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也晴 萧云备 +3 位作者 刘振华 张晓威 徐涛 王晓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5-628,共4页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是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基因家族,CMTM5是该家族成员,其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潜在的四次跨膜蛋白结构,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MTM5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在大多数肿瘤...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CMTM)是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在国际上首次报道的新基因家族,CMTM5是该家族成员,其基因编码产物具有潜在的四次跨膜蛋白结构,是一个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表明,CMTM5广泛表达于人类正常组织,在大多数肿瘤细胞系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或不表达,恢复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和迁移等生物行为。CMTM5抗肿瘤活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参与了多个与癌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CMTM5与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素样因子超家族成员5 四次膜蛋白超家族 肿瘤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6SF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剑寒 刘守胜 +2 位作者 赵真真 辛永宁 宣世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34-1739,共6页
目的利用肿瘤数据库挖掘数据并分析 TM6SF2 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 TM6SF2的生物学作用及功能。方法 利用 GEPIA数据库分析HCC组织中的TM6SF2 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OncoLnc做TM6SF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 目的利用肿瘤数据库挖掘数据并分析 TM6SF2 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 TM6SF2的生物学作用及功能。方法 利用 GEPIA数据库分析HCC组织中的TM6SF2 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OncoLnc做TM6SF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HCC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分析。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TM6SF2在HCC组织中存在的表达相关基因。利用DAVID6.8和STRING数据库对TM6SF2及其表达相关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用 t 检验验证HCC与癌旁组织基因mRNA表达差异。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生存率,采用广义log-rank检验估计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HCC组织中TM6SF2 基因mRNA 水平呈低表达(|log 2FC|cut-off=0.5, P <0.01)。相比高表达的患者,TM6SF2低表达可明显降低HCC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χ 2=9.897,P <0.01)。数据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与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共49个。GO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功能富集在脂肪酸合成、脂肪酸连接酶激活、凝血酶调节等生物学过程( P <0.05)。 KEGG pathway分析提示,TM6SF2表达相关基因主要参与了丙氨酸代谢、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过程( P <0.05)。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提示,SERPINC1、NR1I2、SERPINA10、SLC10A1等基因与TM6SF2有明显或潜在的相互作用( P <0.01)。结论 肿瘤数据挖掘能迅速获取HCC组织中 TM6SF2表达的相关信息,为探索 TM6SF2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生物信息学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跨膜蛋白6超家族成员2 数据库 遗传学 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6SF2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蒋鹏 罗飞 廖爱军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3-35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慢性肝脏疾病,以肝脏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异常积聚为特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跨膜6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6 superfamily mem⁃ber...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类慢性肝脏疾病,以肝脏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异常积聚为特征,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跨膜6超家族成员2(transmembrane 6 superfamily mem⁃ber 2,TM6SF2)属于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大量研究证实TM6SF2在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TM6SF2在NAFLD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6超家族成员2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宁洪悦 祁彤 +4 位作者 高飞 刘慧 高志旭 常柏 郭建恩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86-1493,1498,共9页
目的:观察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db/db成模小鼠依据体质量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同时,将1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加味肾气丸... 目的:观察加味肾气丸对糖尿病肾病小鼠内质网应激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db/db成模小鼠依据体质量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及加味肾气丸低、中、高剂量观察组,每组10只。同时,将10只db/m小鼠作为正常组。加味肾气丸各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12.95、25.89、51.78 g/kg药物颗粒混悬液灌胃,厄贝沙坦组小鼠给予0.026 g/kg厄贝沙坦混悬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则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1次/d,均干预12周。对比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用苏木素-伊红(HE)、糖原染色(PAS)染色法、透射电镜(TEM)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UNEL)法检测肾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BCL2]、ERS标志蛋白[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活化转录因子6(ATF6)、肌醇需求酶1(IRE1)]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TMBIM6/mTORC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MBIM6、p-mTORC2/mTORC2、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AKT、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加味肾气丸组及厄贝沙坦组Scr、BUN、UACR低(P<0.05),肾组织病理变化改善,肾细胞凋亡率低(P<0.05),BAX蛋白表达低(P<0.05),BCL2蛋白表达高(P<0.05),肾组织中CHOP、ATF6、IRE1蛋白表达低(P<0.05),肾组织中TMBIM6、p-mTORC2/mTORC2、p-AKT/AKT、BCL2蛋白表达高(P<0.05),CHOP蛋白表达低(P<0.05)。结论:加味肾气丸能够通过调控TMBIM6/mTORC2信号通路,有效抑制DKD小鼠ERS介导的肾细胞凋亡,从而减少蛋白尿,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肾气丸 糖尿病肾病 膜B细胞淋巴瘤2相关X蛋白抑制剂结构域家族成员6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2 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内质网应激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多吡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细胞增生及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吕超男 刘斌 +6 位作者 马原源 苗玉超 刘颖 张晋霞 毛文静 孙静 成晓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3-957,I0002,I0003,共7页
目的:探讨咪多吡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整合素αM(cd11b)表达的影响,阐明咪多吡对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模型组)和咪多吡处理组(咪多吡组),每组24只。P... 目的:探讨咪多吡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整合素αM(cd11b)表达的影响,阐明咪多吡对胶质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D模型组(模型组)和咪多吡处理组(咪多吡组),每组24只。PD模型组和咪多吡组大鼠采用鱼藤酮制备PD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大鼠随机分为4d和8d2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大鼠。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GFAP和cd11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GFAP和cd11b阳性细胞均处于静息状态,GFAP阳性细胞胞体细长不规则,有细长的突起,cd11b阳性细胞胞体较小,呈分支状,突起较细长;模型组大鼠GFAP和cd11b阳性细胞呈激活状态,GFAP阳性细胞胞体肥大,突起增多增粗,cd11b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变粗变短,数量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咪多吡组大鼠GFAP阳性细胞胞体及突起较细长,cd11b阳性细胞胞体较小,突起较细长,数量减少。对照组大鼠黑质纹状体可见少量的GFAP和cd11b阳性细胞表达,8d组与4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GFAP和cd11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8d组多于4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多吡组大鼠GFAP和cd11b阳性细胞数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8d组少于4d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胶质细胞明显增生和活化,咪多吡能够抑制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整合素超家族成员I型膜蛋白 咪多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