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域对抗网络的林火烟雾图像跨域识别方法
1
作者 赵雨诺 张长春 张军国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目的】针对林火烟雾图像识别中因时空场景差异引起的域偏移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域对抗网络的林火烟雾图像跨域识别方法。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跨域场景下识别性能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复杂背景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挑战,为... 【目的】针对林火烟雾图像识别中因时空场景差异引起的域偏移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域对抗网络的林火烟雾图像跨域识别方法。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在跨域场景下识别性能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复杂背景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应用挑战,为复杂环境下的森林火灾监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首先,本研究方法在训练阶段引入了条件对抗学习机制,利用林火烟雾图像的类别信息构建条件约束网络,增强模型对跨域特征的适应能力。然后,设计域不变特征提取模块和跨域特征对齐模块。在域不变特征提取模块中,采用预训练的ResNet50作为基础架构,生成具有判别性的域不变特征,解决跨域场景下的特征分布差异问题。在跨域特征对齐模块中,融合最大均值差异度量和相关对齐约束,构建双重约束机制以优化特征空间分布。最终,通过融合条件对抗生成网络与跨域特征对齐模块,构建端到端的训练框架,实现林火烟雾图像的跨域高效识别。【结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本文所提方法在跨域林火烟雾数据集中平均识别准确率达92.39%,较最优基线模型(LEAD)提升了0.94个百分点,且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这3个关键指标分别达到了89.67%、89.58%和89.54%,均显著优于现有的方法。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方法对提升不同时空场景下林火烟雾识别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多场景泛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复杂气象的干扰下,该模型的识别性能仍较为稳定。【结论】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域对抗网络的林火烟雾图像跨域识别方法,有效提升了不同时空场景下林火烟雾图像的识别性能,展现了在复杂环境下的高鲁棒性。该方法为林火烟雾图像跨域识别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通用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烟雾 图像识别 跨域识别 对抗学习 特征对齐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GAN-GP和Mean Teacher的WiFi使能跨域人体行为识别
2
作者 史心玥 夏文超 +3 位作者 赵海涛 杨丽花 阮欣雨 常天水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2-1199,共8页
人体行为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是当前众多研究工作的基石,对于推动人机交互和智能数字化转型具有巨大潜力。由于目标域样本较难采集,现有方法在跨域识别方面表现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WiFi使能跨域HAR方法,... 人体行为识别(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HAR)是当前众多研究工作的基石,对于推动人机交互和智能数字化转型具有巨大潜力。由于目标域样本较难采集,现有方法在跨域识别方面表现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新的WiFi使能跨域HAR方法,从WiFi信号中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并转化为图像,在基于Wasserstein距离和梯度的生成对抗网络(Wasserstei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with Gradient Penalty,WGAN-GP)中引入双判别器,通过与源域样本和单目标域样本特征联合对抗,生成同时带有双域特征的虚拟样本。该方法还结合基于Mean Teacher的半监督学习设计识别分类(Recog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RC)模块,通过对有标记样本与无标记样本分别构造损失函数,进行整体一致性损失的评估,实现对目标域样本的识别。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方法能够在减轻目标域样本采集压力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检测精度,在手势与动作的数据集上测试准确率分别达到92.71%和86.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行为识别 生成对抗网络 Mean Teacher模型 跨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跨域辐射源个体识别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奇真 刘佳旭 +4 位作者 梁先明 龙慧敏 董海 曹广平 李建清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63-1174,共12页
