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创新举措:组织模式与运行机制——以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为例
1
作者 张炜 徐沛鋆 林永春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10,共11页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 美国密歇根大学拉克哈姆研究生院,在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实践探索,现已成为美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典范。组织模式上,灵活部署研讨会项目、跨学科课程证书项目、双学位项目和跨学科学位项目。运行机制上,创造性形成了人才识别机制、个性化与建制化并存的设计机制、多向学分认证和转换机制以及跨学院教师联合聘任机制。在我国加速培养高素质跨学科人才的背景下,其经验可为我国跨学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些许借鉴,以加速跨学科人才培养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高校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密歇根大学 组织模式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生的学科文化融入及培养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丁学芳 韩映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0-25,共6页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 阐述了"学科文化"和"跨学科研究生"的内涵,说明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影响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因素,阐述了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融入的过程和途径,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学科研究生实现学科文化融入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文化 跨学科研究生 文化融入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为例 被引量:6
3
作者 温慧颖 李琛 +3 位作者 陈春晟 方海峰 张群利 王桂英 《森林工程》 2016年第4期83-87,共5页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为视角,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及成功经验,对森林工程高等教育中制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以及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 以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工程学科为视角,对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总结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途径及成功经验,对森林工程高等教育中制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素以及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森林工程学科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4点主要方向:选才环节应重实践;教育机制上追求综合性知识构建;培养模式采取多学科联合;跨学科人才培养组织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院校 跨学科研究生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设计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旭微 刘洪彬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33,共5页
阐述了现有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认为针对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企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研究生,进行"先分后合"的培养方案设计,既能弥补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缺陷,又能发挥其学科优势,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复... 阐述了现有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足之处,认为针对具有理工类学科背景的企业管理专业跨学科研究生,进行"先分后合"的培养方案设计,既能弥补跨学科招收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缺陷,又能发挥其学科优势,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 企业管理专业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二重性特征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5
5
作者 关辉 成丰绛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08,共4页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风险性并产生一定的随意性。应对二重性,最理想的策略是建立与...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鲜明的二重性特征。一方面,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另一方面,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具有风险性并产生一定的随意性。应对二重性,最理想的策略是建立与二重性特征相辅相成的自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 二重性特征 自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研究型大学培养跨学科研究生的动因、路径及模式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焦磊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26,共11页
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彰显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日趋显著的要求。美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内外部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外部推力发挥了重要的效用。美国研究型大学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视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 社会对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彰显对研究型大学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日趋显著的要求。美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内外部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外部推力发挥了重要的效用。美国研究型大学将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视为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机制。当前,美国研究型大学主要采用四种路径实现跨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且四种路径下蕴含着极具共性的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研究型大学 跨学科研究生 培养路径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跨学科研究生--以加拿大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谷贤林 高爱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 大量科技与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催生跨学科产生、推动跨学科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以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为例对如何通过培养跨学科人才来解决这些问题予以了探讨。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主要有:个体化设计项目、跨学科学位项目、跨学科经验补充项目和非学位跨学科项目四种类型。虽然它们的组织规范程度略有差异,但都以项目或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意识、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应对科技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加拿大跨学科研究生培养项目发展说明:在单一学科仍居高校统治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建立新的机构或以项目制来推动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比调整现有的学术组织、学术人员更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跨学科研究生 研究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适应:跨学科研究生学科文化适应的理性选择 被引量:3
8
作者 关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8-52,共5页
认为主动适应学科文化是跨学科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逻辑起点和瓶颈之所在。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阐述了跨学科文化的主动适应,对于跨学科研究生主动适应学科文化提出了行动建议。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 学科文化 主动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 被引量:25
9
作者 刘元芳 夏尊铨 傅白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6,共3页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 科技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呼唤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初步成果对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发展高层次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是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一种补充模式 ,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新体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应用人才 研究生教育 培养目标
全文增补中
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及其培养途径--基于美国IGERT项目的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徐岚 陶涛 周笑南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68,共8页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 根据美国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一体化项目划分跨学科研究生核心能力的五个维度阐述相应的培养途径,包括开展多学科和跨学科课程、建立跨学科学习社群、建设跨学科研究团队、完善跨学科导师组制和参与校外实践活动等。研究发现:IGERT项目是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围绕有潜力的跨学科研究生组织师资和其他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培养途径,建立导师和研究生的跨学科身份认同。这为我国高校在强调"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的背景下开展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 IGERT 核心能力 培养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征、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26
11
作者 刘峻杉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3,共6页
分析了我国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生的特征,即他们多为自发地通过考试选拔进入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其目标取向既有学术性追求,也有各种复杂的生活性追求。认为跨学科比例高、学科背景复杂是我国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 分析了我国教育学领域的跨学科研究生的特征,即他们多为自发地通过考试选拔进入硕士或博士阶段学习,其目标取向既有学术性追求,也有各种复杂的生活性追求。认为跨学科比例高、学科背景复杂是我国教育学领域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突出特征。学业适应需求与教师有限指导之间的矛盾、成长周期与跨学科优势体现之间的矛盾,是当前对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两大挑战。指出应加强前期合理选拔,注重考查研究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和原有学科基础素质;教师也要了解跨专业研究生的成长特点,掌握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的技巧;在院校层面则要通过跨学科课程和项目的优化设置,建立基础知识补充的有效督导机制,对跨学科培养给予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 成长周期 选拔机制 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歇根大学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理念基础、实现途径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翠荣 李冰倩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14,共12页
密歇根大学基于"广泛而丰富"的文化教育观、"多样性、公平、包容性"的治校纲领以及"不合作就死亡"的开放性办学思想,较早开始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其实现途径包括:强调研究生生源多样化,引导学生... 密歇根大学基于"广泛而丰富"的文化教育观、"多样性、公平、包容性"的治校纲领以及"不合作就死亡"的开放性办学思想,较早开始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探索。其实现途径包括:强调研究生生源多样化,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跨学院聘任教师,实现跨学科师资共享;设置跨学科研究生课程、专业及项目;建立多种交流平台;吸纳研究生参与跨学科研究计划。密歇根大学跨学科培养研究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分析其理念基础、实现途径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对我国开展跨学科研究生教育具有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歇根大学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 理念 途径 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门容易入行难:“理跨文”读研的现实困境与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颢韵 焦帆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0,111,共9页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积极推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打破学科壁垒而选择跨学科升学的研究生比例日益提高,作为跨学科研究生中的重要子群体,从理工科跨至人文社科读研的学生培养状况值得关注...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积极推进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打破学科壁垒而选择跨学科升学的研究生比例日益提高,作为跨学科研究生中的重要子群体,从理工科跨至人文社科读研的学生培养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对18名“理跨文”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探讨这一群体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及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理跨文”学生常常处于后来者的追赶困境,其形成首先源于个体层面的规划延迟与认知偏差,其次,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差异与对知识类型的无意识是他们难以成为“内行人”的内在机理与本质因素,以导师效能为代表的环境支持缺位进一步导致劣势累积的恶性循环。研究认为,学科文化差异是个体、知识和环境因素发挥作用的底层逻辑,并从学生自身、高校与社会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帮助“理跨文”学生提升学科适应表现,助力跨学科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研究生 学科文化 生涯规划 隐性知识 导师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