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注意力机制与互信息量的解纠缠跨语种语音转换
1
作者 李燕萍 谭誌诚 +2 位作者 胡澄阳 杨露露 邵曦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92,共10页
在跨语种语音转换(Cross-Lingual Voice Conversion, CLVC)任务中,如何保留转换语音中的内容信息,同时有效地提高转换语音的相似度和自然度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传统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应用于跨语种语音转换时,通常会对语音进行相互独立... 在跨语种语音转换(Cross-Lingual Voice Conversion, CLVC)任务中,如何保留转换语音中的内容信息,同时有效地提高转换语音的相似度和自然度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传统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应用于跨语种语音转换时,通常会对语音进行相互独立的内容编码和说话人编码,导致得到的内容表征和说话人表征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泄露,从而使得转换语音的说话人个性相似度不够理想。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E注意力机制(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SE)与互信息量(Mutual Information, MI)的跨语种语音转换方法,实现有效的表征解纠缠,完成开集情形下高质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首先,在内容编码器中引入SE注意力机制以利用其对全局信息的提取能力,使得内容编码器可以提取包含全局上下文信息的内容表征;同时,在各个表征之间引入互信息量,并通过对其最小化来大幅减少各个表征之间存在的信息泄露问题,从而实现有效的表征解纠缠。在VCTK英文语料库和AISHELL-3中文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SE注意力机制与互信息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模型(Squeeze-and-Excitation Attention Mechanism and Mutual Information, SEMI)具有更强的表征提取能力,相比于基准模型,其在客观评价中MCD值降低了10.89%,在主观评价中MOS值和ABX值分别提升了10.94%和12.06%,验证了SEMI模型在转换语音质量和说话人个性相似度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了开集情形下高质量的跨语种语音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语种语音转换 SE注意力机制 互信息量 全局上下文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