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樟木头镇模式:香港跨境人口流动与粤港澳区域一体化 被引量:8
1
作者 易峥 阎小培 《热带地理》 200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概述近年来香港跨境人口流动状况 ,研究内地最大的香港移民城 - -东莞市樟木头镇自 1992年发展以外销香港为主的房地产业以来 ,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的行业特色 ,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 ,商业、旅游业、服务... 概述近年来香港跨境人口流动状况 ,研究内地最大的香港移民城 - -东莞市樟木头镇自 1992年发展以外销香港为主的房地产业以来 ,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体分析了第三产业的行业特色 ,即以房地产业为龙头 ,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养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研究在香港跨境人口流动影响下 ,城镇建设与社会的发展变化。总结了受港资和港人共同推动的樟木头镇发展模式 ,探讨了这种新模式揭示出的区域一体化的阶段性和多样性 ,以及一体化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木头镇模式 香港跨境人口流动 粤港澳区域一体化 第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背景下中缅边境跨境人口流动治理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尤伟琼 董向芸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94,共8页
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与困境面前,对于边民跨境流动的认识应有着更大格局的理解视域,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的共识以及共同体价值的构建变得越发重要,这也是在全球问题不断增加的情势之下,共赢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中缅两国从历史、地缘、... 在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与困境面前,对于边民跨境流动的认识应有着更大格局的理解视域,区域乃至全球视野的共识以及共同体价值的构建变得越发重要,这也是在全球问题不断增加的情势之下,共赢发展必须面临的问题。中缅两国从历史、地缘、文化以及族群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发展命运紧密相连,双方以区域及全球性的共同发展为基点形成共识尤为重要。中缅边境外籍边民跨境流动中的教育、务工、婚姻管理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缩影,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现实,以更大的发展格局应对问题风险与挑战,是我国提升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是积极构建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 中缅边境 跨境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跨境人口流动的风险与挑战 被引量:8
3
作者 梅新育 《学术前沿》 CSSCI 2014年第16期52-68,共17页
跨境人口流动是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跨境、跨国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不妨碍社会成员之间平等顺畅交流沟通、当地主流社会能牢固保持社会规范共识与既定政治权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多民族混居将通过... 跨境人口流动是国际经贸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在开放经济环境下,跨境、跨国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不妨碍社会成员之间平等顺畅交流沟通、当地主流社会能牢固保持社会规范共识与既定政治权威的前提下,一定程度的多民族混居将通过与外界建立更为广泛的联系而有利于发挥该国、该城市的经济活力;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开放经济绝无可能例外,国际人口流动对社会治安的压力和对国家政治统一的潜在与现实冲击就是其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之一。为求长治久安,我们必须直面现实,在制定人口、教育、民族、宗教、城市发展、国际经贸谈判等项政策和目标时,必须将跨境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其长远影响纳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人口流动 国际经贸 社会治安 国家政治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跨境流动人口治理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婕 刘寒雁 吴剑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离不开产业合作、技术合作和人才合作,三者的联动、协同、交融,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共赢发展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人口治理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离不开产业合作、技术合作和人才合作,三者的联动、协同、交融,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将产教融合上升为共赢发展重要内容,统筹推进人口治理和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区域社会融合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重要举措。在中缅经济走廊规划蓝图上,以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支点,以跨境流动人口治理为抓手,促进产能、技术、劳动力等互补性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与增值重组,形成“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示范,对于巩固并深化中缅共同利益、凝聚区域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缅边境 跨境流动人口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