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冰与莫言诗歌写作的跨媒介性及具名式焦虑的突围
1
作者 鄢冬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49,共7页
微软程序小冰和莫言同年跨入诗坛并成为颇具话题性和现象级的诗人,其写诗行为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媒介文化的特殊性。二者的诗作呈现出鲜明的跨媒介性,在不同媒介形式之间又形成了较为瞩目的媒介间性。小冰通过两部诗集实现了由“算... 微软程序小冰和莫言同年跨入诗坛并成为颇具话题性和现象级的诗人,其写诗行为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媒介文化的特殊性。二者的诗作呈现出鲜明的跨媒介性,在不同媒介形式之间又形成了较为瞩目的媒介间性。小冰通过两部诗集实现了由“算法”到“交互”式写作的转变,莫言则以富有对话性的长诗和相对成熟的抒情短诗宣告着小说、戏剧与诗媒介深度交流的可能。读者阅读的“具名式焦虑”需要正视媒介景观之中的悖论性呈现,以抵挡媒介文化对艺术作品产生的不具备信息呈现功能的喧哗和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冰 莫言 跨媒介性 具名式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跨媒介性与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 被引量:30
2
作者 周计武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0-218,共9页
艺术媒介是连接艺术家与欣赏者、艺术生产与艺术接受、艺术品与世界的中介环节。作为艺术的核心要素,媒介与艺术家、欣赏者、世界和艺术品一起建构了艺术实践与艺术研究的坐标。在图像转向与跨媒介转向的双重文化语境中,艺术的跨媒介性... 艺术媒介是连接艺术家与欣赏者、艺术生产与艺术接受、艺术品与世界的中介环节。作为艺术的核心要素,媒介与艺术家、欣赏者、世界和艺术品一起建构了艺术实践与艺术研究的坐标。在图像转向与跨媒介转向的双重文化语境中,艺术的跨媒介性研究破除了作品本位与文学中心论,不仅拓展了艺术学理论的研究领域,而且有效地阐释了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共通性,实现了方法论上的跨学科融合,为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提供了合法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媒介 媒介转向 跨媒介性 艺术学理论 知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艺术理论方法论的跨媒介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周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9,255,共9页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内始终存在着各门艺术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张力,强调差异性必然导向各门艺术理论,而关注统一性则指向艺术的总体性理论。如何解决这一张力并使艺术理论知识生产获得更为坚实的学理性和方法论根据,跨媒介性无疑是一个有... 艺术理论的知识系统内始终存在着各门艺术差异性与统一性的张力,强调差异性必然导向各门艺术理论,而关注统一性则指向艺术的总体性理论。如何解决这一张力并使艺术理论知识生产获得更为坚实的学理性和方法论根据,跨媒介性无疑是一个有效的路径。跨媒介性彰显了艺术本体论中不同艺术媒介的交互关系,为思考艺术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参照和关联的视角,内含了某种有效的结构关系或总体性范式。就艺术理论的跨媒介性研究而言,其文献学与学术史两个层面需引起关注,而在学术史层面上,通史型、专题型、个案型和艺术运动型,是应该大力推进的跨媒介性艺术理论研究的四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性 艺术理论 方法论 知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绘跨媒介性:从文学理论到电影研究的知识旅行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幸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40,共9页
“跨媒介性”先后在文学理论、媒介理论和电影研究三个领域中得到界定、运用和发展。文学理论首先关注跨媒介性与互文性的关系,而后又有学者提出用视觉艺术理论形成新的文学批评范式。随着常见的跨媒介方式逐渐成为固定的媒介形式,跨媒... “跨媒介性”先后在文学理论、媒介理论和电影研究三个领域中得到界定、运用和发展。文学理论首先关注跨媒介性与互文性的关系,而后又有学者提出用视觉艺术理论形成新的文学批评范式。随着常见的跨媒介方式逐渐成为固定的媒介形式,跨媒介门类艺术的媒介特性成为媒介研究的重要话题。在跨媒介研究视阈下,电影被看作从跨文本、视觉、听觉的技术手段,到具有自身独特文化和符号复合体的(跨)媒介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性 居间 互文 符号复合体 超介导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的跨媒介叙事与文化传播——《黑神话:悟空》赋能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成洲 刘珍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106,共12页
数字化时代,游戏正逐渐代替影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媒介,从而在文化的全球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黑神话:悟空》以现代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公众视野,迅速引发了社交媒体、文化产业、行业市场的广泛关注,... 数字化时代,游戏正逐渐代替影视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媒介,从而在文化的全球传播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黑神话:悟空》以现代的表达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入公众视野,迅速引发了社交媒体、文化产业、行业市场的广泛关注,制造了积极的经济和文化现象。不同媒介中的文学资源、文化符号和叙事风格被运用到数字游戏这一平台中,造就了这个规模宏大的跨媒介巨制。