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模型与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海龙 马长发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8-136,共19页
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以中国为背景的情景模拟,研究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化水平的状态决定了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性质;人口迁入地区城乡... 在构建两地区两部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置以中国为背景的情景模拟,研究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认为:城镇化水平的状态决定了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性质;人口迁入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率上升,迁出地区则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率的特征受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比重、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帕累托改进”的可能。笔者认为鼓励人口跨区域城镇化迁移,弱化户籍限制将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也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中地区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域人口城镇化迁移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模拟分析 帕累托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流动与城镇化发展战略任务 被引量:7
2
作者 任远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表现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流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人口迁移流动存在“南强北弱”和“北人南迁”趋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2010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流动和城镇化表现出的特点是: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人口流动向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转移,人口迁移流动存在“南强北弱”和“北人南迁”趋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增长更快,人口更明显地向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聚,带来超大、特大城市数量增加,并在此基础上带动若干核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等。结合人口迁移流动态势,直面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所面临的战略任务,提出应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实现更加平衡的国家发展,以及在不同地区实践多样性和因地制宜的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流动 城镇 市民 农业转移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人口迁移看未来人口城镇化路径——基于城市行政层级的人口吸引力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伟佳 孙斌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3-1512,共10页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吸引力高于一般地级市,更是远远高于县级市(县);以人均既有人口吸引迁入人口数来衡量,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与更高层级、更大规模的直辖市的吸引力基本处于同一区间,意味着这些城市已经接近最大城市规模;动态来看,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在增强,而其他层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在下降;农业户口的迁移人口较城市户口迁移人口更倾向于向低层级城市迁移。当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在城镇化速度放缓形势下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符合人口迁移的趋势,也适应了农村地区待城镇化主体的需求特征。鉴于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不足,农村人口向县级市(县)转移势必是政策支持型的城镇化,这与向高层级城市自发迁移的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而应是并行不悖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治理优势所在。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具有基本相同的人口吸引力。因而,在人口向中西部回流的大背景下,不同省份的城镇化宜以省会城市为中心自成体系;在省会城市开始面临集聚不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省域内副中心城市是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人口吸引力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人口迁移距离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8
4
作者 但俊 阴劼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7-496,共10页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迁移距离 城镇 区域差异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龙 陈小昆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1,共13页
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两类工具变量模型,选择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并从人口净迁移性质、城镇化水平及区域差异等角度考察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得出主要结论为:跨省份人口城镇... 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两类工具变量模型,选择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并从人口净迁移性质、城镇化水平及区域差异等角度考察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异质性。得出主要结论为: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缩小程度依中、东、西部地区减弱;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得越快;人口净迁入规模越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得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份人口城镇迁移 城乡收入差距 工具变量模型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来自东中西部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24
6
作者 王丽艳 郑丹 王振坡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2,共11页
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实际发展水... 运用协调耦合度模型,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两个角度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化过程中二者协调发展的时间演变规律以及区域差异,通过皮尔逊相关性检验协调耦合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实际发展水平仍然偏低;(2)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速度;(3)东中西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东部人口城镇化领先,中部土地城镇化较快,西部土地城镇化超前,不利于全国综合协调耦合度的提高。基于此,应优先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与财税制度改革,继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并配套GDP考核机制及产业政策改革,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积极突破制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实现二者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 土地城镇 区域差异 良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综合城镇化视角的省际人口迁移格局空间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刘颖 邓伟 +1 位作者 宋雪茜 张少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1-1158,共8页
