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乘波构形的跨大气层飞行器气动布局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烈堂 周伯昭 陈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1,共5页
利用乘波构形具有升阻比大的特点,将其作为滑翔跳跃式跨大气层飞行器的基准外形进行研究,提出了乘波构形的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乘波构形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马赫数、不同优化目标下得到的乘波体的性能,得到了升阻比大、容积... 利用乘波构形具有升阻比大的特点,将其作为滑翔跳跃式跨大气层飞行器的基准外形进行研究,提出了乘波构形的设计方法,详细分析了各设计参数对乘波构形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马赫数、不同优化目标下得到的乘波体的性能,得到了升阻比大、容积效率高的跨大气层飞行器气动布局,所得结论对跨大气层飞行器气动布局和乘波体外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乘波构形 升阻比 容积效率 气动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气层飞行器RCS干扰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坚强 赫新 +1 位作者 张毅锋 邓小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2-186,193,共6页
针对跨大气层飞行器外形,开展了超声速流动中的侧向喷流干扰问题研究。数值模拟了一定高度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不同喷流控制形式的干扰现象。结果表明:由于喷流与来流的相互作用,使流动变得相当复杂,相应的气动力发生变化,喷流所引起的... 针对跨大气层飞行器外形,开展了超声速流动中的侧向喷流干扰问题研究。数值模拟了一定高度和飞行马赫数条件下不同喷流控制形式的干扰现象。结果表明:由于喷流与来流的相互作用,使流动变得相当复杂,相应的气动力发生变化,喷流所引起的气动干扰因子随高度的变化较为剧烈,但随攻角、马赫数的变化却比较平稳。喷流与来流的相互干扰随高度增加而变弱,在一定高度可以忽略这种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喷流干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纵向飞行控制律和制导律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欲晓 张子彦 明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段加速很快,重量、重心、惯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等参数变化剧烈,无法简单地用固定控制增益参数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品质要求。根据飞行器的爬升特点和控制难点,在爬升... 由于火箭发动机的巨大推力,跨大气层飞行器在爬升段加速很快,重量、重心、惯量、飞行速度以及飞行高度等参数变化剧烈,无法简单地用固定控制增益参数的形式来保证整个飞行包线内的飞行品质要求。根据飞行器的爬升特点和控制难点,在爬升段的飞行包线内选择典型设计点,分别进行纵向内外回路控制律的详细设计。采用控制增益参数随动压变化进行调参的方法,对爬升段飞行轨迹进行了数字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增益参数及控制律,满足了跨大气层飞行器爬升段的预定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控制增益 纵向控制律设计 飞行轨迹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气层飞行器空间转移轨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周文勇 袁建平 罗建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24-327,共4页
基于跨大气层飞行器的特点和运行应用的任务需求,分析了飞行器可能进行的空间变轨与机动飞行。针对共面有限推力时间最短轨道转移问题,建立了优化模型。采用一阶梯度算法结合共轭梯度算法的方法求解了终时不固定的最优控制问题。仿真分... 基于跨大气层飞行器的特点和运行应用的任务需求,分析了飞行器可能进行的空间变轨与机动飞行。针对共面有限推力时间最短轨道转移问题,建立了优化模型。采用一阶梯度算法结合共轭梯度算法的方法求解了终时不固定的最优控制问题。仿真分析表明,这种组合算法综合利用了2种算法的优点,对于此类两点边值问题的求解有很强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最短时间变轨 一阶梯度算法 共轭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外形跨大气层飞行器模型气动热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曾学军 彭治雨 +1 位作者 石义雷 张扣立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复杂外形跨大气层飞行器,在2m激波风洞中开展了气动热试验研究,试验条件为:M∞≈10,迎角α=0°,10°,20°,30°,40°。通过试验给出了飞行器模型表面沿迎风中心线、背风中心线、机身四个截面、机翼上下表面、... 针对复杂外形跨大气层飞行器,在2m激波风洞中开展了气动热试验研究,试验条件为:M∞≈10,迎角α=0°,10°,20°,30°,40°。通过试验给出了飞行器模型表面沿迎风中心线、背风中心线、机身四个截面、机翼上下表面、翼前缘、尾翼表面的热流分布试验结果。同时,发展了有限体积法的三维可压缩N-S方程解算器,建立了气动热数值计算方法,并根据风洞试验条件进行了气动热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对跨大气层飞行器的气动热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表面热流的分布特征和随迎角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气动加热 气动热试验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多学科设计优化中姿控子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力 孙志兵 +1 位作者 陈小前 王振国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共6页
在对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RTAV)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的过程中,对RTAV姿控子系统的时域仿真是姿控子系统设计和飞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对某RTAV的MDO过程中姿控子系统的Simulink建模与三通道综合时域仿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在对可重复使用跨大气层飞行器(RTAV)进行多学科设计优化(MDO)的过程中,对RTAV姿控子系统的时域仿真是姿控子系统设计和飞行稳定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对某RTAV的MDO过程中姿控子系统的Simulink建模与三通道综合时域仿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建模、仿真过程中遇到的代数循环问题,并针对问题特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跨大气层飞行器 多学科设计优化 姿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气层飞行器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惠俊鹏 杨超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6,92,共6页
跨大气层飞行器通常采用翼身组合体外形,机体结构柔性大,飞行控制系统通道之间交联耦合且通频带宽、再入扰动因素复杂、气动加热严重,上述因素可能导致气动伺服弹性或热气动伺服弹性问题。考虑外界干扰不确定性、飞行器模型摄动和控制... 跨大气层飞行器通常采用翼身组合体外形,机体结构柔性大,飞行控制系统通道之间交联耦合且通频带宽、再入扰动因素复杂、气动加热严重,上述因素可能导致气动伺服弹性或热气动伺服弹性问题。考虑外界干扰不确定性、飞行器模型摄动和控制通道耦合等因素,跨大气层飞行器需进行多通道交联耦合气动伺服弹性鲁棒稳定性分析。通过弹性飞行器动力学建模、非定常气动力拟合、伺服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建模,建立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闭环模型。在此基础上对Nyquist方法、最小奇异值法以及结构奇异值μ方法等气动伺服弹性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气层飞行器 气动伺服弹性 稳定性 结构奇异值 μ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动导数的类X-37B飞行器纵向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庆 叶正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5,共9页
为了定量地研究跨大气层轨道飞行器在不同飞行条件下俯仰方向的动态特性,在Etkin气动力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飞行马赫数、减缩频率、振动幅值、平均迎角等因素对此类飞行器纵向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迎角和飞行马赫... 为了定量地研究跨大气层轨道飞行器在不同飞行条件下俯仰方向的动态特性,在Etkin气动力模型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飞行马赫数、减缩频率、振动幅值、平均迎角等因素对此类飞行器纵向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迎角和飞行马赫数决定了流场的基本特性,所以对气动导数的影响很大;而减缩频率和振动幅值决定了非定常扰动的强弱,影响非定常气动力的大小,决定非定常迟滞效应的强弱。对类似X-37B的跨大气层轨道飞行器来说,平均迎角越大,机身后方背风区的涡流作用越强,纵向稳定性越强。在亚声速范围内,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加,纵向稳定性增强,在超声速范围内,随着飞行马赫数增大,纵向稳定性减弱。振动幅值大小虽然影响了流场的形态,但对气动导数的数值大小没有明显影响。振动频率对动态特性的影响也不明显。希望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未来类似飞行器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导数 动态特性 飞行包线 不确定性 跨大气层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