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方茶文化跨文化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芳 胡匡迪 邱宝梁 《福建茶叶》 2024年第9期139-141,共3页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异同,探讨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文章从茶文化的接受动机、本土化过程、发展历程、社会功能等角度切入,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兴盛一时、美国茶文化百花齐放的观点。在...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中英美三国茶文化的异同,探讨茶文化在不同国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文章从茶文化的接受动机、本土化过程、发展历程、社会功能等角度切入,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英国茶文化兴盛一时、美国茶文化百花齐放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中英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三国茶文化既传承经典,又融入时尚,呈现出多元交融的发展态势,并建议加强中西方茶文化交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期为世界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 跨文化比较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育人类学研究范式中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26
2
作者 杨海晨 王斌 +4 位作者 胡小明 赵芳 沈柳红 陈宁 李良桃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15,共13页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法,首先对体育人类学的跨文化比较的沿革进行了溯源。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演进史。它萌芽于对欧洲封建神权统治提出挑战的文艺复兴时代;形成及发展于殖民扩张中;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争鸣并达成一些共识;战后到全球化前期出现学科化与体制化趋势;进入全球化时代后,通过反思使跨文化比较趋于整合。就如何进行体育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思考:提出应遵循可比性、整体性、主客位性等原则;在研究方法上应综合考虑类型比较法、历史比较法及模式比较法等方法;应选取具有相似表现形式的项目,根据地缘或渊源进行研究。提出跨文化的历史诉求应是为了促进对他者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人类学 研究范式 跨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家形象感知的跨文化比较——以中国、英国、美国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雷宇 张宏梅 +1 位作者 徐菲菲 梁浩翰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4,共12页
文章整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国家形象和旅游领域的目的地形象,将旅游领域的国家形象分为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对中、英、美三国大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进行比较。在用SPSS 17.0对905份有效问卷(中国308份、英国304... 文章整合市场营销领域的国家形象和旅游领域的目的地形象,将旅游领域的国家形象分为宏观形象和微观形象两个方面,并从这两个方面对中、英、美三国大学生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进行比较。在用SPSS 17.0对905份有效问卷(中国308份、英国304份、美国293份)进行分析之后,得出5个国家宏观形象因子和4个国家微观形象因子,对各因子和题项进行均值比较后,得出如下结论:(1)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大部分一致,而且大部分题项评价都较高;(2)中国的环境问题是3个国家都比较担忧的问题,中国的政治体制在英美两国大学生中评价较低;(3)中国大学生与英美两国大学生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感知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国家或地区旅游组织制定更好的形象营销方案提供有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国家形象 微观国家形象 跨文化比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社交和认知类型发展的研究──中美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丽珠 邹晓燕 朱玉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4-90,共7页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游戏 社交类型 认知类型 跨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意识跨文化比较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虞重干 李志清 刘志民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共4页
采用"青少年体育意识的跨文化研究量表"中国修订表,对我国江西、福建两省青少年的体育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德国、美国青少年进行比较。从微观角度研究体育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体育的理解,探析某些重要的体... 采用"青少年体育意识的跨文化研究量表"中国修订表,对我国江西、福建两省青少年的体育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并与德国、美国青少年进行比较。从微观角度研究体育全球化的影响,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对体育的理解,探析某些重要的体育活动在不同国家、不同族群文化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意识 跨文化比较研究 全球化 体育活动 闲暇活动 族群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两国成人洛夏测验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明 龚耀先 +1 位作者 李圣岗 解亚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用Exner综合系统方法收集中国汉族文化666名正常成人洛夏测验资料(1991),与美国Exner资料(1990)相对照,比较和分析两国成人认知方式,反应特征,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差异,结果显示出有意义的跨文化差异。同时... 用Exner综合系统方法收集中国汉族文化666名正常成人洛夏测验资料(1991),与美国Exner资料(1990)相对照,比较和分析两国成人认知方式,反应特征,个性心理的特点和差异,结果显示出有意义的跨文化差异。同时就可能的文化因素作了初步探讨。本文是两组资料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夏测验 中国成人 美国成人 反应特征 跨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澳企业员工离职与激励认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谢玉华 王瑞 +1 位作者 DOUG DAVIES 张新燕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6,共5页
将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实证检验,对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和激励行为背后的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分析显示,相比澳大利亚企业员工,中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倾向较低;可选择工作机会的主观... 将HOFSTEDE提出的国家文化理论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进行实证检验,对中国和澳大利亚两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和激励行为背后的文化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分析显示,相比澳大利亚企业员工,中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倾向较低;可选择工作机会的主观感知对中国企业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较小;中国企业员工认为职业发展是较重要的激励因素,而澳大利亚企业员工认为工作本身是较为重要的激励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文化理论提出的5个文化差异维度中的"权利距离"、"不确定性规避"和"长期取向",在中澳两国企业员工的离职和激励问题上基本得到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理论 员工离职 激励认知 跨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身体、言语和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中国与英国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纪林芹 张文新 +1 位作者 KevinJ ones Nannette Smith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 受欺负问卷对8792名中国中小学生和1061名英国中小学生受到身体、言语以及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发现:(1)总体上,小学生受到三种形式的欺负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中国中小学中言语与间接...  