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布设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陆明勇 牛安福 +6 位作者 黄宝森 刘天海 马牧军 寇建新 于海生 李宁 张金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1-4,15,共5页
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兼顾监测场地的可控性和均匀性、监测服务目的以及活动断裂的地震易发性等,探讨了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优化布设。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 映震效能 断层活动 优化布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优化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陆明勇 于海生 +6 位作者 李志雄 李杰 王秀文 李岩峰 寇建新 冯军 张平法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7-844,共8页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 首先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现状及监测效能,继而依据跨断层流动形变测量规范及监测的可控性、均匀性、目的性以及监测场地监测效能等,结合该区域断裂活动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结果,给出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拟优化布设结果。该优化布设结果消除了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盲区,有助于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网监测地震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 监测效能 断层活动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及监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陆明勇 刘天海 +5 位作者 黄宝森 李民 寇建新 房宗绯 张金城 于海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145,共5页
对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的考察发现,某些监测场地中(近20%)存在一定的非地震因素影响。为减少非地震因素的影响,跨断层流动形变水准和基线应该同桩观测;测量仪器应该由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DiNi电子水准仪代替Ni002... 对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环境的考察发现,某些监测场地中(近20%)存在一定的非地震因素影响。为减少非地震因素的影响,跨断层流动形变水准和基线应该同桩观测;测量仪器应该由具有更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的DiNi电子水准仪代替Ni002光学水准仪,用Di2002甚至TC2003和TCA系列仪器代替传统的24 m基线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断层 流动形变 监测环境 监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形变监测场地布设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海权 徐玉健 +4 位作者 徐东卓 王生文 王宁 张振伟 王世进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5-39,共5页
从我国地震预报的紧迫性和跨断层形变监测短临预报的优势出发,发现目前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的多个问题,并通过"面-线-点"的思路,对优化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提出意见和思路,即以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研究和活动断裂体系研究为基础,... 从我国地震预报的紧迫性和跨断层形变监测短临预报的优势出发,发现目前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的多个问题,并通过"面-线-点"的思路,对优化跨断层监测网络布局提出意见和思路,即以区域地震活动背景研究和活动断裂体系研究为基础,对相关断裂进行详细的分段性研究和活动性分析,然后结合现有观测场地的监测效能评估结果进行活动断裂调查,最终得出跨断层监测场地优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监测网络布局 方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彭丽娟 陆明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7,共4页
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存在极大的盲区,场地监测手段单一,绝大部分场地未布设为环,存在大量的土层基岩混合监测场地。从监测环境、映震效能等方面评价监测效能,个别监测场地存在严重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监测资料质量。本文探讨跨... 山西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存在极大的盲区,场地监测手段单一,绝大部分场地未布设为环,存在大量的土层基岩混合监测场地。从监测环境、映震效能等方面评价监测效能,个别监测场地存在严重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监测资料质量。本文探讨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优化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该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地区 断层流动形变 监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布测状况初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陆明勇 李宁 +9 位作者 于海生 李志雄 宋彦云 李杰 王秀文 寇建新 李岩峰 冯军 高宴清 张金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983,共5页
