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基础问题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宗鑫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7-64,共8页
针对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以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为载体,开展黄河流域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协调处理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应是生态保护与补偿的主体内容。其中,辩证处理生态保护与补偿中人地补偿和人际补偿运... 针对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以高寒草地水源涵养服务效益为载体,开展黄河流域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协调处理保护者与受益者利益关系,实现生态保护目标,应是生态保护与补偿的主体内容。其中,辩证处理生态保护与补偿中人地补偿和人际补偿运作机理及作用对象,分清主次,理清补助、补贴、奖励和补偿缘由,定位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所处阶段、承接内容及基础性条件,是开展横向生态保护与补偿的关键基础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协同保护与补偿 水源涵养服务效益 人地补偿 人际补偿 黄河重要水源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文化跨区域协同保护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2
作者 蔡武进 张津期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2,共10页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智慧资源。长江流域跨度大,文化资源丰富,长江文化各区段之间既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相互融通,只有加强长江文化跨区域协同保护,才能切实提升长江文化多元一体保护实效,才能为长江经济... 长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显著标识,也是全人类的宝贵智慧资源。长江流域跨度大,文化资源丰富,长江文化各区段之间既各具特色,又紧密联系、相互融通,只有加强长江文化跨区域协同保护,才能切实提升长江文化多元一体保护实效,才能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为铸牢长江流域共同体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的依托。但就现实而言,长江文化跨区域协同保护面临着主体动能不充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基础准备不充分等问题与困境。因此,从凝聚协同保护共识、健全协同保护体制机制、构建协同保护格局、推进协同保护项目等方面着力,探索长江文化跨区域协同保护的现实路径,就成为打造长江文化全流域一体化保护局面,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文化 区域协同保护 中华文明 长江流域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护一江水”的降碳力量:来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谌仁俊 李新月 江闯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5-101,共17页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 在区域生态治理中协同降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新安江、九洲江、汀江-韩江三大流域为例,考察在跨省流域实施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协同降碳作用。研究发现,该政策通过促使沿线地区采取优化能源结构、限制高碳密集型行业企业进入等源头防治方式,释放出较大的协同降碳效应。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共护一江水”的协同降碳效应存在一定的经济代价,沿线地区出现了减产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作为补偿区的下游地区,作为受偿区的上游地区实现了更大的降碳效应,这主要得益于上游地区采取了创新驱动减排的策略,不仅通过节能技术应用大幅降低能源强度,还鼓励企业从事绿色自主创新。本文的研究能为全面推广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提供有益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流域 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协同降碳 源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草原湿地可获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4
作者 蔡道利 《广西林业》 2025年第7期13-13,共1页
一、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背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区域间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 一、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政策背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区域间生态保护协同发展,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文明思想 区域协同发展 横向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界流域生态系统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以区域协同治理为视角 被引量:40
5
作者 邵莉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103,共14页
跨界流域生态系统利益补偿的困境在于理论上对“赔偿”与“补偿”概念的混淆,在实践方面,跨界流域的供给方虽然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维护做出了贡献,却往往难以得到流域非使用价值的增值受益,有必要对流域跨界转移各参与主体对水资源的增值... 跨界流域生态系统利益补偿的困境在于理论上对“赔偿”与“补偿”概念的混淆,在实践方面,跨界流域的供给方虽然对流域生态系统的维护做出了贡献,却往往难以得到流域非使用价值的增值受益,有必要对流域跨界转移各参与主体对水资源的增值受益进行合理分配,并予以法律规范化调整。流域生态系统利益补偿实际上是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转移,所以应重视对跨界流域的整体性价值的保护。跨界流域利益补偿的法律属性应视为流域上下游的“共同利益”。结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的理解,可以总结出国家对“水流”的所有权既是国家公法上的权利也是国家公法义务的本质。这一义务约束了创设权利的国家,也意味着国家需要承担补偿责任。国家补偿的对象包括当私主体不能有效赔偿时对流域利益受损者予以救济,补偿的内容除了包括跨界流域所体现的经济价值,还包括流域的非使用价值。跨界流域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应该以区域协同理论为指导,从跨界流域利益补偿的本体内容、范围、主体三方面予以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流域 利益补偿 区域协同 国家所有权 行政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的演化博弈分析
6
作者 张薇薇 崔华蕾 王海越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1期57-59,68,共4页
由于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利益主体在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过程中,都持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且会发生行为导向冲突,致使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的演化博弈分析。分析了政府、企业... 由于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利益主体在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过程中,都持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并且会发生行为导向冲突,致使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提出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的演化博弈分析。分析了政府、企业、居民三个博弈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和逻辑关系,明确博弈主体之间关系;以演化博弈论作为理论依据,以“谁破坏谁补偿,谁损失谁获得补偿”为原则,搭建了演化博弈模型,明确划分三个博弈主体的责任和权益;在此基础上,求解了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演化稳定策略,通过计算各个策略的期望收益值和平均收益值,选择出最优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策略,实现博弈主体利益最大化,以此完成了跨区域森林保护生态补偿的演化博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森林保护 生态补偿 演化博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管理视域下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南 孔军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7期415-423,共9页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客观上要求统一管理制度,引入协同立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探讨跨省国家公园的概念、特征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实践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依据... 建立国家公园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客观上要求统一管理制度,引入协同立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探讨跨省国家公园的概念、特征和共性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实践进展、存在的问题及规范依据,分析了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认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协同立法的成功实践,是国家公园管理跨省协同立法工作的探索创新,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跨省国家公园协同立法面临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立法标准的统一难、跨区域立法程序不明晰、立法诉求的多元化、立法的实施与监督难以及额外的立法成本。对此,应当建立健全协同立法的法律制度、进一步规范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建立跨省国家公园协调机制、完善协同立法施行及监督机制、健全协同立法的成本分担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立法 国家公园 协同保护管理 区域性事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