采用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流出、流入"双向"视角解析人口迁移格局及演变过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阐释综合城镇化及各城镇化分量值对省际人口迁移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省际人口迁移量成倍... 采用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流出、流入"双向"视角解析人口迁移格局及演变过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阐释综合城镇化及各城镇化分量值对省际人口迁移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省际人口迁移量成倍增长,人口迁出区域空间不断扩散,迁入区域空间虽无明显变化,但内部差异性变化明显;(2)省际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省际人口净迁入率变化明显受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3)综合城镇化率变化对省际人口迁入有着重要作用。(4)人口、经济和土地城镇化率变化对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且经济城镇化仍为影响省际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城镇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劳动力转移 人口迁移 格局变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乡城迁移意愿和城镇化路径研究——基于CGSS 2010年数据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陶树果 高向东 余运江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0-49,共10页
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对象聚焦为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三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从目的地来看,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希望迁移到县城/... 基于全国大范围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对象聚焦为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心理特征三个维度对农村劳动年龄人口的乡城迁移意愿进行了研究。从目的地来看,超过半数的研究对象希望迁移到县城/县级市或小城镇居住,而不是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从迁移意愿看,当前的乡城迁移意愿较低,经济条件仍然是制约迁移的主导性因素。从影响因素看,教育程度、个人年收入、家庭年收入、有外出务工劳动力、非农工作经历、10年后所处阶层预期等因素对乡城迁移意愿有正向作用,年龄、当前所处阶层的自我评价等因素对迁移意愿有负向作用。结合研究结论和当前小城镇的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形势下,应大力发展中等城市,走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年龄人口 乡城迁移意愿 城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省区县域城镇化与人口迁移的时空演变及机制分析——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6
9
作者 李红 张珺 欧晓静 《热带地理》 2017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基于中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方法,以县域为尺度对边境省份广西的城镇化和人口迁移时空演变和动因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且与全国均值差距缩小的同时,边境省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仍低于全... 基于中国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经济计量方法,以县域为尺度对边境省份广西的城镇化和人口迁移时空演变和动因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且与全国均值差距缩小的同时,边境省份大部分地区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空间上看,县域城镇化呈非均衡发展趋势,中心市辖区水平高、具有一定的辐射作用但分布零散。开放较早的北部湾地区和毗邻发达省份广东的桂东、桂东南城镇化水平高于桂西、桂北地区。2)县域人口迁移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且2000―2010年其空间自相关程度集聚增强,但格局基本保持稳定,县域尺度人口迁移的高值区与城镇化发展较快地区基本同步,集中于桂东南及北部湾地区。3)对于兼有国界、海岸和省界等三类影响人口迁移的边界的广西而言,后两类边界较明显地"吸引"人口向其邻近地区活跃迁移与城镇化集聚,而国界目前对人口流动仍有一定的阻碍作用。4)从影响人口流入地选择的角度看迁移的空间格局与动因,服务业的发展正成为吸纳人口迁入的主要力量,自由贸易、商贸服务、沿边通道与口岸建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重塑中国西南边境地理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城镇 人口迁移 时空格局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人口户籍迁移的估算及时空特征——新型城镇化的落户政策导向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涛 刘嘉杰 曹广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1,共9页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 基于户籍人口自然与机械增长的分解,估算2011—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户籍迁移人口,对比分析户籍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时空特征,评估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中按规模等级引导城市落户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户籍迁移日趋活跃,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空间格局高度耦合;迁入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沿海三大城市群,迁出地较为分散,以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迁出最多。特大城市对流动人口落户的吸引力最强,一线城市户籍迁移持续活跃,新兴二线城市的迁入规模快速提升;而即使普遍没有落户限制,中小城市的吸引力仍十分有限,户籍迁出趋势持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迁移 新型城镇 落户政策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城镇化与住房市场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杨华磊 何凌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104,共14页
本文以家庭户为单位,考察了人口迁移、城镇化以及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现历年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等于户均住房套数、总人口、城镇化率与家庭规模倒数的乘积,并测算各因子的贡献。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理论上,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的轨迹呈现... 本文以家庭户为单位,考察了人口迁移、城镇化以及住房市场之间的关系,发现历年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等于户均住房套数、总人口、城镇化率与家庭规模倒数的乘积,并测算各因子的贡献。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在理论上,城镇基础住房需求的轨迹呈现类似城镇化的S型路径,城镇新增基础住房需求与城镇化速度同步,城镇新增住房需求增长率等于城镇化增长率;房价的运动轨迹呈现出类似城镇化速度"先加速上升,后减速上升,再加速下降,最后减速下降的钟型轨迹"。通过经验教据加以测算显示,从城镇化引致的基础需求,基础需求以及总需求上看,房价分别于2003年,2008年以及2014年左右下降。进一步理论推断和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各大区域板块或不同层级城市板块之间的房价可能存在钟型曲线接力式传递的特征。上述这些理论和经验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对城镇化对住房市场影响机制的理解,可能会为进一步制定房地产调控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镇 住房市场 钟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迁移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婷 段汉明 张芳 《西北人口》 CSSCI 2013年第6期60-63,共4页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 采用人口重心模型结合GIS,以2003—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为基础,对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特征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近10年来北疆城镇区域人口重心的迁移轨迹呈连续单一方向逐步向乌鲁木齐市移动,人口重心的迁移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重心 北疆城镇区域 迁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戎爱萍 郭卫东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25,共4页
