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下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叶一军 顾新 +1 位作者 李晖 陈一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9-33,共5页
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影响跨行政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分配及组合。从不同地位与不同交流形式两个角度梳理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分析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协同创新机理,界定了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交流形式... 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影响跨行政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分配及组合。从不同地位与不同交流形式两个角度梳理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模式,重点分析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协同创新机理,界定了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交流形式下的协同创新,针对跨行政区协同创新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协同创新模式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主体间知识流动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叶一军 顾新 +1 位作者 李晖 陈一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45-50,共6页
从地域邻近性、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区域文化一致性及政府鼓励与扶持4个角度研究了跨行政区域知识流动的动因。重点从情景结构角度研究行政区内不同关系企业间的知识存量、流量与频率变化,以及行政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 从地域邻近性、区域经济发展互补性、区域文化一致性及政府鼓励与扶持4个角度研究了跨行政区域知识流动的动因。重点从情景结构角度研究行政区内不同关系企业间的知识存量、流量与频率变化,以及行政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与政府间的知识流动特性。从政府角色定位角度研究了强政府推动型与弱政府扶持型中跨行政区创新主体间的知识流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创新要素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的观念创新 被引量:15
3
作者 涂建华 张立明 胡道华 《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5期11-13,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区旅游开发与管理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表现,探讨了行政区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利弊作用与发展趋势,提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的观念创新:从行政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转向经济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从旅游产... 本文通过分析行政区旅游开发与管理在区域旅游发展中的表现,探讨了行政区旅游开发与管理的利弊作用与发展趋势,提出跨行政区域的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的观念创新:从行政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转向经济区域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从旅游产业区的发展理念转向旅游产业链的发展理念;要从旅游企业联盟走向区域联盟;要从只重视旅游产业一体化转向旅游产业一体化与制度一体化的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 跨行政区域 旅游整合开发与管理 观念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兼论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大意义和现实基础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超英 贾舒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9-133,共5页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总结了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尝试的经...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入手,阐述了在我国建设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必要性;总结了长江三角洲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尝试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分析了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跨行政区域 成渝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丽钧 顾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3-36,共4页
界定了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我国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形成的基础及条件,研究了其演化阶段及演化动力,总结了我国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及演化过程中的经验,提出了构建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河道防洪水力计算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丛晓红 王俊英 唐伟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5-48,55,共5页
现阶段国内跨行政区域河道往往具有行洪空间被侵占、砂石坑林立以及防洪工程体系薄弱等问题,而河道主槽蜿蜒、砂石坑、拦河坎以及复杂的地上物对洪水的影响很难用一维模型进行评估分析。以潮白河京冀段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21FM水动力... 现阶段国内跨行政区域河道往往具有行洪空间被侵占、砂石坑林立以及防洪工程体系薄弱等问题,而河道主槽蜿蜒、砂石坑、拦河坎以及复杂的地上物对洪水的影响很难用一维模型进行评估分析。以潮白河京冀段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 21FM水动力学软件搭建二维数学模型,对其进行防洪水力计算和分析。通过模拟分析河道防洪保护区范围、砂石坑不同调蓄能力对水面线的影响、滩地上构筑物对河道流态的影响,研究并确定了河道设计防洪标准和堤防工程标准、砂石坑调蓄能力以及河道的水域空间边界,为下一步河道防洪治理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KE 21FM模型 跨行政区域河道 防洪 水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钱俊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6-73,共8页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和产业品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有效运行的基础是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本文分析了协同创新主体联结方式演化特征;基于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内涵,描述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的功能;设计了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服务系统各子系统及其平台组织结构;设计了平台运行机制。期望为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布局及其区域创新系统优化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跨行政区域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被引量:39
8
作者 罗文斌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2-86,共5页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发展的同时对现有的行政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设想 ,分析了实行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述了进行跨行政区域旅游合作...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发展的同时对现有的行政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针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设想 ,分析了实行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阐述了进行跨行政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障碍 ,探讨了有助于行政区间旅游合作的一些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跨行政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行政体制 旅游资源 旅游信息 旅游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界面管理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和成 顾裕玲 高月姣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87,共9页
研究跨行政区域界面管理问题,对于实现协同目标、提升协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界面类型、成因,应对界面障碍策略等问题。结果表明,从协同创新演化及其协同机理来看,跨行政区域主体协同创新界面可以分为内... 研究跨行政区域界面管理问题,对于实现协同目标、提升协同绩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界面类型、成因,应对界面障碍策略等问题。结果表明,从协同创新演化及其协同机理来看,跨行政区域主体协同创新界面可以分为内外界面两类;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形成的界面主要有制度、知识、技术、交易、组织和管理等表现形式,起因为界面对应的壁垒。最后提出通过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来解决跨行政区域协同创新界面障碍的设想,设计了平台形式、结构及其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管理 跨行政区域 协同创新 创新平台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鹏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5-91,共7页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具备一定的客观要求和现实...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具备一定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基础。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尽管市场机制在构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功能,但不能忽视相应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应将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跨行政区域 创新系统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探究——以《环评法》第23条第3款的有效实施为目的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超锋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88,共7页
