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媒介转换、影像创新、时代表达:电影《只此青绿》的文化递藏与艺术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凌燕 徐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6-41,共6页
电影《只此青绿》(周莉亚/韩真,2024)以同名舞剧为蓝本,沿用舞剧的基本内容和叙事线索,保留其精彩的舞蹈段落,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影片的叙事,并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与技术手段,扩大舞剧影响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美学呈现和意义生产。从跨... 电影《只此青绿》(周莉亚/韩真,2024)以同名舞剧为蓝本,沿用舞剧的基本内容和叙事线索,保留其精彩的舞蹈段落,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影片的叙事,并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与技术手段,扩大舞剧影响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美学呈现和意义生产。从跨媒介叙事的角度看,这是一次成功而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影片在影像上的创新充分展示了电影媒介的特质,通过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使影片主题表达更具时代性。影片完成了对同名舞剧及其所重构的宋代美学的大众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递藏、对高雅艺术形式的普及;同时,对电影自身拓展电影表现空间及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此青绿》 跨媒介转换 影像创新 时代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媒介化的裂隙与角力:《繁花》戏剧、电视剧的跨媒介转换与转换逻辑
2
作者 杨鹏鑫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5,共11页
2011-2012年,金宇澄创作出小说《繁花》,十余年之后,由其引发的巨大回响,应是作者始料未及之事。国际艺术电影界享有盛誉的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掀起了广泛讨论,是中国2023年末、2024年初最大传播面、最高讨论度的文化事件... 2011-2012年,金宇澄创作出小说《繁花》,十余年之后,由其引发的巨大回响,应是作者始料未及之事。国际艺术电影界享有盛誉的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视剧《繁花》,掀起了广泛讨论,是中国2023年末、2024年初最大传播面、最高讨论度的文化事件之一。文学借水行舟,倚影像而重获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媒介 电视剧 《繁花》 跨媒介转换 传播面 转换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融媒时代跨媒介转换的创作、接受和审美机制——兼及对文学史书写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俊 董传礼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1-166,共6页
文学作品的跨媒介转换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互联网媒介融合的时代,这种转换出现了结构性和时代性变化,主要涉及创作机制、接受机制和审美机制的转换。这些深度影响到传媒艺术史和文学史的书写,其中对于文学史的影响值得从本位性与增损性、... 文学作品的跨媒介转换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互联网媒介融合的时代,这种转换出现了结构性和时代性变化,主要涉及创作机制、接受机制和审美机制的转换。这些深度影响到传媒艺术史和文学史的书写,其中对于文学史的影响值得从本位性与增损性、精英性与生活性、单一性与多元性之辨等角度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转换 媒介改编 IP改编 传媒艺术 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与不可靠叙述——论《河边的错误》的跨媒介改编
4
作者 苏也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106,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到电影的跨媒介转换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譬如《红高粱》 《活着》 《霸王别姬》等改编电影,不仅在影史中取得斐然成绩,更让文学经典借由电影艺术获得二次创作、二次传播与二次接受,在扩大文学影响力的同时,也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到电影的跨媒介转换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譬如《红高粱》 《活着》 《霸王别姬》等改编电影,不仅在影史中取得斐然成绩,更让文学经典借由电影艺术获得二次创作、二次传播与二次接受,在扩大文学影响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值得关注的“文学的跨媒介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别姬》 《红高粱》 跨媒介转换 改编电影 文学到电影 不可靠叙述 《活着》 二次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图互文修辞的理论基础及其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段德宁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147,共7页
"互文"作为修辞学术语表明了"语图互文"这一概念所内含的修辞学视角。语言在古典修辞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这些修辞思想中却始终伴随着图像的幽灵。无论是中国修辞的"言象意"传统,还是西方的艺格敷词概... "互文"作为修辞学术语表明了"语图互文"这一概念所内含的修辞学视角。语言在古典修辞学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但这些修辞思想中却始终伴随着图像的幽灵。无论是中国修辞的"言象意"传统,还是西方的艺格敷词概念都存在着对于图像的修辞学关照。在当前的图像化时代,符号学的观念要求建立超越语言的修辞学研究,图像的符号学发现则昭示了图像表意的修辞可能性。语言修辞和图像修辞的结合共同结构了语图互文的修辞学维度,作为一种跨越符号媒介的转换,这种转换所带来的表意差异塑造了语图互文独特的修辞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 语图关系 图像修辞 跨媒介转换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到影像:对宝葫芦形象的创意谱系考察
6
作者 王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6,共2页
《宝葫芦的秘密》作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经典作品,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其中"宝葫芦"的经典形象在不同时代语境、不同媒介形态中发生转变。新世纪之初,该形象被迪斯尼纳入到其大中华市场战略中来。对该形象进行创意谱系研... 《宝葫芦的秘密》作为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张天翼的经典作品,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其中"宝葫芦"的经典形象在不同时代语境、不同媒介形态中发生转变。新世纪之初,该形象被迪斯尼纳入到其大中华市场战略中来。对该形象进行创意谱系研究,探索各时期各形态中的形象差异性,不但有助于了解经典本身的形象生成史,更是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资源如何为影视动漫产业吸纳这一实用问题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谱系 跨媒介转换 儿童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