新型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山西为例,从城镇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从而对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新型城镇 城乡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的空间抉择:本地城镇化抑或异地城镇化 被引量:17
14
作者 汪增洋 费金金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1-67,共7页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 引导农村人口有序地向城镇转移,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战略任务。基于农村人口迁移空间选择的视角,对人口本地城镇化和人口异地城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较高的少儿抚养比加剧了落后地区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导致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以获取高收入为主要目标,而无视城镇定居成本,增强了低质的人口异地城镇化趋势,不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提高落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有利于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是加快人口本地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城镇 异地城镇 人口迁移 推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的城镇化效应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宝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2,7,共6页
人口迁移的城镇化效应朱宝树过去关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侧重于注意城镇人口数量增长中迁移增长所占的份额,但是,由于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在分析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时,不... 人口迁移的城镇化效应朱宝树过去关于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研究侧重于注意城镇人口数量增长中迁移增长所占的份额,但是,由于反映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因此,在分析人口迁移对城镇化的影响时,不但要注意城镇人口数量的迁移变动,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人口迁移 城镇 城镇人口比重 迁移增长 省际迁移 迁移变动 农村人口 人口普查 净迁出 人口外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迁移和流动对人口城镇化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向明 《人口与经济》 1988年第2期19-24,51,共7页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总是同步进行的。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有一段时期也大致是这样,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进程之间往... 一、人口迁移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在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正常情况下,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总是同步进行的。过去30多年,我国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有一段时期也大致是这样,但是,由于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与人口城镇化进程之间往往显得关系不密切。因素之一是城乡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既影响城镇吸收乡村人口的数量,又增大了总人口的基数,从而影响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因素之二是非经济性人口移动影响了人口城镇化的正常行程。例如,“文化大革命”时期,城市工业和其他建设陷于停滞和萎缩状态,阻碍了乡村人口向城镇的正常转移,加上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干部下放,人口城镇化进程不能不受到很大影响。但是,总的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进程 人口迁移 人口城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乡村人口 现代过程 城市工业 人口移动 正常情况 人口城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10
17
作者 章恒全 李一明 张陈俊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90,共8页
以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消耗受到自身的冲击作用最大,省份的人口、经济... 以我国30个省份1998~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人口、经济、产业城镇化因素对水资源消耗影响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消耗受到自身的冲击作用最大,省份的人口、经济城镇化程度高,则对水资源消耗有负向冲击作用,反之有正向冲击作用,大部分省份的产业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均有正向冲击作用,只有少数省份有负向冲击作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对水资源消耗都有负向影响,东北地区影响最大;而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产业城镇化均对水资源消耗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东北地区的经济城镇化影响最大,中部地区产业城镇化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 水资源消耗 VAR模型 面板数据模型 区域差异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城镇化与区域人口老龄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爽 《西北人口》 1998年第3期13-17,共5页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地域综合发展水平与模式的参差不齐和多样性,不仅使得我国各个地区处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现代化进程。因此,认识和研究中国区域人... 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这种地域综合发展水平与模式的参差不齐和多样性,不仅使得我国各个地区处于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个现代化进程。因此,认识和研究中国区域人口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趋势 老年人口比例 城镇过程 人口城镇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迁移流动 相互关系 农村人口老龄 人口增长 补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人口城镇化比较研究——80年代中国的人口城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南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6-20,共5页
一、背景区域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过程,而描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镇人口率PU,即城镇辖区常住人口与区城总人口之比。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用途在于通过比较来反映其时间变动和区域差异,这种比较是研究其变化... 一、背景区域人口城镇化是指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上升过程,而描述人口城镇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城镇人口率PU,即城镇辖区常住人口与区城总人口之比。人口城镇化水平的重要用途在于通过比较来反映其时间变动和区域差异,这种比较是研究其变化与差异的原因、形成机制及产生问题的基础,因而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镇水平 比较研究 城镇人口 特征比 常住人口 区域差异 可比性 形成机制 人口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势理论的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迁移研究
20
作者 王元华 杜静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3,共2页
文章基于人口迁移理论,引入了物理学中的"势",运用势理论,提出了"人口势场"概念,分析了人口迁移中的问题,探索了促进富余人口迁移的措施。
关键词 城镇 人口迁移 势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