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及其养成路径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艳君 刘德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75,共5页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生成源于对教学文化、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文化觉醒的"知、能、情"三位一体素养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意识"四个维度和理解力的"...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生成源于对教学文化、本土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觉。文化觉醒的"知、能、情"三位一体素养结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知识、技能、意识"四个维度和理解力的"洞察、直觉、思维、解释"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从文化觉醒走向跨文化理解是实现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水平提升均有重要意义。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实现涵盖"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跨文化体验—跨文化顿悟"四个螺旋上升的方面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师 跨文化理解能力 养成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文化心理机制及四维养成模式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艳君 张传燧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4-57,共4页
外语教学是基于跨文化互动视域的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达成教学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社会文化交际活动"和"个体文化心理活动&qu... 外语教学是基于跨文化互动视域的两种以上语言和文化融合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学外语教师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基本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达成教学目标具有积极影响。"社会文化交际活动"和"个体文化心理活动"是形成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的文化机制。大学外语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教师的文化觉醒和理解是其跨文化理解能力得以生成的源泉,而文化觉醒、文化理解又是在文化交际和文化隐喻中产生和形成的。因此,文化交际、文化隐喻和文化觉醒、文化理解共同构成了大学外语教师跨文化理解能力养成的四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外语教师 跨文化理解能力 文化心理机制 四维养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语教育中跨文化的导入——《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探讨
3
作者 温晓亮 《福建茶叶》 2019年第3期232-233,共2页
各种语言的学习和对其文化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育和对其文化的认识是统一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此同时,又反映出了社会文化,只有在了解国家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学好一门外语。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外语教育学科的专业名称一般都被命名... 各种语言的学习和对其文化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教育和对其文化的认识是统一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此同时,又反映出了社会文化,只有在了解国家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学好一门外语。目前我国众多高校外语教育学科的专业名称一般都被命名为“语言文学”,当然也包含日语在内。采用“日语语言文学”这个名称来作为日语学科的专业名称,凸显出了高校对于日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日语教育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本文就《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视角,探讨日语教育中跨文化的导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教育 文化导入 跨文化理解与日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空间隐喻的跨文化理解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林冬梅 李智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的整体框架下,从跨文化理解的视角对英汉空间隐喻的认知机制的异同进行比较,甄选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汉空间隐喻表达方式,主要以数量的空间隐喻、时间的空间隐喻、状态的空间隐喻、范围的空间隐喻以及社会关系的空间... 文章在认知语言学的整体框架下,从跨文化理解的视角对英汉空间隐喻的认知机制的异同进行比较,甄选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汉空间隐喻表达方式,主要以数量的空间隐喻、时间的空间隐喻、状态的空间隐喻、范围的空间隐喻以及社会关系的空间隐喻为切入点,描写并解释这一语言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语言的共核构成是在相互理解对方语言的前提下,这也导致了两种语言在隐喻方面存在许多异同。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地理和气候环境因素、宗教和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研究对跨文化交流及英语教学的主要启示:我们要对异文化背景更多地了解和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语言的隐喻性、培养学生的空间隐喻思维能力以及将空间隐喻的普遍性应用于翻译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汉英空间隐喻 跨文化理解 英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译与跨文化理解──张泽乾著《翻译经纬》读后
5
作者 孟筱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25-126,共2页
翻译与跨文化理解──张泽乾著《翻译经纬》读后孟筱康张泽乾教授新著《翻译经纬》已于1994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传递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古今中外译论研究的积极成果... 翻译与跨文化理解──张泽乾著《翻译经纬》读后孟筱康张泽乾教授新著《翻译经纬》已于1994年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立足于人类文化发展中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传递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古今中外译论研究的积极成果,吸收现代哲学、科学和艺术的有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理解 翻译研究 翻译主体 翻译观 可译性 译经 语言符号系统 翻译活动 翻译史 文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与融合——跨文化营销沟通成功的关键 被引量:4
