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时序信息引导跨视角特征融合的多无人机多目标跟踪方法
1
作者 伍瀚 孙浩 +1 位作者 计科峰 匡纲要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743,共16页
多无人机多目标跟踪旨在从多架无人机同时捕获的视频中预测所有目标的轨迹和身份标识,以解决单个无人机视频受遮挡和杂乱背景等干扰时跟踪性能衰退的问题.然而,不同无人机捕获的图像视角和尺度差异通常较大,导致对齐和融合不同无人机图... 多无人机多目标跟踪旨在从多架无人机同时捕获的视频中预测所有目标的轨迹和身份标识,以解决单个无人机视频受遮挡和杂乱背景等干扰时跟踪性能衰退的问题.然而,不同无人机捕获的图像视角和尺度差异通常较大,导致对齐和融合不同无人机图像特征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时序信息引导跨视角特征融合的跟踪算法——TCFNet.该算法首先设计一种目标感知的对齐网络(Object-aware Alignment Network,OAN),利用跟踪过程中的目标轨迹先验估计先前时刻不同视角无人机视频帧间的转换关系.其次,构建一种时序感知的对齐网络(Temporal-aware Alignment Network,TAN),探索前后时刻同一架无人机捕获图像的信息对不同视角图像的转换关系进行精调.最后,基于OAN和TAN估计的不同无人机图像间的转换关系,设计一个跨机特征融合网络(Cross-drone Feature Fusion Network,CFFN)对不同无人机捕获的视觉信息进行融合,解决复杂场景下模型跟踪性能衰退的问题.在MDM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TCFNet相比其他主流的跟踪方法更具竞争力,在跟踪准确率、识别F1值和多机目标关联分数上超出当前的先进算法2.23、1.67和2.15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无人机多目标跟踪 时序信息 轨迹先验 跨视角特征融合 准确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跨视角相关性检测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
2
作者 郭继鹏 徐世龙 +3 位作者 龙家豪 王友清 孙艳丰 尹宝才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随着多媒体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视角数据越来越常见。相比于单视角数据,多视角数据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描述信息,提高样本结构信息的挖掘效率。针对多视角子空间聚类任务,提出基于双跨视角相关性检测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算法。首先... 随着多媒体和数据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多视角数据越来越常见。相比于单视角数据,多视角数据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描述信息,提高样本结构信息的挖掘效率。针对多视角子空间聚类任务,提出基于双跨视角相关性检测的多视角子空间聚类算法。首先,考虑噪声干扰和高维数据冗余性对多视角聚类效果的影响,采用线性投影变换来获得原始数据的低维低冗余潜在表示,并利用其进行自表示学习获得准确的子空间表示。其次,为了充分挖掘多视角数据的互补性信息,对潜在特征表示和子空间表示进行跨视角相关性关系检测,具体为:将多视角潜在特征视为低层次表示,利用希尔伯特-施密特独立性准则(HSIC)探索和保留多视角特征的多样性属性;对于包含一致的高层次聚类结构信息的多视角子空间表示,引入低秩张量约束充分捕获跨视角高阶相关性关系和互补性信息。最后,采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交替方向极小化算法求解模型的优化问题。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对比方法中的次优方法相比,该算法在6个基准数据集上的聚类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00、3.60、1.90、2.00、7.50和1.90百分点,该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角子空间聚类 跨视角相关性检测 低秩张量学习 张量核范数 一致性 互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itPart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
3
作者 刘健虎 刘星 +3 位作者 谷淼 王浚瞩 张海龙 邓红霞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2,共9页
【目的】针对步态识别中相机视角或行人遮挡等协变量因素导致的识别准确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增强GaitPart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IFE-GaitPart(An Improved Feature Enhancement GaitPart)。【方法】该方法将网络模型改进... 【目的】针对步态识别中相机视角或行人遮挡等协变量因素导致的识别准确率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特征增强GaitPart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IFE-GaitPart(An Improved Feature Enhancement GaitPart)。【方法】该方法将网络模型改进为包含空间特征提取分支和显著时间建模分支的双路并行形式,首先使用卷积网络从原始输入序列中提取浅层特征作为双路径网络的输入,然后在空间特征提取上提出一种非均匀卷积的方式来提取步态的细粒度信息,并融合全局特征来提高空间特征的信息容量,同时在显著时间建模分支上,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多尺度时间特征提取模块,在时间维度上获得步态的短期依赖和全局时间线索,拼接后得到完整的时间信息。最后,在通道维度上拼接时空特征,采用全连接层输出步态特征。【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CASIAB数据集上,在正常行走、携带行李和穿着外衣的情况下,分别实现了97.6%、94.5%和81.1%的Rank-1精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特征融合 跨视角 行人遮挡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S:无人机图像引导的跨视角图像地理定位