为了保障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有效实施,需要从路径、主体、范围3个方面细化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内容。首先,将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作为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 为了保障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有效实施,需要从路径、主体、范围3个方面细化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内容。首先,将由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作为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路径,而把由共同的上一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作为附随路径。其次,把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主体分为职权主体和参与主体两种类型,并且对上述主体的职责权限或权利义务分别进行明晰。最后,将位于行政区边界且可能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光污染的建设项目纳入到跨行政区域不良环境影响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范围之中,并以项目管理名录的形式加以明确和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 环评审批 路径 主体 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模式及构建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鹏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1-45,共5页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三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该系统中的不同城市或区域依据各自的经济技术条件,可采用和实施不同层次的创新模式,其创新功能定位也不尽相同。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需要根据不同行政区域的自身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好各种创新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模式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路径探索——以新《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为中心 被引量:7
13
作者 葛先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0,共7页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但对"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无明确标准,即未指明实现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 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第18条第2款规定,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若干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但对"审判工作的实际情况"并无明确标准,即未指明实现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的具体路径,不利于法制统一。回顾新法之前我国司法实践创新的向"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靠拢的改革节点及其不足,结合行政诉讼原告权利在行政诉讼法权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就会发现,把扩大行政诉讼选择管辖的适用范围与"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对接起来,是实现人民法院跨行政区域管辖行政案件的捷径,利于法制统一。该路径不仅具有修复原告权利在行政诉讼法权结构中的基础性地位的意义,还具有协调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的关系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司法权行政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行政诉讼法》 行政案件 跨行政区域管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 《经济前沿》 2008年第9期26-29,共4页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3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的形成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的互利性及政府的自觉性等多种驱动因素... 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是由粤港澳3个行政区域内有着密切联系的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动力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跨越行政区划的多层次结构的区域创新系统。它的形成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的互利性及政府的自觉性等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构建粤港澳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粤港澳三地的资源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有关制度性的障碍及壁垒,在驱动因素与制约因素之间寻找构建过程中的动态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跨行政区域创新系统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决跨行政区域集中连片贫困区整体脱贫的实践探索研究——基于云南“倘甸片区”“行政管理托管”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卢晓慧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65,共5页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趋接近,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解决区域整体贫困是当前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跨行政区域管理是影响当前集中连片贫困区整体脱贫的重要现实...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日趋接近,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解决区域整体贫困是当前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跨行政区域管理是影响当前集中连片贫困区整体脱贫的重要现实因素之一。云南省昆明市在分属于三个县区行政管辖的倘甸集中连片贫困区,实施"行政管理托管"的制度创新方式,为实现该片区整体脱贫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 集中连片贫困区 行政管理托管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域生态治理要优化动力机制
16
作者 张雪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1-21,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间合作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日益明显。然而,现实中跨行政区生态治理合作面临着理念阻力、体制阻力、机制阻力、技术阻力等诸多障碍,是生态治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 生态治理 地方政府间合作 优化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 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志耀 贾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23-25,共3页
文章分析了多年来我国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原因 ,讨论了目前解决跨行政区污染问题存在的困难 ,提出了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 环境污染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行政区创新体系研究
18
作者 董素芹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20-121,131,共3页
随着生产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剧、劳动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延伸,区域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跨行政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界定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时,应全面考虑不同行政区划的地理邻近性、产业关联性,本文基... 随着生产全球化与区域化的加剧、劳动分工的细化、产业链的延伸,区域之间的合作愈加密切,跨行政区合作与一体化进程成为区域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在界定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时,应全面考虑不同行政区划的地理邻近性、产业关联性,本文基于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与跨行政创新体系的辩证关系以及借鉴美国、日本的都市圈模式等因素,对跨行行政区创新体系进行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行政区域 跨行政区域 创新 创新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及规范建构
19
作者 梁嘉铭 宋啸亮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9,共12页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 土壤污染的隐蔽性、累积性、滞后性、复合性和跨行政区域性,导致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我国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存在着包括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及行为边界在内的多重边界不明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以协同治理理论、行政自制理论和有限政府理论作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的理论基础,提出了健全规范体系、明确范围边界、主体边界和行为边界的具体路径。通过构建行政边界为基础、功能边界为主导、地理边界为辅助的范围边界模式,确立政府主导、市场和公众参与的多元主体“三角协调模式”,以及以必要和相适应为核心逻辑的行为边界明确方法,旨在为土壤污染区域协同治理边界厘定提供科学指导,从而推动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协作的深入发展,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厘定 区域协同治理 土壤污染防治 跨行政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区域水质水量指标的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74
20
作者 徐大伟 郑海霞 刘民权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 生态补偿量测算方法研究是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本研究提出的基于河流水质水量的跨行政区界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办法,将实行统一的流域和区域综合环境管理纳入到流域地区政府的责任范围内,即将流域水体行政区界河流水质和水量指标设定为生态补偿测算的综合指标值中。本研究首次尝试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流域生态补偿的水质评价,并提出依据水权和对全流域GDP的贡献度或比率的方法进行流域水流量的测算。同时,提出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量测算的原则、模式、流程及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了理论上的测算,解决了流域生态补偿中利益主体责任不清的弊端和补偿执行不力的缺陷,并为流域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执行的方法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行政区域 流域生态补偿 测算方法 水质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