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1
作者 潘汝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 1920—1927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尼伯龙根》《大都会》都曾在当时的中国都市公映。前者融神怪与史诗为一体,受大众热捧;后者的科幻类型与未来主题,更受智识阶层的青睐。这股电影风潮,也引发了中国文艺批评者对电影本体的思考:田汉为表现派冷峻而怪幻的抽象之美所折服;刘呐鸥则更看重这些电影作者的光影探索对确立电影艺术独立地位的重要价值。当然,这些风格鲜明的表现主义作品,也影响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费穆、吴永刚等业界精英在《联华交响曲之春闺断梦》《浪淘沙》等片中化用了其最具风格化的光影布景及先锋意蕴。当时中国的不同阶层对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形式及意义建构的不同预期,以及深蕴于中国本土观众及创作者内心的“影戏”传统、“中和之美”等文化图式最终决定了其在中国虽有萌芽却终未汇为潮流的跨文化语用学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 30年代中国电影 比较电影 光影 布景 跨文化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之研究——以跨文化语用学为视角 被引量:19
2
作者 龙翔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6-141,共6页
在当今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但是少数... 在当今这个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发频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五千多年丰富的历史文化,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但是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成英语,不仅能够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中国的丰富文化,也有助于少教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文章将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的翻译标准、流程、策略进行研究与分析,以避免或减少少数民族文化典籍翻译实践中的语用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学 少数民族文化典籍 翻译标准 翻译流程 翻译策略 语用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文化语用学视角下英汉广告语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萍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2年第02X期69-71,共3页
随着商业科技的发展,广告语言凭借着活泼的元素和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了语用学语言研究和语言理解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将在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短语,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和语际语言两个方面对其中的文学和... 随着商业科技的发展,广告语言凭借着活泼的元素和强大的影响力成为了语用学语言研究和语言理解的一门重要学科。本文将在跨文化语用学的视角下,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广告短语,运用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和语际语言两个方面对其中的文学和语用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对广告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语言的接受能力和扩大语言的使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学 广告语言 言语行为语际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学概略 被引量:80
4
作者 何自然 吴亚欣 《外语研究》 2001年第4期10-16,共7页
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 ,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 ,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此外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 本文追溯了语用学的发展过程 ,概括了语用学的两大流派和主要的研究面 ,并对现有的语用学定义进行分类 ,阐明语用学的研究宗旨。此外 ,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语用学的学科基础及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语用学领域内各个分支的不同研究内容作一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语用语言学 跨文化语用学 社会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牧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1,共2页
普遍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的方式及含义,把非语言内容排除在研究之外。伴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语用学的新分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 普遍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的方式及含义,把非语言内容排除在研究之外。伴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语用学的新分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同样在非语言层面的研究上留下了空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行为 文化语境 语用失误 文化言语交际 语用学研究 成因 跨文化语用学 普遍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出现及教学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明珠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2-54,共3页
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语用学中涉及的一个概念。虽然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语用学分支,但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工作者所认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 跨文化交际是跨文化语用学中涉及的一个概念。虽然跨文化语用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语用学分支,但这一领域的学术成果对外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工作者所认可。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所进行的交往,或是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往。在跨文化交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教学对策 跨文化语用学 语言文化背景 语言学家 教学工作者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用的跨文化视野——人际互动跨文化解释模式 被引量:45
7
作者 何刚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0-25,37,共7页
跨文化语用学不仅仅是一门比较或对照的学问,它更应该建立在人类文化共核基础上。为了获得其普遍的解释能力,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和范畴:主位与客位、目的文化与源文化、选择、冲突、磋商、调适等。人类心... 跨文化语用学不仅仅是一门比较或对照的学问,它更应该建立在人类文化共核基础上。为了获得其普遍的解释能力,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和范畴:主位与客位、目的文化与源文化、选择、冲突、磋商、调适等。人类心灵的同一性是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语用学的解释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学 选择 冲突 相持 协调 情景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对话与学术生命——《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实践》读后 被引量:1
8
作者 虞秋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文化交际学 理论与实践 学术对话 生命 跨文化语用学 合作出版 硕士研究生 课程教材 参考书 知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跨文化言语行为
9
作者 朱士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74-79,共6页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出现了一股“语言和文化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已从简单地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问题升华,变为语言国情学(前苏联),跨文化交际学(美国)和跨文化语用学(英国)”。... 近些年来,语言学界出现了一股“语言和文化热”,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研究中的热门话题。“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已从简单地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国情问题升华,变为语言国情学(前苏联),跨文化交际学(美国)和跨文化语用学(英国)”。 与语言学中其它方面的研究相比较,跨文化语用学的研究只能算是起步阶段,但是该领域内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已经确立了跨文化语用学在语言学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本文拟从“跨文化言语行为的研究”(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项目,阐述该项目对促进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1、语用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跨文化语用学 间接言语行为 美国英语 语用研究 说话者 语言和文化 语言与文化 社会语用学 文化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语用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竹旭锋 何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9-544,共6页
文化语用研究主张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语用现象及理论,注重语言使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该领域主要存在三种研究范式:跨文化语用学,比较同一语用现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异同之处;交互文化语用学,关注不同文化... 文化语用研究主张从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语用现象及理论,注重语言使用与文化语境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相关文献梳理发现,该领域主要存在三种研究范式:跨文化语用学,比较同一语用现象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异同之处;交互文化语用学,关注不同文化/语言背景的交际者在进行跨文化交往和互动过程中的语用问题;文化(内)语用学,从单一文化内部来解释特定的文化语境要素如何影响社群内成员的语言使用,以及如何作为语境资源参与交际者的言语互动过程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这三种范式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各具特点,同时也相辅相成,互为补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用研究 范式 跨文化语用学 交互文化语用学 文化(内)语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称谓的语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萍 曾文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作为语言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英汉称谓在语用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该文应用跨文化语用学的语用对比知识,通过对比研究,从语用语言和社会语 用两个方面揭示了英汉称谓的语用差异,... 作为语言交际单位和语用单位,英汉称谓在语用方面具有一些共性特征,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该文应用跨文化语用学的语用对比知识,通过对比研究,从语用语言和社会语 用两个方面揭示了英汉称谓的语用差异,并且探讨了导致语用差异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 语用对比 语用差异 跨文化语用学 社会语用 语言和文化 称谓 知识 单位 共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命题内容成分及其直接值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解金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不同文化的言语行为的直接值不同,要准确理解交际对方就要准确掌握交际对方文化的直接值。言语行为是施为用意标记和命题内容的结合体,其直接值也应是二者的结合体。但至今为止,言语行为直接值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施为用意标记上而忽略了... 不同文化的言语行为的直接值不同,要准确理解交际对方就要准确掌握交际对方文化的直接值。言语行为是施为用意标记和命题内容的结合体,其直接值也应是二者的结合体。但至今为止,言语行为直接值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施为用意标记上而忽略了命题内容。命题内容成分应包括目标、动作、听者参与、受益人和方式,它们对构成请求的直接值的重要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用学 间接言语行为 施为用意标记 命题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人物——何自然
13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何自然,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4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外《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及《... 何自然,男,1937年3月出生,汉族,广东中山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4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外《语用学学刊》(Journal of Pragmatics)、《跨文化语用学》(Intercul—tural Pragmatics)及《语用学》(Pragmatics)等刊物编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外语》编委副主任:现为该刊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会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自然 跨文化语用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现代外语》 人物 1937年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