6
作者 姜法奎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47-50,共4页
理解与融合——跨文化营销沟通成功的关键姜法奎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跨地区、跨国家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重要而频繁。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语言、教育、行为举止、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文化差异,... 理解与融合——跨文化营销沟通成功的关键姜法奎随着世界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企业营销管理人员跨地区、跨国家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重要而频繁。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存在语言、教育、行为举止、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因而在具体的营销沟通中不同程度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沟通 跨文化理解 文化沟通 文化差异 文化价值观念 营销管理 国际营销 迪斯尼乐园 本土文化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理解的循环”的英语阅读教学及其实现
7
作者 杨晓玉 但武刚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86-92,共7页
理解的循环是理解者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理解事物的更新层次与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理解的循环分为单文本和多文本两种类型,其循环层次包含基础语言文字的... 理解的循环是理解者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理解事物的更新层次与建构意义世界的过程,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理解的循环分为单文本和多文本两种类型,其循环层次包含基础语言文字的梳理、部分到整体的语篇逻辑分析、意义的揭示与建构三方面。英语阅读教学需要重视理解的循环,要锁定概念,激活先见,设计问题,创设情境,由此促进学生理解的循环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的循环 英语阅读教学 跨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理解的实现路径:以中国儒释道文化沟通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赵立敏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5期194-198,共5页
跨文化传播理解强调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自主性,主张基于差异上的沟通与协商。纵观中国古代儒释道的冲突和融合,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儒释道三种文化各自功能领域与逻辑的混淆和入侵。而代表三种文化和谐、融合的'三教合一',就... 跨文化传播理解强调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自主性,主张基于差异上的沟通与协商。纵观中国古代儒释道的冲突和融合,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儒释道三种文化各自功能领域与逻辑的混淆和入侵。而代表三种文化和谐、融合的'三教合一',就在于三教进行了功能区分,从'释教为内,儒教为外',到'以佛修心,以儒治世,以道养身'的提出,构建了一种基于差异之上的文化秩序。它对世界跨文化传播理解模式的启发在于:在多元文化或文明频繁相遇和冲突的时代,不同文化应基于自身差异和特性,界定各自的功能分区,形成某种特定的文化层级或嵌套关系,由此形成的文化秩序,才是化解文明冲突,增进文明理解、交流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理解 儒释道 文化差异 功能分区 文化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被引量:4
9
作者 韩震 陈海燕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文化"走出去"成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现实课题。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又面临着探索话语体系、完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路径的任... 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国家综合实力的迅速提升,文化"走出去"成为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现实课题。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承载着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又面临着探索话语体系、完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路径的任务。深化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助推文化"走出去",需要大学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与人才优势,借鉴国际文化传播的经验。其中,外语院校应发挥语言文化在跨文化沟通、国际人文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与兄弟院校和其他机构协同创新,共同开展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和国际区域问题研究,为提升国家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文化传播 跨文化理解 交流互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评《社会学教程新编(第二版)》
10
作者 姜丽蕊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F0003-F0003,共1页
在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机制和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学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关注。由胡俊生主编的《社会学教程新编(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实践经验编撰的学术性研究专著,兼有... 在日趋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门研究社会现象、社会机制和人类行为的学科,社会学得到了人们更广泛的关注。由胡俊生主编的《社会学教程新编(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立足于新时代社会实践经验编撰的学术性研究专著,兼有国内外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长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立体化呈现了新时代社会学的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能够为新时代社会学教学提供专业的教材参考。该书内容严谨完备,对社会学的概念、功能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科缘起、学科发展历史、学科研究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科学的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社会组织、社区、城市化、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等社会学概念与现象,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系统化的社会学认知体系,引导学生从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出发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教学方法 跨文化理解 关键路径 教学中的应用 经典理论 全球视野 教学内容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主体对民间信仰影像化表达的态度与变迁——基于大理剑川影像民族志实践的反思
