俄国可能在19世纪下半叶整体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历史条件没有最终形成,但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和时代中心地缘位置的转换不啻为唯物史观时代发展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如何向西方学习、吸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便迂回地跨越"卡夫丁峡谷",这是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大主题。被动式的学习和主动式的自组织,两者的周期性复合酿成迂回跨越的历史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马克思 唯物史观 跨越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 被引量:9
10
作者 冯景源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4-123,共10页
查苏利奇给马克思的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状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复信,阐述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是对查苏利奇的答复,也是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教育。早在70年代,马克思就称&qu... 查苏利奇给马克思的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在状告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的复信,阐述的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既是对查苏利奇的答复,也是对自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教育。早在70年代,马克思就称"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次又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这两者都与对《资本论》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解有关。本文着重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与马克思所说的"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就是对"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一种回答。在我国,一些同志由于囿于《资本论》的发展道路,在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理解上产生了一些非常困惑的观点。因此,我们现在再读马克思《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探讨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资本论》的发展道路 自称“马克思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及其重大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荣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16,共7页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 ,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 ,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 ,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 ,既是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的最大的思想成果 ,也是马克思晚年思想发展的总结。这一理论成果 ,从世界历史思想、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社会形态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等四个方面突破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某些传统观点 ,其中包括对《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超越和突破 ,从而使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世界历史和普遍交往、具体地分析历史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跨越"卡夫丁峡谷" 理论设想 突破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探析——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日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5-8,14,共5页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立足当时的历史环境,思考并回答了"德国革命往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像德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而且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立足当时的历史环境,思考并回答了"德国革命往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明确提出像德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应当而且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直接实行以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为目标的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思想与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革命往何处去"问题的思考和回答有内在的一致性。深入挖掘马克思早年关于落后国家革命发展思想,对于全面认识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思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落后国家 德国革命 跨越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视域下“卡夫丁峡谷”的跨越 被引量:3
13
作者 梅景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2,共6页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依然是一个在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苏联的前车之鉴使中国道路经历了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的支撑。在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下,"卡夫丁峡谷"的跨越依然是一个在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苏联的前车之鉴使中国道路经历了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现代性反思。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诸多挑战,但也在经济、文化和政治上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形态理论 卡夫丁峡谷跨越 意识形态话语权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被引量:1
14
作者 戴海东 林艾菊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马克思 跨越资本主义 公有制实现形式 落后国家 历史跨越 发展生产力 国有企业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刍议
15
作者 吕清 《广东社会科学》 2001年第3期66-69,共4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丁峡谷"理论跨越 意义 中国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上是否对立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亮 王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8,177,共8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问题的共同理论结晶。在该设想上,诺曼·莱文等学者制造了“马恩对立论”,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而必须从理论上对其予以批驳。事实上,由于马克...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马克思与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俄国农村公社历史命运问题的共同理论结晶。在该设想上,诺曼·莱文等学者制造了“马恩对立论”,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因而必须从理论上对其予以批驳。事实上,由于马克思与恩格斯所处社会历史背景及其具体针对性的不同,他们的视域与论述侧重点难免存在某些差异,但他们在该设想上的根本立场与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因而学者们制造的“马恩对立论”并不成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审视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不仅有利于加大对这一设想的认识与理解深度,而且有助于为驳斥各式各样的“马恩对立论”提供有益的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俄国农村公社 跨越卡夫丁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沉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荣阁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56-59,共4页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首先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也实现了跨越。但如何客观地认识跨越后国家的性质、任务、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社会发展模式,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世纪末,苏联、...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首先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也实现了跨越。但如何客观地认识跨越后国家的性质、任务、发展阶段和面临的问题,正确地选择社会发展模式,是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世纪末,苏联、东欧各国在模式探索过程中重返“卡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模式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无产阶级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国家 传统模式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邓小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8
作者 侯英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2期8-11,共4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 ,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的特点特别是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理论成果。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这一设想并非完全一致 ,但是这一思想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是马克思晚年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背景下 ,通过研究东方社会的特点特别是俄国社会历史和现实而得出的理论成果。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这一设想并非完全一致 ,但是这一思想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
19
作者 肖国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14,共3页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伟大创举肖国安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有着两大思路。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有过大量论述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和中期,他们思索未来的社会主义将在哪里突破时,始终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并曾经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道路 跨越卡夫丁峡谷 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 跨越资本主义 中国革命 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吗?——所谓“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质疑 被引量:1
20
作者 葛树先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24,共6页
近几年在理论界出现一种议论,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论述是他在晚年找到的一条“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因而被称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议论是以马克思1877年给《祖... 近几年在理论界出现一种议论,认为马克思关于俄国农村公社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论述是他在晚年找到的一条“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因而被称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这种议论是以马克思1877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1881年给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和1882年同恩格斯联名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写的序言为根据的,但是我们在对马克思这些论述进行一次认真的研读之后看到,据此做出上述论断在理论上是极不严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发展道路 共产主义 东方社会理论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发展条件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西欧 资本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