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的自我整合——从艺术跨界作品表现形式论艺术创意的建构逻辑 被引量:8
1
作者 徐子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0-136 142,共8页
文章所述"跨界艺术"是指一种多门类艺术自我整合的新形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更利于被大众广泛接受,其表现内容主要是表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这种情感要使人们趋向团结或是让人们的艺术精神趋于凝聚,并力求让普通人易于理解、... 文章所述"跨界艺术"是指一种多门类艺术自我整合的新形式,这种艺术创作形式更利于被大众广泛接受,其表现内容主要是表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情感,这种情感要使人们趋向团结或是让人们的艺术精神趋于凝聚,并力求让普通人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艺术发展趋势应是逐步脱离小众,不应仅仅去追求只有少部分受众才能感受与理解的作品创作。尽量避免单一门类艺术所表达的特殊情感的完美性。当代艺术创作日益趋向大众化,社会普遍关注的是能够让绝大多数审美欣赏受众轻松介入,便于领会,再逐步体会到艺术精神的深邃。只有这样,艺术作品及其呈现才是完美的,与时俱进并体现时代精神的。跨界艺术追求的不是艺术形式的堆砌,也不是内容的繁复罗列,而是艺术表现的创新,并在创意中折射艺术的灵魂。这种艺术创意性并没有丢弃传统精华,而是将多种传统艺术元素通过某种方式整合、融会在艺术作品之中。只有这样,广大受众才能被当代文化符号构建的艺术新形式所吸引,甚或关注,领会艺术精神所在,最终弘扬传统艺术精髓,直至引领当代艺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合唱作品 《蓝柳》 艺术 艺术创意 艺术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跨界:美学的危机或生机——以朗西埃对利奥塔的批判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昊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9-216,共8页
基于审美自律与社会批判互构的乌托邦传统,不少西方学者对艺术跨界持批评态度,对艺术跨界背景下的美学走向持悲观态度。朗西埃通过反思利奥塔及其所代表的整个后现代"伦理转向",试图激活跨界艺术的政治潜力以重建美学的批判... 基于审美自律与社会批判互构的乌托邦传统,不少西方学者对艺术跨界持批评态度,对艺术跨界背景下的美学走向持悲观态度。朗西埃通过反思利奥塔及其所代表的整个后现代"伦理转向",试图激活跨界艺术的政治潜力以重建美学的批判向度。然而,由于对"不可呈现者"与"不可再现者"的混淆,朗西埃没有同情地理解利奥塔崇高美学所打开的感性学指向,其审美政治路线本身也存在一定局限。朗西埃"利奥塔批判"所呈显的洞见与偏失,不仅有助于重审美学与艺术跨界的关系,亦有助于反省审美批判本身的合理性与适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审美政治 朗西埃 利奥塔 不可见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厚霖:爱的艺术跨界
3
作者 张志国 《绿色中国》 2020年第18期14-21,共8页
李厚霖是水瓶座,时常会迸发出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今年47周岁的李厚霖,属牛的他做事坚韧不拔,大胆且活力依旧,战斗力充沛。最近,全国各地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位感性与理性相对平衡的企业家,他非常认真执着,追求极致,认准的事儿必... 李厚霖是水瓶座,时常会迸发出一些天马行空的创意。今年47周岁的李厚霖,属牛的他做事坚韧不拔,大胆且活力依旧,战斗力充沛。最近,全国各地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位感性与理性相对平衡的企业家,他非常认真执着,追求极致,认准的事儿必须一走到底。做公益是如此,做品牌、做企业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厚霖 相对平衡 艺术 感性与理性 天马行空 企业家 战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平线”走向未来之境——张辛欣小说转向与主体性搭建
4
作者 田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5-163,共9页
张辛欣在移动的时空中以多种姿势翱翔,在《精神遗嘱:我与新时期文学》一文中,她写道:“也许我更像个‘蝙蝠’,在各种创作样式之间飞来飞去,仍然感到比寂寞更甚的东西:单调。”其实张辛欣的文本所表现出的自我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叙事张力,... 张辛欣在移动的时空中以多种姿势翱翔,在《精神遗嘱:我与新时期文学》一文中,她写道:“也许我更像个‘蝙蝠’,在各种创作样式之间飞来飞去,仍然感到比寂寞更甚的东西:单调。”其实张辛欣的文本所表现出的自我与真实存在之间的叙事张力,尽显历史内涵与现代化的先锋气质。她曾经当过农工、战士、护士、导演、访问学者、主持人、电台评论员、画家,她尝试以不同的文学样式介入社会现实,在文字、电视、广播、戏剧方面都有成就,是一个典型的跨界艺术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辛欣 新时期文学 叙事张力 历史内涵 文学样式 地平线 跨界艺术 访问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诗的视觉传播研究》
