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对宝石鲈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欧红霞 王广军 +3 位作者 李希国 付兵 夏耘 李本旺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2期29-34,共6页
评估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Scortum barcoo)的肌肉营养品质和健康水平,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宝石鲈肌肉营养品质的调控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宝石鲈产业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 评估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Scortum barcoo)的肌肉营养品质和健康水平,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对宝石鲈肌肉营养品质的调控以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依据,以推进宝石鲈产业的发展。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宝石鲈的生长指标、肌肉营养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并与普通池塘养殖的宝石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宝石鲈的生长较有优势,特定生长率(1.44%/d)和存活率(90%)均较高,饲料系数(1.2)较低;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宝石鲈肌肉粗蛋白、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显著降低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升高了血清补体C的含量(P<0.05)。研究表明,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有助于提高养殖宝石鲈的品质,提升其机体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跑道式池塘循环水养殖 营养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基圆池-池塘耦联式循环水养殖技术
2
作者 李大鹏 汤蓉 +2 位作者 李华诚 谷潇 陈锐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2期21-23,共3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扩张,传统池塘养殖方式面临多项挑战,包括人工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低碳陆地循环水...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扩张,传统池塘养殖方式面临多项挑战,包括人工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低碳陆地循环水养殖技术日益受到关注。其中,陆基圆池-池塘耦联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代表了一种集约化、生态友好的养殖新趋势(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阶段 人工成本 循环养殖 生态友好 圆池 饲料利用率 池塘养殖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
3
作者 孙志远 《农机科技推广》 2025年第5期26-29,共4页
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俗称“跑道鱼”养殖,是通过建造水槽,将池塘分为水槽养殖区和水体净化区,利用机械设备推动水体流动,进行高密度水产养殖的一种模式。沛县地处微山湖湖畔,水源丰富,是淡水养殖的天然场所,全县高标准鱼塘面积4.09万亩,... 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俗称“跑道鱼”养殖,是通过建造水槽,将池塘分为水槽养殖区和水体净化区,利用机械设备推动水体流动,进行高密度水产养殖的一种模式。沛县地处微山湖湖畔,水源丰富,是淡水养殖的天然场所,全县高标准鱼塘面积4.09万亩,其中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面积0.12万亩,水槽面积10450m^(2),养殖品种以加州鲈鱼、草鱼、鲫鱼养殖为主,年产量约0.21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生态循环养殖 跑道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及其运行效果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晓娜 朱永久 +4 位作者 吴兴兵 李学梅 王龙 张远松 李晓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10-219,共10页
为探讨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与现有淡水池塘如何有机结合,本研究将养殖池塘改造为“菌-藻-鱼-水生植物”联合的水处理区,并与陆基养殖单元结合,构建成一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养殖试验。试验过程... 为探讨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与现有淡水池塘如何有机结合,本研究将养殖池塘改造为“菌-藻-鱼-水生植物”联合的水处理区,并与陆基养殖单元结合,构建成一套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并开展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养殖试验。试验过程中监测了各水处理单元水质理化指标及陆基养殖单元鱼类生长情况,评估了养殖系统氮磷收支情况及养殖单元与水处理单元面积配比关系。结果表明:经8周运行,水处理单元对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总氮和总磷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5.69%、64.99%、29.1%和43.29%,养殖尾水经水处理单元净化后能够满足《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SC/T 9101-2007)》。陆基养殖单元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的成活率为97.5%,单位产量为6.38 kg/m^(3),增重率平均为71.57%,特定生长率(R_(SGR,m))平均为0.96%/d,饵料系数平均为1.48。氮磷收支结果表明,饲料是系统氮、磷的主要来源,分别占氮、磷总输入的61.71%、61.85%。瓦氏黄颡鱼和综合积累(包含底泥沉积、水体渗漏、吸附等)分别是氮、磷输出的主要项目,分别占氮、磷总输出的50.26%、38.53%。瓦氏黄颡鱼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9.12%、10.65%,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氮、磷的利用率分别为0.06%、1.14%和0.02%、0.33%,瓦氏黄颡鱼对氮、磷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鲢、鳙(P<0.05)。养殖桶与水处理单元实际面积配比关系为0.043:1,尚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因此,本研究表明基于养殖池塘改造的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在养殖尾水净化、氮磷利用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优化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循环养殖 净化效果 瓦氏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梭鱼养殖的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模式效果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凡 丁理法 +6 位作者 彭建 陈刘浦 线婷 贝亦江 李锦笑 马文君 丁雪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92-94,97,共4页
为探索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梭鱼的效果,开展梭鱼3种不同初始规格和放养密度,配套外塘养殖青蛤、泥蚶和缢蛏等贝类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试验“跑道”梭鱼存活率为89.9%~91.4%,折算产量为8334.0~13333.5 kg/hm^2... 为探索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梭鱼的效果,开展梭鱼3种不同初始规格和放养密度,配套外塘养殖青蛤、泥蚶和缢蛏等贝类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试验“跑道”梭鱼存活率为89.9%~91.4%,折算产量为8334.0~13333.5 kg/hm^2、产值33.3万元~53.25万元/hm^2;外塘收获贝虾产量总计18600 kg,外塘产值35.4万元/hm^2;扣除成本后,该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在18.6万元/hm^2以上。该试验构建的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圈养梭鱼”结合外塘“精养贝+虾”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过程水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跑道 梭鱼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昌凤 刘兴国 +4 位作者 车轩 顾兆俊 曾宪磊 朱浩 杨家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83-190,共8页
