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距离加权平均法数学模型在海河流域降雨等值线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鹏 刘小虎 梁树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将距离加权平均的数学模型算法引进到海河流域降雨等值线的分析计算中,并结合雨量站分布等具体问题对该模型做了一些改进,较好地解决了海河流域计算机自动分析、绘制降雨等值线的问题。
关键词 距离加权平均法数学模型 应用 降雨 等值线 网格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人员管理的一个数学模型及其计算方法
2
作者 迟忠先 薛源福 曹桂琴 《管理现代化》 1983年第1期26-28,共3页
本文给出“技术水平”的数字特征,从而建立将技术力量分类、排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这就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技术力量的科学管理,辅助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文中所给出的方法已在CROMEMCO Z-80机上实现。并分别对某单位10人... 本文给出“技术水平”的数字特征,从而建立将技术力量分类、排队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这就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来实现技术力量的科学管理,辅助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文中所给出的方法已在CROMEMCO Z-80机上实现。并分别对某单位10人和30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文提供的程序是“大连港人事管理系统”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员管理 水平值 电子计算机 人事管理系统 相似关系 加权欧氏距离 数学模型 计算方法 传递闭包 工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多边形区域法
3
作者 李玉华 鲁丽华 陈静云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7年第3期330-335,共6页
针对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时传统方法需先提取离散点数据、构建大量不规则三角形网(TIN)的繁琐过程,提出简便的多边形区域法.对等高线进行完整性处理并按多边形编号存储,利用既有的等高线及其单边邻接关系将整个地形... 针对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时传统方法需先提取离散点数据、构建大量不规则三角形网(TIN)的繁琐过程,提出简便的多边形区域法.对等高线进行完整性处理并按多边形编号存储,利用既有的等高线及其单边邻接关系将整个地形图划分为相互独立的多边形区域,形成DEM模型;通过搜索查询点所在的多边形区域及对应的等高线高程值,采用距离加权平均法计算查询点的高程.该方法建立的DEM模型明显减少了网格数量和存储空间,高程插值计算精度不低于TIN法.利用多边形区域替代传统的TIN,建模效率提高,适合于建立大型的D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不规则三角形网 等高线 单边邻接 多边形区域 距离加权平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乌梁素海地区苗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预测
4
作者 戴礼飞 王秀茹 +1 位作者 吴骁博 郭志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83-186,199,F0004,共6页
以乌梁素海苗八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6—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法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概率矩阵,应用CA-Markov模型探索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在苗八流域的最佳模拟尺度为5 m,模拟... 以乌梁素海苗八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6—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法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概率矩阵,应用CA-Markov模型探索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在苗八流域的最佳模拟尺度为5 m,模拟精度较高。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方法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的构建能够帮助CA-Markov模型准确模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还对本流域未来4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苗八流域未来40年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与研究期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CA—Markov模型 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法 苗八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