5
作者 王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9-209,共1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6月本书立足视觉文化转向的时代语境,从不同维度细致分析中国新诗视觉传播的独特现象,深描中国诗歌视觉传播的古今演变轨迹和发展态势,呈现中国新诗跨媒介与跨界艺术实践的生动图景。
关键词 中国新诗 视觉传播 媒介 时代语境 演变轨迹 出版日期 视觉文化转向 跨界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家没有家具的家具店——PIY家居产品设计赏析
6
作者 PIY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61,共6页
PIY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家具品牌,由跨界艺术家沈文蛟带领一群不甘平庸的设计师创立于2014年。PIY的出现是对一成不变的DIY家具的挑战,PIY认为,主动参与比被动去做更重要。所以,PIY创立伊始,确立了用"玩具"思维做家具的方向,... PIY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家具品牌,由跨界艺术家沈文蛟带领一群不甘平庸的设计师创立于2014年。PIY的出现是对一成不变的DIY家具的挑战,PIY认为,主动参与比被动去做更重要。所以,PIY创立伊始,确立了用"玩具"思维做家具的方向,7年以来,不断从中国传统手艺里寻找灵感,结合中国榫卯和西方螺丝的节点智慧,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螺纹样家具体系,让组装变得有趣,构建了家具和人的新关系,重新定义了平板家具。PIY连续七年斩获12座号称设计界"奥斯卡"的德国红点大奖,并且受邀登上世界家具最高舞台——意大利米兰家具展(卫星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具品牌 传统手艺 主动参与 米兰家具展 家居产品设计 跨界艺术 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于“我者”与“他者”--音乐人类学视域中的高韶青多重角色演绎及启示 被引量:1
7
作者 余亚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86-92,共7页
高韶青是活跃在当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二胡艺术“代言人”之一。在多年的实践历程中,他潜心钻研,将二胡音乐的传统音声转化为具有世界共性审美品格的语言形态。在演奏方面,他以西方弦乐器同构二胡技法,用大量人工泛音和双弦拉奏方式寻求... 高韶青是活跃在当代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二胡艺术“代言人”之一。在多年的实践历程中,他潜心钻研,将二胡音乐的传统音声转化为具有世界共性审美品格的语言形态。在演奏方面,他以西方弦乐器同构二胡技法,用大量人工泛音和双弦拉奏方式寻求音色突破。在创作改编成果方面,他将西方古典音乐的织体结构和现代音乐的多元风格融汇于二胡音乐中,形成全新的艺术效果。他创造性的改良了传统二胡的结构,制作出更为科学和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韶琴。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他把二胡音乐介绍到世界各国,使这一中国民族乐器为更多人所喜爱和接受。高韶青游走于“我者”与“他者”之间,以多重角色投身于二胡音乐的发展传播中,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韶青 多重角色 国际传播 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赋能文学赏析研究———评《中国现代文学与音乐》
8
作者 王克非 《语文建设》 2025年第17期I0007-I0007,共1页
文学与音乐之间具有悠久的同源关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创作中融入音乐元素。这种跨界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也为今天的文学赏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挖掘文学文本中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化手法... 文学与音乐之间具有悠久的同源关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创作中融入音乐元素。这种跨界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文学创作手法,也为今天的文学赏析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挖掘文学文本中的音乐元素和音乐化手法,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多感官参与,使其得以从音、象、义等多重维度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和美学特质,从而提升审美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跨界艺术 音乐元素 文学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