4
作者 席泽馨 李佳仪 +2 位作者 谢昊 甘文建 周杨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共7页
跨视角图像地理定位是指将地理坐标未知的地面视角图像与具有高精度空间坐标信息的基准卫星图像进行检索匹配,从而确定地面视角图像地理坐标的方法。当待定位地面视角图像和基准卫星图像之间的视角差异过大时,会导致检索匹配困难,因此,... 跨视角图像地理定位是指将地理坐标未知的地面视角图像与具有高精度空间坐标信息的基准卫星图像进行检索匹配,从而确定地面视角图像地理坐标的方法。当待定位地面视角图像和基准卫星图像之间的视角差异过大时,会导致检索匹配困难,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无人机图像引导的跨视角图像地理定位方法(GDS)。该方法利用低空无人机倾斜摄影图像作为过渡,首先将待定位的地面视角图像与无人机图像进行检索匹配,然后将检索得到的无人机图像与具有精确地理坐标的卫星图像进行检索匹配,从而确定地面视角图像的地理位置。本文使用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Vision Transformer的ConvNeXt模型进行图像的特征提取,并通过使用InfoNCE损失作为训练目标进行对比学习,提高了图像查询的精度,同时采用随机采样的策略打乱并随机移除一小部分训练样本,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在通用的跨视角数据集University-1652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召回率指标上优于地面视角图像直接检索卫星图像的方法。本文方法使用地面视角查询无人机视角图像的精度为11.63%Recall@1,使用无人机视角查询卫星视角图像的精度为91.49%Recall@1,综合使用两段式检索方法从地面视角图像查询卫星视角图像的精度达10.64%Recall@1,与地面视角图像直接检索卫星图像的5.23%Recall@1相比,有了较大提升,具有有效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地理定位 跨视角 无人机图像 卫星图像 ConvNeXt InfoNCE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视角地理定位中的三维交互机制
5
作者 周博文 李阳 +2 位作者 王家宝 苗壮 张睿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94,共9页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一种图像检索任务,其目的是在不同视角下使用无地理坐标的图像与数据库中有地理坐标的图像进行检索匹配,从而获取目标图像的地理位置信息。然而,现有方法大多忽略了全局位置信息和特征完整性,导致模型无法捕获深层语义...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一种图像检索任务,其目的是在不同视角下使用无地理坐标的图像与数据库中有地理坐标的图像进行检索匹配,从而获取目标图像的地理位置信息。然而,现有方法大多忽略了全局位置信息和特征完整性,导致模型无法捕获深层语义信息;另外,现有的二维交互方式未充分利用维度间关系,导致跨维交互不充分。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跨视角地理定位三维交互机制。该方法利用ConvNeXt作为特征提取网络,随后使用所提出的三维交互机制(Triplet Interaction Mechanism,TIM)进行特征丰富操作,最后利用联合损失函数指导模型训练。所提方法在模型内进行了多次三维交互,缓解了二维特征投影部分信息丢失的问题。同时,所提出的三维交互机制在3个通道中使用不同的注意力,使模型对跨视角图像的平移、缩放、旋转具有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University-1652数据集上针对无人机视角定位和无人机导航两个任务均取得了最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 地理定位 交互机制 特征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跨视角步态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邹雪 谭棉 +2 位作者 严晓波 王飞 王林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6-192,共7页
在跨视角步态识别中,针对衣着遮挡情况下难以提取具有可辨别性和多样性的步态特征,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步态特征间的互补性,获得具有可辨别性和多样性... 在跨视角步态识别中,针对衣着遮挡情况下难以提取具有可辨别性和多样性的步态特征,导致识别准确率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步态特征间的互补性,获得具有可辨别性和多样性的步态特征,从而解决因衣着遮挡造成可辨别性差以及单一性的问题,进而提升跨视角步态识别的准确性。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在公共数据集CASIA-B上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处理具有遮挡条件下的跨视角步态识别问题的识别性能达到了73.4%,同时在正常和背包两种行走条件下的识别性能分别达到了95.5%和88.0%。此外,我们的方法在处理遮挡条件下的识别性能优于同类典型的步态识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步态识别 多尺度特征融合 步态特征 可辨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跨视角地理定位的感知特征融合网络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嘉怡 陈子洋 +1 位作者 袁小晨 赵艮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2,共8页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指同一地理目标可通过检索多个平台视角(无人机、卫星和街景)进行位置定位。