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域环境治理:一个“纵向—横向”机制的分析框架--以“河长制”为分析样本 被引量:77
1
作者 熊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8-116,共9页
从权力运行向度来看,跨域环境治理场域中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权力作用机制。根据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构建出一个跨域环境治理的二维分析框架,划分出"弱治理""权威依赖治理""资源依赖治理""... 从权力运行向度来看,跨域环境治理场域中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权力作用机制。根据纵向、横向权力作用机制的强弱构建出一个跨域环境治理的二维分析框架,划分出"弱治理""权威依赖治理""资源依赖治理""强治理"四种治理模式。应用此框架分析中国跨域流域治理中的制度创新--"河长制",通过纵向机制的强化推动中国跨域河流治理从"弱治理"模式转向"权威依赖治理"模式,在取得短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隐藏着危机。规制需求、"纵—横"权力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决定了中国跨域流域治理应该导向强纵向机制、强横向机制的"强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河长制” 纵向 横向 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避责行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渐强 杨露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共7页
区域性公共问题逐渐超越地理边界与行政区域范围,跨域治理已然成为应对诸如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然而,跨域治理内蕴的平等、协商、分权以及多元等价值理念在治理实践中显现成效的同时,也为占据强势地位的地方政府提供了“避... 区域性公共问题逐渐超越地理边界与行政区域范围,跨域治理已然成为应对诸如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新型治理模式。然而,跨域治理内蕴的平等、协商、分权以及多元等价值理念在治理实践中显现成效的同时,也为占据强势地位的地方政府提供了“避责港”,致使跨域环境治理陷入责任虚位、责任缺位及责任越位困境。为应对跨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避责行为带来的治理失效,需要厘清地方政府规避责任的多重行为逻辑及其主导下的积极与消极避责策略,从外部制约与内在约束两个层面上杜绝区域环境治理主体的避责行为,进而扭转跨域环境治理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避责行为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环境治理中的“避害型”府际合作:研究框架与生成逻辑——以广佛合作治理水污染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晖 许思琪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5,共9页
跨域环境治理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大难题,关乎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地方治理能力。作为地方政府在“避害”动机下的被动回应,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有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广佛跨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是跨域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 跨域环境治理是我国地方政府治理的一大难题,关乎地方政府间关系和地方治理能力。作为地方政府在“避害”动机下的被动回应,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有其独特的生成逻辑。广佛跨域水污染合作治理是跨域环境治理的典型案例,通过构建“避害型”府际合作框架对其进行研究,探讨“避害型”府际合作的触发诱因、推动力量及其过程模式,可以发现:跨域问题的复杂性、资源的相互依赖性、政治权力的介入、合作的交易成本是合作开启的诱发因素;纵向上级权威的强制推动和横向地方政府间的自发联合是合作过程的推动力量;信任构建程度和合作收益水平影响着最终的合作结果。跨域环境治理实践在发挥上级政府的权力要素同时,还调动了横向地方政府进行跨域府际合作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合作动机 推动因素 “避害型”府际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环境治理困局破解的现实情境——以湘渝黔“锰三角”环境治理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蒋辉 刘师师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7期44-48,共5页
众多的理论和事实已经证明,"画地为牢"的传统行政区治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跨域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其刚性的治理资源配置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锰三角"治理的成功在于该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元治... 众多的理论和事实已经证明,"画地为牢"的传统行政区治理模式早已不能满足现代跨域环境治理的现实需求,其刚性的治理资源配置是以行政区划为界限的。"锰三角"治理的成功在于该区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多元治理、协同共生"的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实现了治理资源在区域主体间的跨界流动,虽然它不一定具有普适性,但却为破解跨域环境治理困局提供了一个经典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域环境治理 性公共事务 “锰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模式问题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亚娜 杨翠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
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外溢性特征,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合作治理。随着跨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实践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出现持久性、典范性、类型化的发展趋向,模式化特点日益显现。本文依据中央政策推动、中央与地... 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与外溢性特征,需要地方政府之间合作治理。随着跨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合作实践的深入发展,地方政府间合作关系出现持久性、典范性、类型化的发展趋向,模式化特点日益显现。本文依据中央政策推动、中央与地方双向推动,以及非正式制度推动下的地方政府合作模式生成过程,划分出京津冀地区政策主导型、太湖流域双向联合型、黄河金三角地区功能互动型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基本模式。三种模式各具特色,体现出不同的适用性,将其合理应用在不同区域,必将互相支撑,共同推进我国环境治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合作 跨域环境治理 合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速度与接点治污:论中国跨域环境治理的议事协调机构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旭 陈廷栋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54,共9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尤其是跨域环境治理对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文章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角色进行了缕析,提出了“协同速度”的概念,认为议事协调机构是支撑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的组织根基。它通过发挥政党的组...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环境治理尤其是跨域环境治理对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有着更为特殊的需求。文章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角色进行了缕析,提出了“协同速度”的概念,认为议事协调机构是支撑中国环境跨域治理的组织根基。它通过发挥政党的组织优势,依托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市场整合功能与社会整合功能,成为中央对接地方、政府对接市场以及国家对接社会的协同枢纽,并在跨域环境治理场域形成了一种强调政党引领的“接点治污”模式。这一独特的任务型政治实体作为统合治理的重要机制,实现了重塑治理空间、锚定责任主体、凝聚合作共识、缝合治理裂隙的四重“协同速度”。同时,议事协调机构在中国跨域环境治理中的“兜底”与“牵线”特征,成为理解中国环境善治的基础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事协调机构 协同速度 接点治污 跨域环境治理 属地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