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献事实中的跨文化实践:从晚清民初的“西学中译”说起 被引量:1
1
作者 马睿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6-180,共5页
在跨文化研究已成热点,甚至已是热潮的情况下,尤须强调这种研究应植根于事实基础,以免学术探讨被理论想象所遮蔽。译介活动是构成跨文化事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具文献实证性的领域,根据晚清民初的"西学中译"来考察中国近... 在跨文化研究已成热点,甚至已是热潮的情况下,尤须强调这种研究应植根于事实基础,以免学术探讨被理论想象所遮蔽。译介活动是构成跨文化事实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具文献实证性的领域,根据晚清民初的"西学中译"来考察中国近现代跨文化实践的背景、特点和效果,以便把宏大议题落实到实证研究之中。同时,对"西学中译"的文献分析最终也会发展为文化研究,西方输出与中国输入的并行;社会需求和学术环境对译介主体的双重影响;以及翻译实践作为意义再生产,根据"我的需要"选择译介对象,根据"我的理解"对译介对象进行诠释和评判,体现一定知识群体的文化选择,是晚清民初译介文献所呈现的三种基本的文化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事实 西学中译 跨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实践:内地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光莉 赵兴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5-178,188,共5页
多年来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二者无法深层交流。通过建立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实现二者文化交融,有助于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效果。近年来高校探索出... 多年来高校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族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文化背景差异巨大,二者无法深层交流。通过建立共享的思想政治教育交流平台,实现二者文化交融,有助于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效果。近年来高校探索出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是民族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和有效平台,其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民族生日常生活中的、以交往实践为载体的、注重体验与情感愉悦的隐性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交际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智慧的跨文化传播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兴丰 张民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中国教育智慧是中国教育智慧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多元立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在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政策规划、课程设计、方法原则、课堂实践六个层面。中国教育智慧的跨文化传播在本质上说,是跨文... 中国教育智慧是中国教育智慧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多元立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在文化传统、教育理念、政策规划、课程设计、方法原则、课堂实践六个层面。中国教育智慧的跨文化传播在本质上说,是跨文化实践共同体中不同群体通过对话实现认知、说服、采纳和实施四个阶段的传播过程。其中,边界对象是实现跨文化实践共同体中不同群体跨界的重要载体。课堂作为具体的边界对象,可以有效地促进跨文化实践共同体成员的身份认同、协调、反思和改变四种学习机制的发生、发展,进而在不同群体之间生成抽象的边界对象,即共享的中国教育智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事实上,跨文化传播是双向的,跨界过程中的矛盾也成为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在当下特殊国际环境中,要坚持教育自信,充分利用网络建立跨文化实践共同体,开发国际化的教育公共产品,对外传播中国教育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智慧 跨文化实践共同体 文化传播 界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力的跨文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Michael Ungar 王然 田国秀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文章通过对全球范围内14个研究基地、1500多名青少年的混合研究,验证了在文化和环境基础上人们对抗逆力涵义理解的四种命题:(1)除了全球性,青少年身处的文化性、环境性因素都会对其抗逆力的形成产生影响;(2)抗逆力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 文章通过对全球范围内14个研究基地、1500多名青少年的混合研究,验证了在文化和环境基础上人们对抗逆力涵义理解的四种命题:(1)除了全球性,青少年身处的文化性、环境性因素都会对其抗逆力的形成产生影响;(2)抗逆力对青少年产生怎样的影响取决于形成该抗逆力的具体文化和环境;(3)影响青少年抗逆力形成的因素与能够反映青少年的文化背景显著相关;(4)个人与其所处文化环境之间张力(tension)的解决方法,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个体与抗逆力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逆力 文化研究 跨文化实践 文化 生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
5
作者 杨念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3-153,共1页
关键词 语际实践——文学 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7)》 刘禾 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论要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文兵 荆世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是其跨文化实践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反思和理解其文化来源和文化基础,阐明其文化内容和文化特性,确立其文化谱系和文化认同,把握其超越“西化”“儒化”“苏化”的文化逻辑,探索和展望其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并通过对“中”、“西”、“马”及其关系的认识和解决鲜明地表现出来,实质上是中国现代社会变革、中国现代化运动的自我反思和自主筹划,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艰难探索,也是超越西方现代化道路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思想历程,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变革进程,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现代文化自觉的思想主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研究,能够同时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与文化自觉研究、民族文化自觉研究与人类文化自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自觉 跨文化实践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