基于深度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已经成为识别和认证无线设备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然而,基于传统深度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跨域(跨信道条件、跨接收机、跨接收时间等)辐射源个体识别场景,因为一个域上的数据训练的模型... 基于深度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已经成为识别和认证无线设备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然而,基于传统深度学习的辐射源个体识别算法不能直接应用于跨域(跨信道条件、跨接收机、跨接收时间等)辐射源个体识别场景,因为一个域上的数据训练的模型用于另一个域上进行推理,其效果通常会变差。调研了现有基于对比学习、迁移学习、域适应等先进深度学习的跨域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整理和归纳了跨域辐射源个体识别相关的开源数据集。分析了跨域辐射源个体识别存在的难题与挑战,展望了跨域辐射源个体识别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以助力深度学习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辐射源个体识别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源个体识别 深度学习 适应 开源辐射源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条件最优传输的跨域样本选择策略
4
作者 张思京 李福雨 +4 位作者 乔晓澍 孙彧 刘艳 高璇 芮智广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56-59,共4页
跨域图像识别技术旨在利用已标注源域完成未标注目标域上的图像标注任务,且这2个域服从不同数据分布。现有方法一般通过提取域不变表征缩小域间分布差异,从而提升源域训练模型在目标域上的图像标注能力。然而,部分源域样本与目标域样本... 跨域图像识别技术旨在利用已标注源域完成未标注目标域上的图像标注任务,且这2个域服从不同数据分布。现有方法一般通过提取域不变表征缩小域间分布差异,从而提升源域训练模型在目标域上的图像标注能力。然而,部分源域样本与目标域样本的分布偏差较大,强行提取所有源域样本的域不变表征容易导致模型负适配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类条件最优传输的跨域样本选择(CDSS)策略。对于2个域中对应相同类的样本,该策略在源域中选择最能代表目标域的样本子集,并将该过程建模为在源域上学习一个稀疏概率分布的优化问题,使该分布与目标域分布之间的最优传输距离最小。在3个跨域图像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所提策略后,方法的平均识别精度较3种主流基准方法(批谱正则化项(BSP)、批量核范数最大化(BNM)和MDD(Maximum Density Divergence))均取得了显著提升,验证了所提策略在改善模型负适配问题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分布差异 不变表征 最优传输 样本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结构化语义知识增强的跨领域命名实体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韩 刘小明 +1 位作者 杨关 刘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64-2876,共13页
跨域命名实体识别旨在缓解目标领域标注数据不足的问题.现有方法通常利用特征表示或者模型参数的共享来实现实体识别能力的跨领域迁移,但对文本序列中结构化知识的充分利用仍有所欠缺.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多层结构化语义知识增强的跨领域... 跨域命名实体识别旨在缓解目标领域标注数据不足的问题.现有方法通常利用特征表示或者模型参数的共享来实现实体识别能力的跨领域迁移,但对文本序列中结构化知识的充分利用仍有所欠缺.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多层结构化语义知识增强的跨领域命名实体识别(multi-level structured semantic knowledge enhanced cross-domain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MSKE-CDNER)模型,即通过在多个层级实现对源领域和目标领域文本各自蕴含的结构化表示的对齐来促进实体识别能力跨领域迁移.首先,MSKE-CDNER利用结构特征表示层从不同领域中获取文本的结构化语义知识表示;然后,将获得的结构化语义知识表示通过潜层对齐模块在对应的层级进行结构化对齐,获取结构化的跨领域不变知识,从而提高模型对文本结构化知识的利用;此外,将域不变知识与特定域知识融合,进一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最后,分别在5个英文数据集和特定的跨域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对比当前跨域模型,MSKE-CDNER的平均性能提高了0.43%和1.47%,表明利用特征表示中的结构化知识可以有效提高目标领域的实体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迁移 结构化对齐 结构化知识 不变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迁移判别回归的跨域语音情感识别 被引量:3
6
作者 宋鹏 李绍凯 +2 位作者 张雯婧 郑文明 赵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9-657,共9页
针对实际情况下训练和测试数据来自不同领域数据库导致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判别回归的跨域语音情感识别方法。首先,引入最大均值差异和图拉普拉斯项作为域间联合距离度量,在减小概率分布差异的同时,很好地保留数据的... 针对实际情况下训练和测试数据来自不同领域数据库导致识别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迁移判别回归的跨域语音情感识别方法。首先,引入最大均值差异和图拉普拉斯项作为域间联合距离度量,在减小概率分布差异的同时,很好地保留数据的局部几何结构,从而学习到一个可迁移的公共特征表示。其次,本文采用一种能量保持策略,以避免迁移过程中目标域信息的丢失。此外,通过引入判别回归项,利用已标记的源域样本在公共子空间中训练一个可迁移的判别回归模型。最后,为了使学习到的模型具有特征选择能力和鲁棒性,分别对投影矩阵和回归项施加L2,1范数约束。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相较于其他几种迁移学习方法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判别回归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域间与域内变化的跨域行人重识别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月琳 蔡晓东 刘玉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212-217,共6页
