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鑫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6-159,共4页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指出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存在的障碍,最后从推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健全跨...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指出了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存在的障碍,最后从推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运输一体化、促进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健全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和建立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协调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中国-东盟跨境次区域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商贸流通一体化 跨境次区域合作 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8
2
作者 张鑫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跨境劳务合作成为跨境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给跨境劳务合作带来了历史机遇。当前"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跨界民族间劳务帮扶模式、企业组织劳务派遣的跨境劳务合作... 跨境劳务合作成为跨境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建设给跨境劳务合作带来了历史机遇。当前"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形成了民间自发的跨界民族间劳务帮扶模式、企业组织劳务派遣的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境外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带动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带动的跨境劳务合作模式和政府主导型跨境劳务合作模式等主要模式,为推进跨境劳务合作与跨境次区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劳务合作还面临着跨境次区域劳动力流动壁垒、跨境劳务合作质量与结构不合理、跨境劳务参与产业分工合作体系不健全、跨境劳务合作多元主体协同不足和跨境劳务合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要深化"一带一路"跨境次区域跨境劳务合作,需要从建立跨境次区域劳动力共同市场、优化跨境劳务合作质量与结构、构建合理的跨境次区域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体系、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推进跨境劳务合作格局和健全跨境劳务合作体制机制等路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次区域 跨境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以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喻珍 蓝宏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6-152,共7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境次区域合作逐渐成为中国边疆省区参加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非接壤式次区域合作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境次区域合作逐渐成为中国边疆省区参加国际合作的主要形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非接壤式次区域合作也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创新合作的重要方式,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是中国与非洲国家次区域合作的典型案例。中非经博会作为常设在湖南的次区域合作平台,不仅有助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盟《2063年议程》的对接,也有利于实现中国国内"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联动发展。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中非经博会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需要进一步落实展会成果,需要进一步发展配套的服务业、交通运输等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 跨境次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