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必刚 夏宏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93-95,共3页
语用负迁移是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模式特点,并对语用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归类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应当客观地看待语用负迁移现象,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充分加以... 语用负迁移是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模式特点,并对语用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归类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应当客观地看待语用负迁移现象,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充分加以利用,以促进跨文化言语交际的积极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言语交际 语用失误 语用负迁移 容忍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知博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9-172,共4页
文章从民族审美观念、言语形式和言语行为角度分别探讨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分析审美观念与言语交际存在的高度融合关系,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模式不仅证实了语言是人最本真的存在,还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言语符号系统下的相... 文章从民族审美观念、言语形式和言语行为角度分别探讨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分析审美观念与言语交际存在的高度融合关系,指出跨文化言语交际的审美选择模式不仅证实了语言是人最本真的存在,还实现了不同文化的言语符号系统下的相似规则转换。这种转换具有指导现实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跨文化交际者更有效、更得体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言语交际 民族审美观念 言语形式 言语行为 语言非工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差异,跨文化言语交际与外语学习
3
作者 尹甦 赵文静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6-78,共3页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交际方式与其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几乎意识不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即发出信息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收信息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时—... 一个民族的语言和交际方式与其所拥有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几乎意识不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即发出信息者是一种文化的成员而接收信息者是另一种文化的成员时——如果没有跨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各民族 象征意义 文化差异 跨文化言语交际 外语学习 文化背景 文化意识 欧美人 密切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俄汉言语交际中的文化误点及误因
4
作者 赵爱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等值理解是达成交际目的首要条件,它不仅同交际者的发音、语法和词汇知识有关,也受约于相应的民族心理、传统习惯等文化规约。本文从跨文化言语交际的角度,通过对俄汉两种语言和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对比,界定并阐释出影响俄汉言语等值交际的文化误区及误点,并从民族文化差异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言语交际 文化误点 文化误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的成因及对策 被引量:3
5
作者 何牧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1,共2页
普遍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的方式及含义,把非语言内容排除在研究之外。伴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语用学的新分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 普遍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和使用者在不同语境下使用语言的方式及含义,把非语言内容排除在研究之外。伴随着跨文化研究的兴起而出现的语用学的新分支跨文化语用学,研究的是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言语交际时出现的语用问题,同样在非语言层面的研究上留下了空白[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行为 文化语境 语用失误 跨文化言语交际 语用学研究 成因 文化语用学 普遍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漫议之十二(两篇)
6
作者 王德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4-46,共3页
“蜡烛”的国俗语义 去年(1992)一月,我在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中,谈到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举了“蜡烛”一词为例,略加说明,引起与会者的兴趣。同月,我在主持研究生论文答辩时,谈到跨文化言语交际,又举了这个例子,答辩委... “蜡烛”的国俗语义 去年(1992)一月,我在对外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的简短发言中,谈到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举了“蜡烛”一词为例,略加说明,引起与会者的兴趣。同月,我在主持研究生论文答辩时,谈到跨文化言语交际,又举了这个例子,答辩委员濮之珍教授、童宪刚教授也兴趣盎然,连声说妙。现在我把这个例子说得更详细一些。 “蜡烛”的实体词汇意义是“蜡制的照明物”,英语叫Candle。“蜡烛”和Candle两词的“蜡制照明物”的词汇意义相同;有时由它们分别构成的熟语整体意义也相似,例如:hold a candle to the sun(“拿着蜡烛照太阳”)和“秃子头上点灯—白赞蜡”都有“白费、徒劳”的含义。但是,一涉及到与民族文化色彩有关的国俗语义,这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就不能一一对应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蜡烛 漫议 国俗语义 熟语 交朋友 FRIEND 蜡制 成灰 跨文化言语交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漫议之四(三篇)
7
作者 王德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5-38,共4页
“哪里,哪里”;“这儿,那儿” 几年前,在澳大利亚从事语言学研究的陈申先生陪同英国文化协会的海伦·奥苔女士来访问我。我们三人就语言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正象他们在《学术访问记》中所写的:“交谈中大家都认为,语境对语言... “哪里,哪里”;“这儿,那儿” 几年前,在澳大利亚从事语言学研究的陈申先生陪同英国文化协会的海伦·奥苔女士来访问我。我们三人就语言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正象他们在《学术访问记》中所写的:“交谈中大家都认为,语境对语言使用的效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伦生动地谈到她初到中国与中国人对话时,由于语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交际障碍,以致产生误会。”记得海伦谈到她最初听到“哪里,哪里”“吃过了吗?”这类寒喧话语,一方面感到纳闷,一方面认真地回答:“这儿、那儿”,或“吃了、没有吃”。 我告诉她,这是跨文化言语交际难以避免的信息差,教您汉语的老师应该说清楚才是。这种信息差有时从差之毫厘,到失之千里。例如, 外国学生A夸奖中国学生B:“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议 对外汉语教学 信息差 心脏 海伦 跨文化言语交际 限制意义 语境 自由意义 思想包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动物名称的国俗同义现象 被引量:14
8
作者 王德春 王建华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汉英动物名称的国俗同义现象王德春,王建华[编者按]王德春教授和王建华副教授合写的这篇文章,是他们对汉英国俗语义对比研究的部分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根据王德春教授提出的国俗语义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旨在通过对比研究,... 汉英动物名称的国俗同义现象王德春,王建华[编者按]王德春教授和王建华副教授合写的这篇文章,是他们对汉英国俗语义对比研究的部分阶段性成果。这项研究,根据王德春教授提出的国俗语义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进行,旨在通过对比研究,得出有益于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名称 国俗同义现象 跨文化言语交际 分析方法 对比研究 汉语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