针对单域训练的行人重识别模型迁移到另一个域内测试时性能巨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域间与域内变化的跨域行人重识别算法。采用PR策略将行人特征图进行分区处理,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针对域间变化,引入域间姿势不变性,缩小源域和目标... 针对单域训练的行人重识别模型迁移到另一个域内测试时性能巨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域间与域内变化的跨域行人重识别算法。采用PR策略将行人特征图进行分区处理,提高模型泛化能力。针对域间变化,引入域间姿势不变性,缩小源域和目标域行人的姿势差距。针对域内变化,引入域内姿势不变性、样本不变性、邻域不变性和相机风格不变性,扩大不同行人之间的距离,缩小相同行人之间的距离。实验表明,PR策略和5个不变性能有效地增强跨域行人重识别中的域自适应性,与只注重域间变化或域内变化的算法相比,其识别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自适应 不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融合网络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郭迎春 冯放 +1 位作者 阎刚 郝小可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44-2756,共13页
无监督跨域的行人重识别旨在将从有标签的源域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无标签的目标域,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关注.基于聚类的跨域行人重识别可以生成伪标签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得其表现较其他方法更优,然而这类方法由于过于依赖聚... 无监督跨域的行人重识别旨在将从有标签的源域中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无标签的目标域,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而得到广泛关注.基于聚类的跨域行人重识别可以生成伪标签并对模型进行优化使得其表现较其他方法更优,然而这类方法由于过于依赖聚类伪标签的准确性,忽略了对伪标签噪声的处理,导致噪声随着网络迭代而不断扩大,影响模型的鲁棒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融合网络的方法,利用双网络结构共同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网络;为了区分两个网络的学习能力,设计了自适应融合策略;同时,利用细粒度风格转换模块对目标域数据集进行处理,降低行人图像对相机变换的敏感度.在行人重识别基准数据集Market1501、DukeMTMC-ReID和MSMT17上,通过评估指标平均精度均值和Rank-n与主流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自适应融合网络 细粒度风格转换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慧 张晓伟 +1 位作者 赵新鹏 路昕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34-1542,共9页
跨域是行人重识别的重要应用场景,但是源域与目标域行人图像在光照条件、拍摄视角、成像背景与风格等方面的表观特征差异性是导致行人重识别模型泛化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利... 跨域是行人重识别的重要应用场景,但是源域与目标域行人图像在光照条件、拍摄视角、成像背景与风格等方面的表观特征差异性是导致行人重识别模型泛化能力下降的关键因素。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标签协同学习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利用语义解析模型构造了基于语义对齐的多标签数据表示,以引导构建更关注行人前景区域的局部特征,达到语义对齐的目的,减少背景对跨域重识别的影响。基于行人图像全局特征和语义对齐后的行人局部特征,利用协同学习平均模型生成行人重识别模型的多标签表示,减少跨域场景下噪声硬标签的干扰。利用协同学习网络框架联合多标签的语义对齐模型,提高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Market-1501→DukeMTMC-reID、DukeMTMC-reID→Market-1501、Market-1501→MSMT17、DukeMTMC-reID→MSMT17跨域行人重识别数据集上,与NRMT方法相比,平均精度均值分别提高了8.3%、8.9%、7.6%、7.9%,多标签协同学习方法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语义对齐 全局特征 多标签表示 协同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和标签自适应的跨域行人重识别
10
