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齐特征表示的跨模态人脸识别 被引量:4
1
作者 明悦 王绍颖 +1 位作者 范春晓 周江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11-2322,共12页
跨模态人脸识别一直是人脸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安防、刑侦等现实场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现有的跨模态人脸识别算法通常在图像空间或潜在空间建立不同模态人脸的联系,却忽略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容易导致跨模态信息的丢... 跨模态人脸识别一直是人脸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安防、刑侦等现实场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现有的跨模态人脸识别算法通常在图像空间或潜在空间建立不同模态人脸的联系,却忽略了二者的内在关联性,容易导致跨模态信息的丢失。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对齐特征表示的跨模态人脸识别算法(Cross-Domain Representation Alignment,CDRA)。CDRA算法在人脸图像空间和潜在空间、模态内和模态间探索不同模态人脸数据间的关联性首先,为减少信息损失,CDRA算法通过对单一模态内人脸的重建,学习到包含判别信息的模态内潜在特征表示;然后,在图像空间,CDRA算法通过从不同模态的潜在特征表示中,跨模态地重建图像,以间接对齐不同模态的潜在特征表示,在潜在空间,CDRA算法通过对齐不同模态数据的潜在高斯分布直接对齐不同模态的潜在特征表示,促使特征表示学习到不同模态人脸在不同空间维度多个层次的跨模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CDRA算法在Multi-Pie数据集上的人脸识别准确率的平均值为97.2%,在CASIA NIR-VIS 2.0数据集上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为99.4%±0.2%,同时实现了跨模态人脸数据的高效互生成。CDRA算法能够在图像空间和潜在子空间学习到更具判别能力的跨模态关联信息,有效地提高了跨模态人脸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人脸识别 变分自动编码器 人脸合成 潜在子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对比学习框架下近红外-可见光人脸图像转换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孙锐 单晓全 +2 位作者 孙琦景 韩春军 张旭东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8,共13页
随着可见光-红外双模相机在视频监控中的广泛应用,跨模态人脸识别也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将近红外域人脸图像转化为可见光域人脸图像是跨模态人脸识别中的关键问题,在刑侦安防领域有着重要研究价值。针对近红外人脸图像在着... 随着可见光-红外双模相机在视频监控中的广泛应用,跨模态人脸识别也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将近红外域人脸图像转化为可见光域人脸图像是跨模态人脸识别中的关键问题,在刑侦安防领域有着重要研究价值。针对近红外人脸图像在着色过程中面部轮廓易被扭曲、肤色还原不真实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重对比学习框架下的近红外-可见光人脸图像转换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基于StyleGAN2结构的生成器网络并将其嵌入到双重对比学习框架下,利用双向的对比学习挖掘人脸图像的精细化表征。同时,本文设计了一种面部边缘增强损失,利用从源域图像中提取的面部边缘信息进一步强化生成人脸图像中的面部细节、提高人脸图像的视觉效果。最后,在NIR-VIS Sx1和NIR-VIS Sx2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近期的主流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生成的可见光人脸图像更加贴近真实图像,能够更好地还原人脸图像的面部边缘细节和肤色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模态人脸识别 人脸图像转换 对比学习 StyleGA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飞桨的面向黑暗环境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 被引量:7
3
作者 杜闯 何赟泽 +2 位作者 邓海平 常珊 王耀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29,共9页
针对传统可见光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实现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研究了一种面向黑暗环境的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算法。首先经过实地采集,自主构建红外热成像人员行为数据集总计10... 针对传统可见光在黑暗环境中难以实现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的问题,本文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基于百度飞桨深度学习框架研究了一种面向黑暗环境的人员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算法。首先经过实地采集,自主构建红外热成像人员行为数据集总计10900张9种行为类别以及双光人脸数据集总计3000张30位人员。针对行为检测方面,基于轻量化网络PP-LCNet改进YOLOv5骨干网络进行人员行为检测,大幅度减少模型参数并提高检测精度与推理速度。针对人脸识别方面,引入Cycle GAN算法改进Insight Face实现将红外人脸转化为可见光人脸进行身份识别,提高在黑暗环境下人脸识别准确率。最后实现红外人员行为检测网络与人脸识别网络的级联工作,在黑暗环境下可以实时行为检测与身份识别,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PLCNet轻量化改进的YOLOv5相对于原网络模型参数减少56.4%,平均精度m AP由89.1%提高至94.7%,推理速度由68提高至101 fps;基于Cycle GAN算法改进Insight Face相对于原网络黑暗环境下识别准确率由84%提高至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环境 红外热成像 行为检测 跨模态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