在搜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辽宁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状况和该区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监测场地所跨断裂特征、监... 在搜集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安徽以及辽宁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布测状况和该区地质构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监测场地的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监测场地所跨断裂特征、监测场地分布区域以及监测类型及测桩类型等。结果表明,华北地区跨断层流动形变各监测单位布测状况差异较大,存在布测时间及监测周期不统一、空间上存在监测盲区、跨断裂活动年代符合规范要求较低、绝大部分监测场地只有水准监测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断层流动形变 布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形变及重磁综合监测断层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车兆宏 巩曰沐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5年第4期59-63,共5页
分析了目前利用流动形变、重力、地磁复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所存在的困难,探讨了综合利用三种手段追踪应力场及地下介质动态的途径,提出了断层综合监测布点的原则,并介绍了依此原则所建的京西试验场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流动形变 地磁测量 综合监测 断层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断层形变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探讨
8
作者 彭丽娟 陆明勇 +3 位作者 李文超 刘亢 白伟利 于海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66-1273,共8页
分析了跨断层形变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地表岩土分类、影响监测场地标石稳定因素以及不同监测标石地监测实例变化等。结果表明:现有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需要完善;重新分类了监测标石地岩土并给出了监测标石命名方法,以期促进跨断层形变... 分析了跨断层形变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地表岩土分类、影响监测场地标石稳定因素以及不同监测标石地监测实例变化等。结果表明:现有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需要完善;重新分类了监测标石地岩土并给出了监测标石命名方法,以期促进跨断层形变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监测 岩土 标石地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民乐等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及与定点前兆观测的相互印证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瑞莎 张希 +1 位作者 唐红涛 贾鹏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8-392,共5页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 2002年甘肃玉门5.9级、2003年民乐6.1、5.8级及岷县5.2级地震前震区周围十几至二、三百公里范围内观测到一定数量、明显的跨断层短水准形变异常,其异常形态以加速、突跳或尖点突跳为主,具中期背景或短期前兆意义,反映震前断裂出现先逆断增强后松弛的变化过程,在转折松弛时段易发生地震。其异常空间分布、出现时间等与定点前兆异常具有较好的相互印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定点前兆异常 短水准流动形变观测 玉门5 9级地震 民乐6 1和5 8级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跨断层形变异常及其解释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杰 殷海涛 +3 位作者 吴晨 宁斌 韩冰 刘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21,共4页
对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北西向断裂上存在的甘霖、五胜和高峰头流动短水准异常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存在的3项短水准异常是汶川地震前后区域地壳应力增强引起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沂沭断裂带 断层形变 流动短水准 异常 地壳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资料分析云南地区地壳形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东卓 苏广利 +2 位作者 王世进 朱传宝 孙非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为了获取云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特征,收集了云南地区1992—2016年的2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采用基于GNSS连续站垂直形变资料约束的平差方法,对区域整体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区域地壳整体表现为隆升,垂向速... 为了获取云南地区现今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特征,收集了云南地区1992—2016年的2期精密水准观测资料,采用基于GNSS连续站垂直形变资料约束的平差方法,对区域整体地壳垂直形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区域地壳整体表现为隆升,垂向速率为2—3mm/a,滇南区域显示地壳沉降速率为?1—?2mm/a,并在下关—永胜和思茅—景谷一带存在地壳形变高梯度带。收集了该地区30多年的跨断层场地观测资料,计算了所跨断层的三维活动量,得出了断层现今活动状态和异常特征,认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的场地多数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其中楚雄、剑川和永胜的监测断层现今表现出与地质背景相反的走滑和拉张特征,峨山、建水和通海场地所处断层在张压性质上与地质背景相反。结合区域水准和跨断层观测分析结果,从"面"和"线"上得出滇西北和滇中南地区存在地壳形变和断层活动异常,构造应力积累较高的结果,加之缺震背景显著,认为应关注该区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地区 形变分析 精密水准 断层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区域GNSS地壳形变监测系统设计与精度分析