作者 陈思文 吴怀宇 陈洋 《高技术通讯》 CAS 2022年第2期143-151,共9页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行人重识别算法都依赖于监督训练,而监督训练中人工标注的数据需要昂贵的资源开销从而限制了其在新场景中拓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和标签自适应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中不... 针对现有的大多数行人重识别算法都依赖于监督训练,而监督训练中人工标注的数据需要昂贵的资源开销从而限制了其在新场景中拓展应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注意力和标签自适应的跨域行人重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中不同深度的特征层嵌入注意力机制和BNNeck模块,增强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下对行人的特征表示能力;其次针对没有任何标签的目标数据集,提出了无监督标签自适应方法,将标签信息逐渐扩展至目标数据集中;最后采用知识蒸馏(KD)的方法不断对模型进行微调,使模型逐渐适应新的场景。该方法在Market-1501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m AP)为33.1%,在DukeMTMC-reID数据集上的m AP为36.1%,与PTGAN、IPGAN等跨域行人重识别算法相比性能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重识别 注意力 标签自适应 知识蒸馏(KD)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秩交叉重构的领域自适应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蔚颖 房小兆 +1 位作者 吴宝昌 滕少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90-397,共8页
为了解决现有领域在自适应方法中忽略了整个数据域内部结构的信息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低秩交叉重构的领域自适应方法.通过对源域和目标域的交叉重构来构造新的源域与目标域,使得同类数据相互交织,缩短了同... 为了解决现有领域在自适应方法中忽略了整个数据域内部结构的信息和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差异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低秩交叉重构的领域自适应方法.通过对源域和目标域的交叉重构来构造新的源域与目标域,使得同类数据相互交织,缩短了同类数据之间的距离;通过对重构矩阵施加低秩约束,将2个域的同类数据对齐,以此来充分挖掘源域和目标域同类数据之间的内在结构信息,并利用该结构信息来学习分类器,从而取得更好的跨域识别效果.在5个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跨域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 交叉重构 低秩约束 跨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逻辑安全域划分的分布式安全实现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红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6-530,共5页
基于网络应用中跨域访问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权限限制等问题,提出了逻辑安全域划分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安全域划分、认证和授权模型的弊端,并在该安全域划分的基础上,从分布式认证和授权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案,为当前灵活多变... 基于网络应用中跨域访问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权限限制等问题,提出了逻辑安全域划分的概念,分析了传统的安全域划分、认证和授权模型的弊端,并在该安全域划分的基础上,从分布式认证和授权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案,为当前灵活多变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灵活的部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认证 代理证书链 身份识别 隧道 委托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的深度对抗迁移故障诊断方法
13
作者 蔡能 武兵 +1 位作者 李翔宇 李聪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5-663,672,共10页
采用深度对抗迁移学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时,受到领域中丰富的特征属性的影响,在领域自适应中无法充分学习可用于迁移的共有知识特征,且其在类别水平上忽略了不同类别的对齐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MB... 采用深度对抗迁移学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时,受到领域中丰富的特征属性的影响,在领域自适应中无法充分学习可用于迁移的共有知识特征,且其在类别水平上忽略了不同类别的对齐程度的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MB-SM)的对抗故障诊断模型,以实现对滚动轴承故障进行跨域诊断识别的目的。首先,利用改进的一维多尺度残差网络对数据的特征进行了提取;然后,引入了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完成了对共有知识特征的充分学习,降低了整体网络的数据传输难度,进一步加强了源域和目标域中同一类别内的聚类和类别之间的分离,提高了故障数据的领域适配能力;最后,采用实验室轴承数据集和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对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的模型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建实验室数据集中,采用基于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的方法可以达到90.37%的平均准确率;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中,也可以达到99.34%的平均准确率。相较于其他迁移学习对比模型,采用该模型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诊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识别 中间桥层和相似矩阵 对抗性迁移学习 自适应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