11
作者 朱靖江 赵雯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当代人类学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针对田野研究与民族志书写范式,不断修正表述危机的问题,强调主位文化的深层次表达。把当地文化作为可读的文本,把研究者作为文化的翻译者和书写者,需遵循将田野资料“变熟为生”[1]的基本策略,回归本土文... 当代人类学在学科发展过程中,针对田野研究与民族志书写范式,不断修正表述危机的问题,强调主位文化的深层次表达。把当地文化作为可读的文本,把研究者作为文化的翻译者和书写者,需遵循将田野资料“变熟为生”[1]的基本策略,回归本土文化并描述和阐释共通语言,以促成跨文化交流。在调查中通过影像手段直接记录文化事项,使田野资料较为通俗易懂的优势逐渐明显。影视人类学作为从人类学发展而来的重要分支学科,至今已有一套专业的田野影像工作方法--通过影像手段来呈现、解释文化符号背后的意义,增进对当地人文化性格、精神世界和社会图景等地方性概念的理解,更好地实现跨文化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理解 基本策略 影视人类学 田野研究 书写者 田野资料 影像民族志 民族志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课程发展与交换学生项目:日本和美国两所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项目研究
12
作者 西原明希 阚维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从2010年开始至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大通高中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实验学校的学生,以及两校12个学科34位教师,联合开展了一项跨学科课程发展与交换学生研究项目。日、美两国师生通过视频、网络、电子邮件、DVD光盘和书信等各种媒体... 从2010年开始至今,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大通高中和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实验学校的学生,以及两校12个学科34位教师,联合开展了一项跨学科课程发展与交换学生研究项目。日、美两国师生通过视频、网络、电子邮件、DVD光盘和书信等各种媒体交换观点。尽管日本的学校面临着应试压力,但是该项目的实施表明了跨文化理解教育对于两国学生来说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国际和平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特征的理解,项目提升了两国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审视自己和社会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 跨文化理解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价值链”式系统构建:国际理解教育的“南外经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学鸿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19,共4页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从价值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平台四个维度构建了具有全价值链特点的国际理解教育新模式。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具有国际教育价值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目标;二是建设国际语言、国际文化、国际活...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从价值系统、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组织平台四个维度构建了具有全价值链特点的国际理解教育新模式。一是注重顶层设计,构建具有国际教育价值的育人理念和办学目标;二是建设国际语言、国际文化、国际活动等课程群落,培育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三是坚持外语大教育观,探索彩虹外语教学模式;四是建立培养学生国际素养和对外交流的组织平台,形成中外文化双向输出的互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国际化 国际理解教育 全价值链 双证书制度 国际交往能力 跨文化理解能力 双向文化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其本义,忘其具形”: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再思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邦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0-64,共5页
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现时需要出发.重新讨论了几个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特别是体现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特征的“双元制”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分析了德国组织职业教育的法规体系和在教学层面实现“校企合作”的具... 本文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现时需要出发.重新讨论了几个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概念,特别是体现德国职业教育体制特征的“双元制”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分析了德国组织职业教育的法规体系和在教学层面实现“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基于此,探讨了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在立法、举办、教学以及目标定位等方面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元制” 校企合作 学习领域课程 跨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火战车》赏析
15
作者 许晓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18,共2页
《火战车》是由知名导演赫德森于1981年拍摄的体育影片,该片荣获第54届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一全球影坛的最高荣誉给予了《火战车》这部影片及导演赫德森最大的鼓励,也是体育电影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令人兴奋... 《火战车》是由知名导演赫德森于1981年拍摄的体育影片,该片荣获第54届奥斯卡奖七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一全球影坛的最高荣誉给予了《火战车》这部影片及导演赫德森最大的鼓励,也是体育电影近半个世纪以来最令人兴奋的事件。《火战车》以写实风格,站在历史的角度,就像《清明上河图》一样给读者展示了时代的美景,也反映了时代的弊端。本文对《火战车》的文化精神以及独树一帜的中国当代电影世界进行解析,以期加深国人对中国当代电影的自我理解和文化认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战车》 电影艺术 跨文化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