12
作者 王磊 高淑照 +3 位作者 邵玉平 袁冬冬 高仕健 宋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2-490,共9页
为探索页岩气开采与地壳形变的关系、地表形变对页岩气压裂的响应等,布设一套GNSS跨断层形变监测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采集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多种GNSS定位方式增加监测区域地表动态位移信号探测的可靠性,并利用网络... 为探索页岩气开采与地壳形变的关系、地表形变对页岩气压裂的响应等,布设一套GNSS跨断层形变监测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静态和动态测量方法采集地表形变信息,结合多种GNSS定位方式增加监测区域地表动态位移信号探测的可靠性,并利用网络通讯与云服务器实现数据的自动化传输、设备的远程管理和站点的动态监测。考虑到测量误差与形变量之间的可区分度问题,文章从测量精度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静态测量计算结果表明,单日基线解和PPP静态解精度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可达到10 mm以内。四川泸定6.8级地震动态定位计算结果表明,RTK解、PPK解和PPP动态解时间序列中,瞬态地表位移信号的可识别程度也可达到10 mm以内。精度分析结果认为该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监测区域的部分长期和瞬态形变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形变监测系统 断层形变测量 页岩气开采 静态定位 动态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在跨断层形变异常干扰因素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宁 张四新 曹娟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7,181,共8页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 采用跨断层场地垂直形变观测数据和气象站气象数据等资料,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了适于本类数据的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因素与形变值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同时提出了一个关联度评价模型用于计算关联度阈值,将计算所得的关联度与阈值进行比较来筛选干扰因素。通过对窝子滩场地和大泉口场地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确定干扰因素对形变的影响程度,可应用于跨断层监测场地的形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干扰因素评价 关联度评价模型 窝子滩场地 断层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乐-诏安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淑冰 王志鹏 占惠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46,50,共5页
利用福建东南沿海7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多年的资料,分析了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乐-诏安断裂带全带活动性质基本相同,以压性逆断为主;断裂南段活动性强,北段活动性弱;沿海比内陆活动性强,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往东南、由... 利用福建东南沿海7个跨断层短水准场地20多年的资料,分析了长乐-诏安断裂带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乐-诏安断裂带全带活动性质基本相同,以压性逆断为主;断裂南段活动性强,北段活动性弱;沿海比内陆活动性强,总体呈现出从西北往东南、由内陆向海域逐渐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短水准场地 长乐-诏安断裂带 垂直形变 断层活动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地块南部主要断裂现今形变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东卓 李胜虎 +2 位作者 周海涛 王阅兵 王世进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9-546,共8页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 本文利用川滇地块南部30余年的跨断层观测资料,计算了跨断层场地的三维活动量,分析了区域内断裂的现今形变特征以及川滇地块南部的运动方式,认为部分断裂现今表现出异常活动的现象,川滇地块南部整体表现出以水平顺时针旋转为主的运动学特征,并对该区域中短期地震危险性做出了初步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块 活动断裂 断层监测 形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鹤滩和乌东德库区蓄水前形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晓 许明元 +3 位作者 张品 苏广利 王家庆 郑洪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3,共7页
利用白鹤滩和乌东德库区2018~2019年两期最新地壳形变监测资料对两个库区在监视期的形变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水准和重力资料采用相对基准分析法,谷宽和跨断层测距资料采用投影面相对坐标分析法。结果表明:1)白鹤滩库区上游左岸中部存在16... 利用白鹤滩和乌东德库区2018~2019年两期最新地壳形变监测资料对两个库区在监视期的形变特征进行分析,其中水准和重力资料采用相对基准分析法,谷宽和跨断层测距资料采用投影面相对坐标分析法。结果表明:1)白鹤滩库区上游左岸中部存在16 km范围的沉降区,乌东德库区上游右岸水准支线所在地区隆升较大,两个库区其他地区均相对稳定,垂直形变量均小于5 mm;2)两个库区重力场变化基本平稳,无显著性异常变化,个别测点重力值变化较大是周围环境改变导致;3)两个库区4个谷宽网各点的相对坐标变化均不大,但4个谷宽网均显示相对收缩,量值在1~2 mm;4)两个库区6处跨断层场地中有5处比较稳定,监视期间断层无显著垂直活动和水平活动迹象,乌东德库区洛佐场地监视区断层两侧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垂向运动并伴随水平向挤压运动。该结果可为水库蓄水后形变以及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背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水准 流动重力 谷宽 断层 形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盆地北缘口镇-关山断层的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晨艺 李晓妮 +3 位作者 冯希杰 朱琳 李苗 张恩会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4-520,共17页
