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O_(2)/CH_(4)混合物理论跨临界增压过程的热力性能研究
1
作者
邵明成
潘玉贵
+1 位作者
王增丽
赵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2-3751,共10页
伴生气增压回注驱油是油气开采中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但伴生气主成分为CO_(2)/CH_(4)混合物,组分波动剧烈,且CO_(2)在临界点附近性质极不稳定,这对注气压缩机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厘清CO_(2)/CH_(4)混合物跨临界增压特性,构建...
伴生气增压回注驱油是油气开采中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但伴生气主成分为CO_(2)/CH_(4)混合物,组分波动剧烈,且CO_(2)在临界点附近性质极不稳定,这对注气压缩机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厘清CO_(2)/CH_(4)混合物跨临界增压特性,构建了混合物物性PR方程,计算了混合物物性及相态变化规律,明确了安全增压路径。据此构建了CO_(2)/CH_(4)混合物理论跨临界增压热力学模型,得到了混合物跨临界增压过程p-V图、阀片运动规律及指示功率,并对比分析了组分浓度对物性特征及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_(2)浓度升高,饱和气相线向高温区移动,临界温度升高,增压过程中进排气压力损失增大,CO_(2)浓度从20%增加到100%过程中压缩机功耗降低22.93%。相关研究结果可为CO_(2)/CH_(4)混合物跨临界增压压缩机的设计和可靠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
临界
二氧化碳
注气压缩机
跨临界增压
数学模型
增压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俊兰
陈丹丹
+1 位作者
殷明
詹宇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1,共9页
为了改善商超用CO_(2)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
为了改善商超用CO_(2)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性和环保性模型,并与R134a/CO_(2)复叠制冷(RCOS)系统进行比较,以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城市为例,分析2种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压压力大于10.5 MPa时,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TCISS循环比其他3种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COP都要高;TCISS的初始投资成本比RCOS高24.5%,但其年度运行成本更低;TCISS的全生命周期成本(XLCC)普遍低于RCOS,并且在哈尔滨的XLCC最小,在广州的XLCC最大。在4个不同的城市中,TCISS系统的SO_(2),NOx,PM2.5,PM10的4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低于RCOS,其总等效变暖效应降低了21.2%~23.9%。研究结果可为推动TCISS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
临界
CO_(2)
增压
系统
内部过冷
性能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
污染物排放量
总等效变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_(2)/CH_(4)混合物理论跨临界增压过程的热力性能研究
1
作者
邵明成
潘玉贵
王增丽
赵强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能源学院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
出处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2-375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6020,52176029)
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3CX07007A)。
文摘
伴生气增压回注驱油是油气开采中实现碳减排的重要措施,但伴生气主成分为CO_(2)/CH_(4)混合物,组分波动剧烈,且CO_(2)在临界点附近性质极不稳定,这对注气压缩机的稳定性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厘清CO_(2)/CH_(4)混合物跨临界增压特性,构建了混合物物性PR方程,计算了混合物物性及相态变化规律,明确了安全增压路径。据此构建了CO_(2)/CH_(4)混合物理论跨临界增压热力学模型,得到了混合物跨临界增压过程p-V图、阀片运动规律及指示功率,并对比分析了组分浓度对物性特征及压缩机热力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O_(2)浓度升高,饱和气相线向高温区移动,临界温度升高,增压过程中进排气压力损失增大,CO_(2)浓度从20%增加到100%过程中压缩机功耗降低22.93%。相关研究结果可为CO_(2)/CH_(4)混合物跨临界增压压缩机的设计和可靠运行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超
临界
二氧化碳
注气压缩机
跨临界增压
数学模型
增压
模拟
Keywords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gas injection compressor
trans-critical pressurization
mathematical model
boost simulation
分类号
TH45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俊兰
陈丹丹
殷明
詹宇航
机构
天津城建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1,共9页
基金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目(22YDTPJC00020)
天津市教委项目(2019KJ113)
天津市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2022SKYZ213)。
文摘
为了改善商超用CO_(2)制冷系统的性能,提出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TCISS)系统,对比了该系统与3种不同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性能,并通过已有试验数据对其仿真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为详细分析该系统的现实应用性能,进一步建立经济性和环保性模型,并与R134a/CO_(2)复叠制冷(RCOS)系统进行比较,以哈尔滨、北京、南京、广州城市为例,分析2种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域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高压压力大于10.5 MPa时,环境温度在5~30℃范围内,TCISS循环比其他3种CO_(2)增压制冷循环的COP都要高;TCISS的初始投资成本比RCOS高24.5%,但其年度运行成本更低;TCISS的全生命周期成本(XLCC)普遍低于RCOS,并且在哈尔滨的XLCC最小,在广州的XLCC最大。在4个不同的城市中,TCISS系统的SO_(2),NOx,PM2.5,PM10的4项污染物排放指标均低于RCOS,其总等效变暖效应降低了21.2%~23.9%。研究结果可为推动TCISS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跨
临界
CO_(2)
增压
系统
内部过冷
性能分析
全生命周期成本
污染物排放量
总等效变暖效应
Keywords
transcritical CO_(2)booster system
internal supercooling
performance analysis
life cycle cost
pollutant emission
total equivalent warming effect
分类号
TH1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B69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O_(2)/CH_(4)混合物理论跨临界增压过程的热力性能研究
邵明成
潘玉贵
王增丽
赵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跨临界CO_(2)内部过冷增压制冷系统性能评价
杨俊兰
陈丹丹
殷明
詹宇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