这类定位任务主要挑战是不同视角点间的剧烈变化,降低了模型的检索性能。目前跨视角地理定位的网络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地理目标具有尺度和... 跨视角地理定位是指同一地理目标可通过检索多个平台视角(无人机、卫星和街景)进行位置定位。这类定位任务主要挑战是不同视角点间的剧烈变化,降低了模型的检索性能。目前跨视角地理定位的网络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地理目标具有尺度和角度的多样性,当前网络在感知目标信息时容易受到局部区域的干扰。属于同一类别中的不同视角,它们的角度差异很大。因此,提出了面向跨视角地理定位的感知特征融合网络(PFFNet)来学习位置感知特征并在每个视角之间建立语义关联。在PFFNet中的每个视角,搭建分流上下文嵌入网络(SCENet)作为骨干网络分别提取每个视角的上下文关联特征信息并构建目标位置的编码空间。在跨视角地理定位数据集University-1652上,将提出的方法与最先进的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感知特征融合网络在大规模数据集中取得了较高的自适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地理定位 位置感知 嵌入网络 细粒度空间嵌入 上下文关联特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跨视角特征关联的三维物体重建
8
作者 郑义林 缪君 +1 位作者 罗超 储珺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51-1459,共9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视图三维物体重建各个视角之间的特征往往相互独立、缺乏关联性.并且可用的三维信息难以融合,导致无法重建出具有细节特征和结构完整性的单个物体,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结合跨视角特征关联的三维物体重建算法.首先,在...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视图三维物体重建各个视角之间的特征往往相互独立、缺乏关联性.并且可用的三维信息难以融合,导致无法重建出具有细节特征和结构完整性的单个物体,为此,提出一种端到端的结合跨视角特征关联的三维物体重建算法.首先,在重建的编码部分构造跨视角关联模块,通过计算不同视角像素点之间的相关性,使每个视角都携带其它视角的特征信息,同时利用多尺度信息有效地聚合具有不同感受域和全局上下文特征,再构造视角信息注意力增强模块,增强视角内目标物体各部分特征的关联;其次,在三维解码部分,提出三维体素融合模块,通过选择性融合各视角中目标物体的高精度部分,使重建物体具有更多的细节.本文方法在合成数据集ShapeNet上和真实世界数据集Pix3D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当前最先进的方法相比,重建效果有较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重建 全局上下文特征 跨视角关联 注意力增强 选择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
9
作者 钟易澄 裴玉茹 李培鑫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51,共9页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已取得显著成功,其依赖光度渲染以及对称正则化从二维单视角图像进行训练,但是单视角图像由于自遮挡与光照影响缺乏可信的人脸几何与纹理约束.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两阶段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已取得显著成功,其依赖光度渲染以及对称正则化从二维单视角图像进行训练,但是单视角图像由于自遮挡与光照影响缺乏可信的人脸几何与纹理约束.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跨视角一致约束的两阶段的单视角三维人脸重建框架.首先,局部网络并行地估计多个视角的局部人脸纹理与UV位置图,利用低维统计人脸模型3DMM对自遮挡造成的缺失区域几何与纹理进行填充;在第2阶段中,补全网络对各视角的局部纹理与UV位置图进行补全并改进,重建具有细节的完整三维人脸几何与纹理.设计了关于光度渲染、人脸纹理、与UV位置图的跨视角一致约束函数,以无监督学习机制从多视角人脸图像数据优化端到端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地从单视角图像估计人脸姿态,对遮挡区域中人脸几何与纹理合理补全,重建带有几何与纹理细节的高质量三维人脸.特别地,在MICC Florence数据集上,所提方法较对比算法重建人脸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6.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人脸重建 跨视角一致约束 UV位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视角的民族街区国际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研究——以西安市回民街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佑印 马耀峰 +1 位作者 王冠孝 张乃利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7-91,共5页
从旅游消费客体出发,以旅游服务人员市场调查为基础,借助数学分析软件SPSS研究了西安市回民街外国游客在当地小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店和一般商品店的消费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小餐饮店外国游客最关注的是服务态度,显著行为表... 从旅游消费客体出发,以旅游服务人员市场调查为基础,借助数学分析软件SPSS研究了西安市回民街外国游客在当地小餐饮店、旅游纪念品店和一般商品店的消费影响因素及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小餐饮店外国游客最关注的是服务态度,显著行为表现为时间观念强;旅游纪念品店受关注因素为外语能力,显著行为表现为讨价还价;一般商品店受关注因素为服务态度,显著行为表现为时间观念强;外国游客总体消费行为所关注因素是服务态度,显著行为表现为讨价还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游客 消费行为 回民街 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通道循环一致性GAN的跨视角步态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宇 夏懿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4,共6页