本研究采用修订的Olweus欺负 受欺负问卷对8792名中国中小学生和1061名英国中小学生受到身体、言语以及间接欺负的性别差异进行跨文化比较。结果发现:(1)总体上,小学生受到三种形式的欺负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中国中小学中言语与间接欺负的发生率低于英国中小学。(2)无论中国还是英国,男生比女生受到更多的身体欺负。(3)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英国小学女生则比男生更多地受到言语欺负。(4)中国小学和初中男生比女生更多地受到间接欺负;在英国则相反,无论小学还是初中,女生中间接欺负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身体欺负 言语欺负 间接欺负 性别差异 跨文化比较 中国 英国 攻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大学生应激相关问题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凌文辁 方俐洛 王崇巍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激相关问题,研究应激的跨文化特点。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量表建构法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17-27岁的2、3年级中美大学生应激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中美大学生的应激源均包括生存焦虑、社交恐惧和角色紧...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激相关问题,研究应激的跨文化特点。方法:采取随机抽样、量表建构法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17-27岁的2、3年级中美大学生应激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结果:中美大学生的应激源均包括生存焦虑、社交恐惧和角色紧张三个因素;缓冲因素由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感两个因素组成。美国大学生的角色紧张高于中国大学生,而中国大学生在生存焦虑和社交恐惧因素上的得分高于美国大学生。结论:美国大学生在应对应激方面,比中国大学生更具有自信。中美大学生有相似的应激源及应激缓冲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比较 中美 相关 中国大学生 探索性因素分析 多元统计方法 角色紧张 社交恐惧 文化研究 自我效能感 文化特点 随机抽样 应对应激 应激源 美国 焦虑 生存 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研究中跨文化比较的真理性与法理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伟 邵志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5-170,共6页
跨文化比较是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各异质文化体系的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对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既包含有人类审美意识... 跨文化比较是20世纪以来人文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对各异质文化体系的哲学、文学、艺术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对于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既包含有人类审美意识的共同性,也有自身的特殊性,通过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不同文化的美学思想的特征。在各异质文化的美学思想的比照中,分析各种美学观念生成转化的背景和动力,使许多难解之题渐趋明晰。有助于在总结各方美学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科学的美学理论,使美学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学科。错位研究成为与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并置的比较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着眼于非同类、无同源关系的对象的比较,对没有任何联系的不同区域或国家对于同一主题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美学现象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揭示造成这种美学差异的文化社会背景之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比较 比较美学 平行研究 影响研究 错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29
11
作者 黄河清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5,共6页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 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们知道,人才培养的首要阵地是家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才的竞争是父母育儿能力的竞争.所以,世界各国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教育工程中,都很重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美国 中国 跨文化比较 教育目的 自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消费者道德信念的量表开发与跨文化比较——以大学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代祺 刘阿龙 曹忠鹏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98,103,共6页
在西方消费者道德信念量表(CES)基础上,本文开发出了适合中国情境的消费者道德信念量表,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新量表增加了3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维度:不文明行为、公款消费行为和消费霸权行为。本文进一步比较了我国大学生... 在西方消费者道德信念量表(CES)基础上,本文开发出了适合中国情境的消费者道德信念量表,并证实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新量表增加了3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维度:不文明行为、公款消费行为和消费霸权行为。本文进一步比较了我国大学生与西方消费者在道德信念感知上的差异,并提供了相应的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信念 消费者 大学生 跨文化比较 量表 开发 不文明行为 中国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智力概念理解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富熹 D.齐茨 《心理学报》 1987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概念内容构成的看法,结果表明,尽管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但人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作为一般能力的智力品质及与智力有关的个性特征的评价很接近,这一结果有利于...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中澳两国的成人和儿童对智力概念内容构成的看法,结果表明,尽管文化社会背景不同,但人们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仍有很多共同之处,特别是对作为一般能力的智力品质及与智力有关的个性特征的评价很接近,这一结果有利于支持智力概念普遍性观点;成年人与儿童的观点比成年人之间的观点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似乎表明对智力概念的理解也存在一个逐渐成熟发展的过程;各类被试对有关个性品质评价的高度一致性表明了有关“非智力因素”对发展智力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特征 澳大利亚人 个性特点 项目特点 问卷法 协作精神 智力概念 跨文化比较研究 儿童 遇到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灾害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非洲干旱与云南干旱的比较研究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永祥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46,共7页