为了解决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净化能力不足和排污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由20%水面的吃食性鱼类养殖区和80%水面的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构成,配置过水堰、螺旋桨式和水车式推流装置、集污和吸污装置等养... 为了解决池塘养殖设施化程度低、净化能力不足和排污效果差等问题,设计了分隔式循环水池塘养殖系统。该系统由20%水面的吃食性鱼类养殖区和80%水面的滤杂食性鱼类养殖区构成,配置过水堰、螺旋桨式和水车式推流装置、集污和吸污装置等养殖系统设施和装备。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螺旋桨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40 m^3/(k W·h),流量为204 m^3/h,空载噪音为60 d B;水车式推流装置提水动力效率为360 m^3/(k W·h),流量为180 m^3/h,空载噪音为67 d B;过水堰过水的总流量约为331 m^3/h,利用水循环装备实现水体流动可实现水体日交换量7 900 m^3,达到养殖池塘水体的50%左右。利用推流装置搅动水体,可实现水体大范围的对流,交替暴晒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试验池塘中下层溶解氧水平比对照塘高出59.5%,试验池塘叶绿素a浓度比对照塘低,说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浮游植物过渡繁殖。该养殖系统可为池塘健康养殖系统模式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 养殖 分隔 循环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7
作者 李纯厚 魏小岚 +5 位作者 王学锋 颉晓勇 胡维安 陆琴燕 刘璐 徐娇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05-108,共4页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 简要介绍了循环水养殖原理,分析了当前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用前景,重点介绍了目前新兴的池塘循环水养殖新模式的技术要求、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池塘循环水对虾养殖是在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实现一种高效、减排、降低养殖生产风险、减轻养殖水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对虾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的有效新模式,是现今对虾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的生产方式,对我国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循环池塘养殖 养殖 技术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对养殖塘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时空分布特征及释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梅 原居林 +4 位作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张雷鸣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5-1056,共12页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circulation Pond Aquaculture,IPA)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不同磷形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释放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IPA一条水槽前后端设置6个采样点,共设置4条,同时对常规传统... 为了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circulation Pond Aquaculture,IPA)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不同磷形态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沉积物-水界面磷的释放通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IPA一条水槽前后端设置6个采样点,共设置4条,同时对常规传统池塘(Usual Pond Aquaculture,UPA)设置5个采样点,采用SMT(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法测量沉积物中磷的形态组成,对上覆水-沉积物-间隙水磷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统计了磷释放通量及主要影响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IPA上覆水及间隙水中不同形态磷含量低于UPA,且IPA水体磷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水槽后端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水槽前端则表现为上覆水向沉积物汇集;(2)在养殖中后期,空间上,IPA水槽后端沉积物不同磷形态随着距离增加逐渐降低,且均低于UPA;时间上,2种模式TP、IP、OP和Fe/Al-P随着养殖的进行而显著增加,Ca-P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UPA基本表现为沉积物对磷的吸收,而IPA磷释放通量时空差异较大,养殖初期,水槽前端表现对磷的吸收,水槽后端10 m内则少量释放;至养殖中后期,槽后端10 m内表现对磷的大量释放;而后端20和30 m在养殖初期磷通量较小,至养殖中期均转变为对磷的吸收,至养殖末期则转变为对磷的释放;(4)2种模式磷通量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基本一致,TP、IP释放通量和pH呈显著正相关,各形态磷释放通量和沉积物Eh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温度的升高对各沉积物不同形态磷的释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上所述,IPA沉积物磷组分时空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分布在水槽后端10 m内,且在养殖中后期向上覆水大量集中释放。研究旨在为IPA改进固体颗粒物拦截方法、提高残饵和粪便的收集效率及养殖水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养殖 上覆 沉积物 间隙 磷含量 释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水荣 王力 +3 位作者 陈凌云 陈凡 姚建光 姜路辛 《科学养鱼》 2017年第6期18-19,共2页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是近几年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在国内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示范推广。杭州市自2015年开始该模式的引进与示范,2016年底统计:全市已在富阳、余杭、萧山、桐庐、建德和临安六区(县市)建...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是近几年渔业创新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目前已在国内的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地示范推广。杭州市自2015年开始该模式的引进与示范,2016年底统计:全市已在富阳、余杭、萧山、桐庐、建德和临安六区(县市)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示范点22个,“水槽式”养殖系统总面积为13000余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循环 池塘 试验 青鱼 示范点 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水槽式”与池塘传统养殖青鱼的肌肉质构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翁丽萍 邹礼根 +1 位作者 邱静 姜慧燕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1期72-73,共2页