步态识别系统在生物识别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步态识别的准确性很容易受到视角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方法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ycle-GAN)的网络结构,结合新的特征提取模块以及多... 步态识别系统在生物识别领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然而步态识别的准确性很容易受到视角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的方法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Cycle-GAN)的网络结构,结合新的特征提取模块以及多重损失函数,提出了一种用于跨视角步态识别的网络模型双通道循环一致性生成对抗网络(two-channel cycle consistency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TCC-GAN)。该网络首先将步态能量图像从任意视角转换为目标视角图像,然后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身份识别。TCC-GAN分别引入了重建损失、视角分类和身份保持损失来指导生成器生成具有目标视角的步态图像并同时保留身份信息。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模式崩塌问题,并保证各个输入和输出以有意义的方式进行映射,模型中还利用了循环一致性损失。数据集CASIA-B和OU-MVLP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TCC-GAN模型的跨视角识别率高于目前大多数其他基于GAN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跨视角步态识别 跨视角图像转换 步态能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题迁移的跨视角动作识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红军 张良 +1 位作者 张英男 刘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64-169,共6页
利用迁移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个主题迁移模型(topic transfer model)用于跨视角的动作识别。借助源视角视频和目标视角视频,学习一个迁移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来实现对目标视角下视频的分类。具体方法是在源视角下训练一个主题模型,将反应... 利用迁移学习的思想,提出了一个主题迁移模型(topic transfer model)用于跨视角的动作识别。借助源视角视频和目标视角视频,学习一个迁移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来实现对目标视角下视频的分类。具体方法是在源视角下训练一个主题模型,将反应源视角的语义信息传递到目标视角中,然后在目标视角中训练一个主题模型,实现跨视角的动作表示,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动作的训练和分类。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 动作识别 主题模型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任务联合学习的跨视角地理定位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先兰 周金坤 +1 位作者 穆楠 王晨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5-1635,共11页
针对现有跨视角地理定位方法中视点不变特征与视角转换方法割裂导致的性能提升瓶颈问题,提出多任务联合学习模型(MJLM)。MJLM由前置图像生成模型和后置图像检索模型组成。前置生成模型首先使用逆透视映射(IPM)进行坐标变换,显式地弥合... 针对现有跨视角地理定位方法中视点不变特征与视角转换方法割裂导致的性能提升瓶颈问题,提出多任务联合学习模型(MJLM)。MJLM由前置图像生成模型和后置图像检索模型组成。前置生成模型首先使用逆透视映射(IPM)进行坐标变换,显式地弥合空间域差,使投影图像与真实卫星图的空间几何特征大致相同;然后通过提出的跨视角生成对抗网络(CVGAN)隐式地对图像内容及纹理进行细粒度的匹配和修复,并合成出更平滑且真实的卫星图像。后置检索模型由多视角多监督网络(MMNet)构成,能够兼顾多尺度特征和多监督学习的图像检索任务。在University-1652(无人机定位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MJLM对无人机(UAV)定位任务的平均精确率(AP)及召回率(R@1)分别达到89.22%和87.54%,与LPN(Local Pattern Network)和MSBA(MultiScale Block Attention)相比,MJLM在R@1上分别提升了15.29%和1.07%。可见,MJLM能在一个聚合框架体系内联合处理跨视角图像生成任务及检索任务,实现基于视角转换与视点不变特征方法的融合,有效提升跨视角地理定位的精度和鲁棒性,验证UAV定位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地理定位 无人机图像定位 视角转换 特征提取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转换矩阵的胶囊网络及其融合视角特征的跨视角步态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凯 岳秉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7-163,共7页