本文对非洲部分地区,如肯尼亚卡加多(Kajado)、图尔卡纳(Turkana)以及埃塞俄比亚莫西(Nursi)等地区与云南省楚雄州傈僳族地区、玉溪市彝族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认为由干旱灾害所导致的次生灾害在非洲和云南并不一样,不... 本文对非洲部分地区,如肯尼亚卡加多(Kajado)、图尔卡纳(Turkana)以及埃塞俄比亚莫西(Nursi)等地区与云南省楚雄州傈僳族地区、玉溪市彝族地区的干旱灾害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认为由干旱灾害所导致的次生灾害在非洲和云南并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于干旱灾害的应对方式具有差异性和共同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非洲干旱灾害的应对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解决牧场、水资源、食品等生存问题,云南应对方式则以政府为中心,解决人畜饮水、生产农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通过对非洲部分地区和云南乡村干旱灾害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笔者认为一个地区的干旱灾害应对方式和经验对于其他灾区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跨文化比较 非洲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大学生考试焦虑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凌文辁 《心理学报》 1988年第2期127-133,共7页
本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和日本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进行时的紧张和对考试成绩的介意。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总体性焦虑。他... 本文用考试焦虑量表TAI对中国和日本大学生进行了跨文化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中国大学生。中国大学生的考试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进行时的紧张和对考试成绩的介意。日本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是对考试的总体性焦虑。他们之间的差异,可能是与两国的社会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学生 中日大学生 考试焦虑量表 日本大学 考试结果 跨文化比较研究 紧张状态 说明率 考试成绩 项目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策略在大学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以一门跨文化比较科目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慧璇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48,共6页
本文以一门跨文化比较为主题的通识课为个案,从教学方法层面切入,探究采用叙事教学策略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结果是否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讨论产生相关变化的原因与意义。教师使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反馈,同时... 本文以一门跨文化比较为主题的通识课为个案,从教学方法层面切入,探究采用叙事教学策略后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学习结果是否得到改善,在此基础上讨论产生相关变化的原因与意义。教师使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反馈,同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与学生经验相结合的叙事策略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设计的活动会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叙事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反思个人经验,在学术概念与建构自我之间产生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教学策略 跨文化比较 叙事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自主”与“文学本位”:厄尔·迈纳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刍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纪建勋 张建锋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8,共10页
作为跨文化比较诗学奠基人的厄尔·迈纳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学界已有定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以对"文学自主性"的深刻体察为前提假定,并始终持守着鲜明的"文学本位"的基本立场。以此... 作为跨文化比较诗学奠基人的厄尔·迈纳对国际比较文学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在学界已有定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研究以对"文学自主性"的深刻体察为前提假定,并始终持守着鲜明的"文学本位"的基本立场。以此为根基,厄尔·迈纳细致地清理了东西方的"文学"与"诗学"传统,重新规定了比较视域下"文学"及"文类"的本质,并透辟地阐明了东西诗学差异性背后深刻的文化与历史成因。可以说,对"文学自主性"前提假定的深刻体察以及对"文学本位"基本立场的始终持守,成为解读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的锁钥。但此进路长期以来未收到学界足够的重视,鉴于其在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体系中的通贯性地位及其对当下比较诗学研究乃至跨文化研究的启迪意义,本文尝试结合厄尔·迈纳的早期论著对其跨文化比较诗学方法论予以进一步发掘与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尔·迈纳 文学自主性 文学本位 跨文化比较诗学 比较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文化研究与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卓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6期76-80,共5页
关键词 政治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 跨文化比较 文化人类学 比较研究 意识形态 政治体系 政治制度 政治学 阿尔蒙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比较:中国古代为什么缺少文体意义上的悲剧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西方戏剧为参照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 ,中国古代缺少悲剧 (tragedy)文体有其深层原因 :以祝颂祈祷为主的中国祭祀仪式不具备阴惨悲烈的气氛 ,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上阻断了悲剧产生的可能性。中国早期叙事文学情节淡化 ,抽空了悲剧的基... 以西方戏剧为参照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 ,中国古代缺少悲剧 (tragedy)文体有其深层原因 :以祝颂祈祷为主的中国祭祀仪式不具备阴惨悲烈的气氛 ,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上阻断了悲剧产生的可能性。中国早期叙事文学情节淡化 ,抽空了悲剧的基础 ;文学作品对亲属复仇主题的回避 ,弱化了最能“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的悲剧效果 ;主流文学中男性形象设计的阴柔化 ,文学的优美、感伤传统以及中国戏剧前身俳优戏的逗笑风格 ,均与悲剧审美特征不符。中国哲学、宗教以及大众心态在不同层面消解了悲剧意识 ;中国早期社会不能为贵族文艺的悲剧提供适宜的土壤 ,后期应市民阶层需要而兴盛的戏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悲剧 戏剧 中国 古代 跨文化比较 悲剧意识 审美趣味 复仇主题 男性形象 伦理 大众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的意义探寻——关于鲁迅和乔伊斯的跨文化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健 严晓蔚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9-45,共7页
关键词 跨文化比较 意义 乔伊斯 文化转型时期 鲁迅 探寻 现代主义 19世纪末 非理性主义 《恶之花》 《变形记》 精神层面 西方社会 文化思潮 波德莱尔 《荒原》 心理情绪 社会变革 价值体系 终极关怀 儒家文化 西方人 艾略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