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跨区域电网故障计算软件的面向对象实现 被引量:4
1
作者 石东源 段献忠 何仰赞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2-85,90,共5页
随着全国电网互联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复杂性和规模随之扩大,对各类实用化分析计算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研究了考虑大型跨区域电网特点的故障计算软件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从系统的类层次结构、数据和计算功能的分层封装... 随着全国电网互联的逐步实现,电力系统分析计算的复杂性和规模随之扩大,对各类实用化分析计算软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中研究了考虑大型跨区域电网特点的故障计算软件的面向对象实现方法,从系统的类层次结构、数据和计算功能的分层封装、对基于节点导纳矩阵和节点阻抗矩阵的故障计算算法的综合应用,以及根据区域电网进行分区数据组织的方法对计算性能提高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故障计算软件对于大型跨区域电网具有快速灵活全面的故障计算处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电网 故障计算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扰动的跨区域电网薄弱区域的选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云雷 刘代刚 +4 位作者 汪如松 罗永皓 韩博 沈瑞寒 欧阳利平 《陕西电力》 2011年第10期19-22,共4页
基于多重扰动的概念对跨区域电网进行薄弱区域的选取研究。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电网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稳定性较差的薄弱环节,通过运用多重扰动这一更符合电网运行实际的观点,对华中各省市电网进行薄弱性分析研究。从多重扰动... 基于多重扰动的概念对跨区域电网进行薄弱区域的选取研究。随着电网规模的日益扩大,电网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稳定性较差的薄弱环节,通过运用多重扰动这一更符合电网运行实际的观点,对华中各省市电网进行薄弱性分析研究。从多重扰动的角度对近期发生的湖南金竹山功率振荡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扰动的相继发生是导致电网运行情况逐渐恶化的原因所在。在华中电网内部通过设置多重扰动序列,筛选出华中各省市负荷集中地区是电网中的薄弱环节,在湖南电网设置多重扰动序列验证了上述结论,并结合暂态能量函数的方法对结果加以分析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扰动 薄弱区域 暂态能量函数 跨区域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数据的跨区域电网配电运检智能管控系统 被引量:12
3
作者 阙波 黄武浩 +2 位作者 杨松伟 钱平 胡俊华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8,共8页
针对因跨区域电网配电运检智能管控系统过渡不稳定而导致默认运行级别下的管控系统负载能力受限的问题,设计基于多维数据的跨区域电网配电运检智能管控系统。硬件部分设计电子式互感器,以便连接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软件部分先利用多维数... 针对因跨区域电网配电运检智能管控系统过渡不稳定而导致默认运行级别下的管控系统负载能力受限的问题,设计基于多维数据的跨区域电网配电运检智能管控系统。硬件部分设计电子式互感器,以便连接单片机的接口电路。软件部分先利用多维数据划分过渡输出维度,再采用B/S结构来设定管控结构,最终完成智能管控系统的设计。部署系统测试环境,并使用现有的2种传统管控系统,采用Performance Runner软件对3种系统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2种传统智能管控系统相比,文中设计智能管控系统的最终平均负载能力的数值更大、负载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数据 跨区域电网 运检 智能管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互联电网的可用输电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劭翔 苗世洪 周良松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74-80,135,共8页
为确保电网安全,保证跨区域电力交易的正常进行,提出了计算跨区域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仅需交换边界节点电压和购电用户有功负荷增长量即可准确地计算出跨区域互联电网的可用输电能力。首先,建立了适用于... 为确保电网安全,保证跨区域电力交易的正常进行,提出了计算跨区域互联电网可用输电能力的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该方法仅需交换边界节点电压和购电用户有功负荷增长量即可准确地计算出跨区域互联电网的可用输电能力。首先,建立了适用于可用输电能力计算的外网等值模型,使各个区域从互联电网中解耦。同时,建立了虚拟的平衡节点和自动调节的边界注入功率,使各个区域可以进行独立的潮流计算。然后,采用分布式潮流计算对区域电网的潮流进行校正,旨在减小各个区域电网潮流计算的偏差。最后,根据定义计算出了跨区域互联电网的可用输电能力。通过IEEE 118节点系统的仿真计算,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用输电能力 跨区域电网 外网等值 重复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新能源区域互联消纳能力分析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5
作者 高澈 牛东晓 +2 位作者 马明 汪宁渤 盖晓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6-63,共8页
随着新能源基地并网容量的急剧增加,基于长距离区域互联特高压直流电网输送电力的方式将极大地促进新能源在更大空间区域范围内的消纳。针对中国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大范围输送配置趋势,提出送受端新能源区域互联消纳能力分析模型,从满... 随着新能源基地并网容量的急剧增加,基于长距离区域互联特高压直流电网输送电力的方式将极大地促进新能源在更大空间区域范围内的消纳。针对中国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大范围输送配置趋势,提出送受端新能源区域互联消纳能力分析模型,从满足送受端系统净负荷爬坡需求角度提出了送受端电网系统灵活性综合评价方法。以国内某两条跨区直流为对象,结合直流灵活调整运行方式,针对不同直流调整运行方式,进行了情景方案对比分析,并实证对比分析了直流通道采用跟随送端新能源出力特性送电曲线时具有较优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与方法可为大规模新能源区域互联电网综合评价与生产模拟提供一种有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消纳 特高压直流输电 区域互联电网 时序生产模拟 Monte-Carlo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