步态识别具有非接触性、非侵犯性、易感知等优势,然而,在跨视角的步态识别中,行人的轮廓会随人的视角的变化而不同,从而影响步态识别的性能。为此,提出了共享转换矩阵的胶囊网络及其改进的动态路由算法,从而减少了网络训练参数。在此基... 步态识别具有非接触性、非侵犯性、易感知等优势,然而,在跨视角的步态识别中,行人的轮廓会随人的视角的变化而不同,从而影响步态识别的性能。为此,提出了共享转换矩阵的胶囊网络及其改进的动态路由算法,从而减少了网络训练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融合视角特征,利用Triplet损失与Margin损失提出了融合视角特征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模型。在CASIA-B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共享转换矩阵的胶囊网络提取步态特征是有效的,在正常行走、携带背包、穿戴外套条件下,所提融合视角特征的模型在识别准确率上比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跨视角步态识别方法提高了4.13%,且对跨较大视角的步态识别具有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识别 转换矩阵 胶囊网络 视角特征 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视角地理视觉定位
15
作者 刘旭东 余平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395-401,共7页
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许多场景下,例如地广人稀的偏远山区,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凸显。但由于这些区域GPS信号遮挡或信号基站难以覆盖,GPS定位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图像地理定位指仅根据视觉信息... 伴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爆炸性增长和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在许多场景下,例如地广人稀的偏远山区,基于位置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凸显。但由于这些区域GPS信号遮挡或信号基站难以覆盖,GPS定位无法正常发挥作用。图像地理定位指仅根据视觉信息确定图像的拍摄位置。在没有任何先验知识的情况下,预测照片的地理位置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不同条件下(例如,不同的天气,物体或相机设置)拍摄的图像会呈现出巨大的变化。文中尝试探索图像的跨视角地理视觉定位方法,首先利用逆极坐标转换将街景视角转换为空域视角图像,以此减少两者间的域差异,再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不同视角的图像进行编码以获得更加鲁棒的图像全局向量描述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图像匹配和街景视角查询图像的定位。在图像特征提取方面,采用了VGG16模型,利用层数更深的小卷积核的方式去增大网络模型的感受视野并节省参数。在特征编码方面,将多尺度注意力机制融入NetVLAD模型,将骨架模型提取到的特征编码成更加鲁棒的全局特征描述子向量。实验结果显示,上述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精度的街景视角的匹配与定位,同目前已有的方法相比,匹配精度更高。而且无须专业设备采集的高清街景视图,普通智能手机拍摄的街景视图即可获得较好的匹配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视角定位 逆极坐标系转换 NetVLAD 多尺度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艺术性和人文性研究——评《英美文学与作品赏析研究》
16
作者 杜小红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I0006-I0006,共1页
在全球化时代,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也有助于揭示英美文学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重意义,凸显文学在传达普遍人类经验、情感和社会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美文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人类的情感与社会生活,也有助于揭示英美文学作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多重意义,凸显文学在传达普遍人类经验、情感和社会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殷丽莎的《英美文学与作品赏析研究》一书于2022年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它基于跨文化视角对英美文学艺术性和人文性进行重新审视,力求在全球化语境中深化对英美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美文学 文学艺术性 文化视角 丽莎 文学作品 多重意义 作品赏析 全球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化工英语翻译策略分析——评《化工英语》
17
