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邻近视角下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毛磊 谢富纪 凌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7-44,共8页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 跨区域协同创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资源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31个省份的QCA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资源 跨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绩效 QC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跨域协同创新的空间生产——基于成渝地区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锁利铭 扶雪琴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4,205,共16页
国家级新区是在“城市—区域”尺度上构建的新型地域组织和综合性功能平台,新区之间的合作是实现跨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以空间生产为理解新区跨域协同创新合作的关键视角,对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协同创新合作典型案例进行研... 国家级新区是在“城市—区域”尺度上构建的新型地域组织和综合性功能平台,新区之间的合作是实现跨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模式。以空间生产为理解新区跨域协同创新合作的关键视角,对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协同创新合作典型案例进行研究发现,新区协同创新合作根植于区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环境,离不开权力、资本、政策和社会网络等空间生产要素的集成作用,并经历了弱连接、中介连接和强连接三个空间融合升级过程。其中,权力重构是空间生产的核心驱动力;资本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是空间生产的先导和动力;政策边界弱化是空间生产的制度基础;协作网络发挥着重要连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跨区域协同创新 空间生产 成渝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及协同模式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宋之杰 王浩 石蕊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7-173,共7页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多维层次的有效协同。本文以客观创新资源为研究视角,在协同学、创新资源理论基础上,定义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基础三个层次,对跨区域创新...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多维层次的有效协同。本文以客观创新资源为研究视角,在协同学、创新资源理论基础上,定义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基础三个层次,对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进行全面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及不同种类资源区域的情形,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的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框架与模式;最后,基于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主体利益、市场环境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资源协同 驱动机理 协同模式 协调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静态与动态双重作用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50,共7页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邻近 地理邻近 社会邻近 网络邻近 区域产学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RGM的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苏佳璐 李明星 +1 位作者 马泽君 马志强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55-1268,共14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 以长三角城市群41座城市2004~2020年的城际联合申请专利为数据基础,构建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采用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实证分析促进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的动力因素。研究表明:城市间技术协同创新关系的演化是内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更倾向于嵌入三角结构而非星型结构,具有突出的“小世界”“高集聚”特征;网络演化过程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异性;网络中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对外开放水平越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形成创新合作关系的概率越高;人力资本水平接近的城市更倾向于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地理、制度及组织邻近性均对城市间技术创新合作产生积极作用。从截面扩展至纵向维度并引入时间依赖项进行跨区域技术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分析,研究结论为区域一体化创新发展提供了路径参考,同时为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协同创新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 社会网络 演化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