近EW向的口镇-关山断层斜切了NEE向的渭河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文中基于野外补充调查结果,结合跨断层水准和蠕变仪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补充了该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的证据,分析了东、西2个断层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与... 近EW向的口镇-关山断层斜切了NEE向的渭河盆地北缘活动断裂带。文中基于野外补充调查结果,结合跨断层水准和蠕变仪监测资料研究了该断层晚第四纪—现今的活动性,补充了该断层晚第四纪活动的证据,分析了东、西2个断层段现今的活动特征与差异,获得以下新认识:1)口镇-关山断层为S倾的正-左旋斜滑断层,也是为调节渭河盆地不同段落非均匀拉张而形成的斜向调节断层,其晚第四纪垂直错断地层8.8m,左旋错断冲沟约34m,垂直和左旋滑动速率分别为>0.13mm/a和>0.49mm/a。2)形变监测反映该断层正在发生正-左旋斜滑型的蠕滑运动;其中,断层西段的蠕动相对稳定,垂直和左旋蠕动速率分别为0.16~0.76mm/a和0.42~0.78mm/a,横向水平拉张速率为0.15~0.26mm/a;断层东段正断分量的垂直蠕动速率为1.56mm/a,大于西段,且表现出阶跃式或幕式蠕滑特征,"阶跃期"(2012—2014年)速率达13mm/a的蠕动可能代表1次慢滑移事件。这些现象表明中国大陆拉张构造环境的活动断层也能发生蠕动。3)沿该断层的地震活动以及地表地裂缝带的发育与该断层的蠕动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镇-关山断层 晚第四纪断层活动 断层形变监测 断层蠕滑 幕式蠕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与断层形变异常特征
18
作者 王双绪 蒋锋云 +2 位作者 李宁 刘立炜 张四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3-512,共10页
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区所在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和跨断层短测线等地形变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已往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料反映的震前区域性地壳变形背景、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可能... 利用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区所在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区域水准、GPS、流动重力和跨断层短测线等地形变监测资料,结合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和已往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不同类型资料反映的震前区域性地壳变形背景、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可能的机理。结果认为:(1)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西秦岭、六盘山等构造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GPS水平挤压闭锁高应变积累、垂直隆升异常高梯度带和重力升、降差异剧烈变化等中长期背景;(2)震前到震时发震断裂附近及其外围相关构造区域断层形变异常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变化显著,尤其是汶川地震以来的波动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与本区构造比邻的龙门山断裂带剧烈右旋错动对本区的影响,与本次岷县6.6级地震过程有关;(3)本区有地形变监测资料积累以来缺乏6级以上震例,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长期形变背景异常,但何时进入短期-短临阶段确实很难把握,需要不断积累总结和探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区域形变背景 GPS观测 流动重力 断层短测线 断层异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0芦山7.0级地震预测思路及过程回顾 被引量:33
19
作者 苏琴 杨永林 +3 位作者 郑兵 王双洪 李菲菲 刘冠中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7-1093,共17页
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前,四川跨断层形变资料在紧邻发震断裂的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出现了偏离正常背景的长、中、短期异常,长期异常以断层张性活动为主,中短期以趋势转折为主,短期则以鲜水河中北段压性活动为... 2013年"4.20"芦山7.0级地震前,四川跨断层形变资料在紧邻发震断裂的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出现了偏离正常背景的长、中、短期异常,长期异常以断层张性活动为主,中短期以趋势转折为主,短期则以鲜水河中北段压性活动为主,且据此做出了较准确的短期预测。文中将对该次地震的预测思路及过程进行回顾,展示长、中、短期预测依据及过程,为未来强震的短期预测总结经验。分析结果认为:1)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的突变加速异常对强震发生的时间有着较好的短期预测意义;2)综合利用跨断层前兆异常出现的时序特征、流动重力高梯度带及差异性变化进行分析,提取其异常交会部位,对强震的发生地点有着较好的预测效果;3)跨断层形变异常持续时间的统计对于强震发生的震级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从断层活动特性来看,"4.20"芦山地震前,巴颜喀拉块体向SE的运动速率可能大于川滇块体东边界,导致龙门山北段、鲜水河中北段、则木河断裂带断层挤压推拉活动加剧,龙门山南段、安宁河北段"闭锁",各个断层活动方式产生明显差异,但又相互牵制、相互调整,并在运动形式上相互转换,从而使高原与盆地过渡地带的脆性岩层产生破裂,发生强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形变 流动重力 芦山地震 预测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