作者 苏岚科 赵巍巍 畅洋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10-I0010,共1页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语言翻译作为双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专业领域中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等,化工英语翻译时不仅要注重语言专业性,处理好技术细节...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语言翻译作为双方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专业领域中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等,化工英语翻译时不仅要注重语言专业性,处理好技术细节,也要能够应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翻译挑战。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化工英语》编写组所著的《化工英语》一书,紧密结合化工生产实际,将听、说、读、写、译相结合,提出大量的化工专业英语学习方式和技巧,其涉及电子商务、新化学技术、化学设备、化学制药公司、环境与化工、化学领域职业发展与英语运用等多方面内容,可为化工行业从业人员、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英语 语言差异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工专业英语 英语翻译 文化视角 语言翻译 技术细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视角探寻建筑英语的翻译策略
18
作者 赵宇 李正栓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01,共1页
在全球化浪潮中,建筑英语不仅是国际建筑领域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内外协作、激发创新和实现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基于跨文化视角探讨建筑英语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英语与一般的交际英语存在较大差... 在全球化浪潮中,建筑英语不仅是国际建筑领域跨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更是推动建筑行业内外协作、激发创新和实现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基于跨文化视角探讨建筑英语翻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筑英语与一般的交际英语存在较大差异,其涉及大量专业术语,如“柱式”(order)、“拱券”(arch)和“飞扶壁”(flying buttress)等,这些术语准确表达了建筑设计和技术细节,是建筑文献的核心组成部分。此外建筑英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信息,如中西建筑风格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如图1所示,针对建筑英语特征,翻译人员可采取以下三种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准确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英语 翻译策略 飞扶壁 柱式 文化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意大利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评《大学意大利语写作教程》
19
作者 冯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意大利语作为罗曼语系中的一员,吸引了众多的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对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的习得,更是对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写作学习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往往因为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 意大利语作为罗曼语系中的一员,吸引了众多的语言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是对语法、词汇和语言技能的习得,更是对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写作学习方面,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往往因为思维习惯、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在书面表达中遇到困难。因此,在意大利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跨文化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高语言应用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语 写作学习 文化视角 文化思维 书面表达 罗曼语 目标语言 第二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电影《和墨索里尼喝茶》茶文化分析
20
作者 阮芳汇 《福建茶叶》 2025年第3期184-186,共3页
中英两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茶文化发展有所不同。本文以电影《与墨索里尼喝茶》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异同,并对二者的深层文化差异做了探讨。并着手于中英两国的茶... 中英两国茶文化历史悠久,但由于历史、文化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两国的茶文化发展有所不同。本文以电影《与墨索里尼喝茶》为例,从跨文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异同,并对二者的深层文化差异做了探讨。并着手于中英两国的茶文化背景,从茶叶、茶具、饮茶、茶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本文探讨了中英两国茶文化背后的深层语言文化差异,旨在对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异同和深层文化差异做出全面深刻的剖析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角 中英茶文化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