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元人种志的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
1
作者 谭春辉 李明磊 +2 位作者 王仪雯 邹雅婷 杨心如 《图书馆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9,共10页
通过分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相关原始研究,可以丰富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促进跨学科科研合作更好地开展。文章采用元人种志研究方法,对筛选出的22项原始研究按照严格的研究步骤进行综合集成,构建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模型。... 通过分析跨学科科研合作相关原始研究,可以丰富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促进跨学科科研合作更好地开展。文章采用元人种志研究方法,对筛选出的22项原始研究按照严格的研究步骤进行综合集成,构建跨学科科研合作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跨学科科研合作受个体特质、外部环境、学科背景和团队特质因素的影响,个体特质因素包括个人认知、学习工作经历、个体感知和个性特征;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政策支持、物质保障、合作平台和学科体制支持;学科背景因素包括学科差异和学科文化;团队特质因素包括沟通交流、团队关系、资源共享、科研产出、有力的领导、认知一致性和时间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 影响因素 元人种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探索还是有组织科研: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 被引量:22
2
作者 曾粤亮 司莉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91,51,共12页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进行剖析,为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推动知识创新。[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跨学科、跨学科研究、科研合作等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跨学科科研... [目的/意义]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类型与特点进行剖析,为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以更好地推动知识创新。[研究设计/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网络调查法,对跨学科、跨学科研究、科研合作等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内涵,总结其类型与特点。[结论/发现]从组织结构与运行视角,根据合作动因与规模将当前科研环境中跨学科科研合作分为三大类型,即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三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实践场景。结合“有组织科研”的战略布局,在跨学科科研合作类型中,个体需求驱动的合作凸显自由探索的特点,是科研人员自主创新的基础,而从组织管理与成效保障层面比较,以科研项目联结的合作和跨学科研究实体组织的合作更适应新时代复杂科学研究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价值]对跨学科科研合作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析,为其深入研究和组织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科研合作 跨学科研究 科研合作 合作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视角下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机制研究——以斯坦福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为例 被引量:29
3
作者 曾粤亮 司莉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将对未来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跨学科科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厘清合作中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推动合作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文... 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形式和趋势,将对未来科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知识创新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研究跨学科科研合作的运行机制,厘清合作中的关键要素和作用机制,有助于推动合作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斯坦福大学跨学科研究机构为例,从价值感知与合作氛围、学术交流模式与科研基础设施、团队凝聚力、利益保障机制、宗旨和目标、政策与战略、科研资助、管理模式等八个方面,对组织视角下的跨学科科研合作实践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组织视角下跨学科科研合作运行模型,涵盖3层要素,即"3个阶段、1个纽带、8个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科研合作 运行机制 斯坦福大学 跨学科研究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研究——以科学网和Mendeley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白杨 杨慧民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56,共11页
基于TPB理论向度,归纳和提取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引入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意愿在影响因素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根据自我结构理论,引入自我结构类型对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 基于TPB理论向度,归纳和提取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引入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意愿在影响因素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根据自我结构理论,引入自我结构类型对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构建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研究模型,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科学网和Mendeley总共479份样本数据,通过PLS~SEM方法对研究模型展开分析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感知有用性、利他动机、学科文化和资源可用性通过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间接显著影响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自我价值和互惠受自我结构类型的调节,自立自我负向显著调节互惠与Mendenly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意愿的关联性;依存自我负向显著调节自我价值与科学网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意愿的关联性。探索虚拟学术群组用户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推进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和提升科研用户知识共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学术群组 科研用户 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 行为意愿 自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艾华 吴伟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影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维度,跨学科科研合作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思维碰撞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既有研究并未对此... 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是影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维度,跨学科科研合作过程中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思维碰撞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动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关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既有研究并未对此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1990年至2021年4月发表的有关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文献进行系统归纳,构建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基本理论框架。在对跨学科科研合作和科研生产力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总结出以“跨学科科研合作—科研生产力”为主线、以“跨学科科研合作—调节变量(中介变量)—科研生产力”为支线的研究框架,诠释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直接正向和负向关系,介绍研究者在两者直接关系中加入第三类变量,通过调节变量获取两者关系在不同组织和环境情境下的解释,通过中介变量的不同作用机理揭示从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到科研生产力的中间转换路径,并对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对于厘清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科研生产力的关系研究脉络、推动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与提升大学科研生产力进而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科研合作 科研生产力 作用机理 网络能力 数字化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研论文合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良斌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4,共5页
利用跨学科测度指标,对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收录的生物传感器等8个领域的无合作文章、国内合作文章和国际合作文章的跨学科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计算、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跨学科指标仅与该领域的特点有关,而与领域文章的不同合... 利用跨学科测度指标,对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收录的生物传感器等8个领域的无合作文章、国内合作文章和国际合作文章的跨学科指标进行了深入的计算、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跨学科指标仅与该领域的特点有关,而与领域文章的不同合作类型关系不大,科研论文合作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学科 学科交叉度跨学科测度指标科研论文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韧性视角下跨学科合作意愿动态演化分析
7
作者 胡文静 梅红 刘瑞佳 《图书与情报》 2025年第4期121-132,F0003,共13页
跨学科合作意愿是支撑科技创新韧性的核心微观基础,但其“高开低走”的现实困境制约着我国创新系统效能的提升。为探究这一动态波动规律,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与跨学科协同理论,聚焦学术权力平衡、利益分配、预期收益三大核心机制,构建... 跨学科合作意愿是支撑科技创新韧性的核心微观基础,但其“高开低走”的现实困境制约着我国创新系统效能的提升。为探究这一动态波动规律,文章基于演化博弈理论与跨学科协同理论,聚焦学术权力平衡、利益分配、预期收益三大核心机制,构建了科研平台与不同学科科研人员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关键变量对合作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权力平衡是合作稳定的核心,适度学科差异可激发合作意愿,权力失衡则延长稳定周期,任务中心度可作为调节抓手;收益分配公平性决定合作韧性,分配不公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可通过细分隐性与显性收益配合合作阶段调整;恰当的惩罚机制比激励更利于引导合作。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分级响应、权力制衡、公平分配及科学奖惩等政策建议,既为构建跨学科合作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完善更具韧性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科研合作 学术权力平衡 利益分配 预期收益 激励约束 演化博弈模型 科技创新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