借由主支线设置、过场动画以及影神图等,游戏作品拟仿《西游记》原著所具有的章回体、散韵相间、说书人介入、多线叙事等文学特征,赋予古典诗学新的时代价值。现实世界中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经由中国艺术观念与技巧的创造性运用,在游戏的次级世界中得到重构,使得玩家感受到中华文化底蕴以及奇幻东方色彩。而汇聚不同媒介创作的故事世界在数字游戏这一平台中生成了具有集体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新英雄形象,以此挑战全球化浪潮中盛行的个人主义。《黑神话:悟空》在跨媒介生产与传播上已经取得了轰动效应,为新时代知识生产、文化产业以及中国文化全球传播提供了有价值的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神话:悟空》 跨媒介性 媒介能动 游戏 全球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与叙事:理解“经典性”的一种跨媒介视角 被引量:9
6
作者 翁再红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144,160,F0003,共11页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经典 跨媒介性 媒介叙事 故事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的丧失与跨媒介艺术史书写的可能性 被引量:12
7
作者 周计武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3-131,160,共10页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 黑格尔主义把历史视为经验事实和先验理念的结合,是神圣的精神在时空中的逻辑展开。受到黑格尔主义的影响,赛德尔迈尔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人的精神症候——中心的丧失,它意味着上帝之死、艺术的非人化和整合艺术品的解体。与之不同,格林伯格则把艺术媒介的分立视为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纯粹性的进程。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跨媒介艺术史旨在以艺术跨媒介性的目光重写艺术与艺术观念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主义 中心的丧失 纯粹 媒介 跨媒介性 媒介艺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空间公共性的跨媒介建构:针对图像—物与比特的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吴维忆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7,共10页
文章聚焦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雕塑摄影以及NFT艺术,分析二战后艺术空间公共性的内涵与形式的嬗变。从雕塑的视觉传播到艺术品时空的去物质化,媒介深刻重塑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影响了艺术空间生产范式的转换。在梳理和分析... 文章聚焦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的雕塑摄影以及NFT艺术,分析二战后艺术空间公共性的内涵与形式的嬗变。从雕塑的视觉传播到艺术品时空的去物质化,媒介深刻重塑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影响了艺术空间生产范式的转换。在梳理和分析这条媒介线索的同时,文章反思现代主义的话语建构,进而指向了对当代技术文化环境下艺术的新感性与新公共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摄影 NFT艺术 艺术空间 公共 跨媒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写作三重解 被引量:4
9
作者 黄鸣奋 胡显斌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53,共7页
对于跨媒介写作,可以从如下三种角度加以考察。第一,信息处理技术。跨媒介写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是由历次信息革命创造的。它相对于多媒介写作、超媒介写作而存在,因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而得以繁荣。第二... 对于跨媒介写作,可以从如下三种角度加以考察。第一,信息处理技术。跨媒介写作所不可或缺的技术条件,是由历次信息革命创造的。它相对于多媒介写作、超媒介写作而存在,因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而得以繁荣。第二,艺术创造行为。跨媒介写作超越了各种艺术分类,从不同样态之间的相互渗透寻找灵感,将超教养作为艺术家的要求。第三,文化产业环节。跨媒介写作从社会分工、组织使命、市场风云等视野看待自身的价值,从平台建设把握写作发展的趋势,从多种取向把握当前文化产业的机遇。"跨媒介性""超居间性"是体现跨媒介写作特点的学术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写作 跨媒介性 超居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委拉斯开兹与福柯:视觉凝视的话语深渊--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向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2-180,共9页
“跨媒介指涉”概念的提出,将注意力放在主体媒介的间接和隐蔽意义,强调主媒介与目标媒介无声的对话与交流。以此来看1656年委拉斯开兹创作的油画《宫娥图》(也译为《宫娥》)以及福柯的解读,其实也是一种跨媒介的主题指涉,即绘画作为一... “跨媒介指涉”概念的提出,将注意力放在主体媒介的间接和隐蔽意义,强调主媒介与目标媒介无声的对话与交流。以此来看1656年委拉斯开兹创作的油画《宫娥图》(也译为《宫娥》)以及福柯的解读,其实也是一种跨媒介的主题指涉,即绘画作为一种主媒介和一种符号系统,通过符号隐喻指涉隐藏其后的话语意义,呈现图与词、图与言的跨媒介关系。福柯认为《宫娥图》人物的目光凝视,是对传统绘画视觉秩序的挑战,表征了不可见之物的可见性,是可见性与不可见性的交互叙事,展现了艺术的再现危机。重读委拉斯开兹与福柯,我们看到视觉凝视背后潜隐的复杂话语深渊,这也为我们重构艺术与现实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性 委拉斯开兹 福柯 《宫娥图》 图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