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跨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初探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必裕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39-43,共5页
跨专业研究生独特的知识结构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根据跨专业研究生原本科专业的差异,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基础的特点等方面阐明个性化培养方案是取长补短进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个性化培...
跨专业研究生独特的知识结构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根据跨专业研究生原本科专业的差异,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基础的特点等方面阐明个性化培养方案是取长补短进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个性化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基于课程性质提出跨专业研究生补修的课程应纳入选修课和必选课,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从基于核心课的补修课确定、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个性化培养
课程补修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宛玉
叶一舵
林莺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目的:了解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研究生生涯适应力问卷》调查了福建省某高校493名跨专业研究生新生,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发展较好;2.跨专业研究...
目的:了解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研究生生涯适应力问卷》调查了福建省某高校493名跨专业研究生新生,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发展较好;2.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在性别、家庭来源、工作经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在担任学生干部、专业喜好、报考原因、学业规划、就业预期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开展生涯教育时可重点关注学业兴趣不高、生涯规划不足、就业预期消极的跨专业研究生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生涯适应力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定位与高校教师招聘标准间的冲突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凯
孙芳
董向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0,共5页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和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政策和研究中的"核心词"。跨专业研究生具有天然的复合人才培养基础,但从培养和求职应聘的过程来看并未得到应有的支持与鼓励。文...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和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政策和研究中的"核心词"。跨专业研究生具有天然的复合人才培养基础,但从培养和求职应聘的过程来看并未得到应有的支持与鼓励。文章通过对A省26所公立高校人才招聘启事的分析发现,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招聘标准之间存在明显冲突。冲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传统学科专业壁垒、培养机制以及人才选用标准等三个方面。冲突的协调策略也可以从借鉴宽口径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群制度、完善学科制度的合法性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立足于"复合型(跨学科)人才"重构高校聘用标准等三个方面着眼进行探究,最终形成更富弹性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输入-输出"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培养定位
招聘标准
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专业背景多元化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琪
时留新
+1 位作者
张琪
韩雪莹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研究生生源背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轻工类专业考生中,内部生源交叉现象愈发突出,各学科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复杂生源背景下的困境,提出挖掘学科...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研究生生源背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轻工类专业考生中,内部生源交叉现象愈发突出,各学科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复杂生源背景下的困境,提出挖掘学科内涵、融合各专业特色的新培养思维,并在如何设置课程与研究方向、建设跨专业导师团队、建立新型评估考核制度,完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应当前生源背景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想,为跨专业研究生优质培养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轻工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初探
被引量:
10
1
作者
郭必裕
机构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年第6期39-43,共5页
基金
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我国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衔接机制研究"(项目编号:JGLX15-108)
文摘
跨专业研究生独特的知识结构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先决的条件。根据跨专业研究生原本科专业的差异,从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培养基础的特点等方面阐明个性化培养方案是取长补短进行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内在要求;个性化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基于课程性质提出跨专业研究生补修的课程应纳入选修课和必选课,对跨专业研究生培养从基于核心课的补修课确定、选修课与必修课比例,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个性化培养
课程补修
教学方法
Keywords
trans-discipline postgraduate
individualized training
remedial course study
teaching method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
10
2
作者
陈宛玉
叶一舵
林莺莺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0-103,共4页
基金
2017年度研究生参与校园建设专题研究项目"跨专业研究生新生职业规划的状况与提升对策"(编号:XYJS201718)
文摘
目的:了解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研究生生涯适应力问卷》调查了福建省某高校493名跨专业研究生新生,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发展较好;2.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在性别、家庭来源、工作经历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3.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在担任学生干部、专业喜好、报考原因、学业规划、就业预期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开展生涯教育时可重点关注学业兴趣不高、生涯规划不足、就业预期消极的跨专业研究生新生。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生涯适应力
现状
影响因素
Keywords
cross - discipline new postgraduates
career adaptability
status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定位与高校教师招聘标准间的冲突研究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凯
孙芳
董向宇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70,共5页
基金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跨专业研究生学业困境与破解策略研究”(编号:HSDSSCX2018-28)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在我国"双一流"建设和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的背景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政策和研究中的"核心词"。跨专业研究生具有天然的复合人才培养基础,但从培养和求职应聘的过程来看并未得到应有的支持与鼓励。文章通过对A省26所公立高校人才招聘启事的分析发现,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定位与招聘标准之间存在明显冲突。冲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传统学科专业壁垒、培养机制以及人才选用标准等三个方面。冲突的协调策略也可以从借鉴宽口径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群制度、完善学科制度的合法性和运行机制的合理性、立足于"复合型(跨学科)人才"重构高校聘用标准等三个方面着眼进行探究,最终形成更富弹性的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输入-输出"系统。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培养定位
招聘标准
冲突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
training orientation
recruitment criteria
conflict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专业背景多元化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王琪
时留新
张琪
韩雪莹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出处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19,共6页
基金
2017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No.JGZZ17_019)
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文摘
随着考研人数的逐年增加,我国研究生生源背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轻工类专业考生中,内部生源交叉现象愈发突出,各学科原有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多样化生源的人才培养需求。本研究分析传统培养模式在复杂生源背景下的困境,提出挖掘学科内涵、融合各专业特色的新培养思维,并在如何设置课程与研究方向、建设跨专业导师团队、建立新型评估考核制度,完善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适应当前生源背景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想,为跨专业研究生优质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
跨专业研究生
轻工类
培养模式
Keywords
Cross-speciality postgraduates
Light industry
Training mode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跨专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设计初探
郭必裕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2016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跨专业研究生新生生涯适应力的调查与分析
陈宛玉
叶一舵
林莺莺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跨专业研究生培养定位与高校教师招聘标准间的冲突研究
王凯
孙芳
董向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专业背景多元化的轻工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王琪
时留新
张琪
韩雪莹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