黄鸿兵等进行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养青鱼模式的探索,认为循环水养殖方式下的青鱼生长情况要优于普通开放池塘养殖方式。但是两种养殖方式下青鱼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常规池塘开放水域和池塘内循环... 黄鸿兵等进行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主养青鱼模式的探索,认为循环水养殖方式下的青鱼生长情况要优于普通开放池塘养殖方式。但是两种养殖方式下青鱼的肌肉品质特性差异尚无相关研究报道。本试验选择常规池塘开放水域和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青鱼进行比较,选取体重规格和年龄基本相同的青鱼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分析两种养殖模式下鲜活鱼肌肉质构的差异性,从而为青鱼池塘内循环“水槽式”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养殖 循环 鱼肌肉 青鱼 池塘 质构 循环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辉明 陶志英 +4 位作者 邓勇辉 章海鑫 邓宏奎 袁嘉欣 欧阳敏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第6期56-64,共9页
对近年来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历史和特点、尾水处理、养殖关键技术等,并对各养殖模式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淡水池塘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池塘 循环养殖 养殖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阳阳 李海洋 +4 位作者 崔凯 吴明林 汪翔 魏泽能 周蓓蓓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87-1890,共4页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 为探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开展了大宗淡水鱼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研究。对试验过程中水质理化指标、养殖结果和养殖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试验期间通过有效的水质调控技术手段,能保证养殖期间水质总磷(TP)、总氮(TN)、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重铬酸钾指数(CODCr)等理化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宗淡水鱼类每667 m2平均产量达1668 kg,产值21859元,利润5418元。结果表明,通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采取有效的水质调控手段,能较好的改善养殖水质,提升养殖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程化循环养殖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技术规范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辉明 陶志英 +8 位作者 袁嘉欣 邓勇辉 章海鑫 欧阳敏 谢世红 贺刚 李艳芳 邓宏奎 李小勇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3期51-54,共4页
本文根据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规定了开展鱼种饲养所要开展的工作和掌握的关键技术,操作性强,有利于推动我省淡水池塘养殖技术创新升级,实现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池塘 嵌入集装槽 循环 养殖技术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2022年养殖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勇辉 周辉明 +6 位作者 陶志英 袁嘉欣 章海鑫 欧阳敏 谢世红 李艳芳 邓宏奎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特点,通过养殖水质指标分析、养殖测产效果分析、综合养殖效果分析、应用前景分析等,阐述了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应用效果,为池塘设施渔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池塘 嵌入 集装槽 测产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内循环水系统养殖斑点叉尾鮰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林 胡建勇 +2 位作者 李晓东 高攀 徐军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6期433-436,共4页
为探索利用池塘内循环水与传统模式养殖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区别,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昌吉县示范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比较试验。选择3条流水槽开展养殖试验,净化单元放置... 为探索利用池塘内循环水与传统模式养殖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的区别,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昌吉县示范基地开展了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斑点叉尾鮰的比较试验。选择3条流水槽开展养殖试验,净化单元放置生物浮床,对照池塘面积20亩,在同等条件下经过144d的养殖试验,记录养殖数据,分析比较两种养殖模式的斑点叉尾鮰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和对照池塘比较,虽然单产相当,但亩均效益大幅提高,主要在人工费、水资源费、生产管理环节和投入品用量等方面支出明显减少,流水槽系统较传统池塘低4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循环养殖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 传统模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主要模式及减排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凯 《科学养鱼》 2019年第7期81-82,共2页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又称跑道式池塘养殖模式、IPA、IPRS等)是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模式,其核心是在室外池塘设置一定数量长方形养殖水槽,将养鱼和养水在空间上隔离,水槽配套增氧机、推水泵、集污槽等设施,通过水槽高密度流水养殖和池塘水体循环流水自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工程化循环养殖 产污系数 鲤鱼苗 池塘养殖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技术
17
作者 魏涛 吴敏 韦海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10期23-25,共3页
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是在池塘中集中或分散建设多组标准化养鱼流水槽,流水槽中高密度“圈养”吃食性鱼,通过提水增氧推水装置在流水槽中形成高溶氧水流,流水槽和外池塘成为一个微流水循环系统;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固体粪污在... 池塘流水槽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是在池塘中集中或分散建设多组标准化养鱼流水槽,流水槽中高密度“圈养”吃食性鱼,通过提水增氧推水装置在流水槽中形成高溶氧水流,流水槽和外池塘成为一个微流水循环系统;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部分固体粪污在微流水的作用下慢慢沉积在流水槽下游的集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 循环养殖 循环系统 中高密度 标准化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措施完善及养殖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云天来 吴彦 +1 位作者 闫丽 杨蕊 《河北渔业》 2024年第12期21-25,共5页
为提升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流水槽的集污率及养殖系统的自我净化效果,采用完善吸污设施、搭建生物浮床、养殖品种搭配等综合生态养殖措施,极大提升了水质稳定性,经过140 d养殖,四条水槽总产量18193 kg,平均单产53.5 kg/m^(2)... 为提升淡水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流水槽的集污率及养殖系统的自我净化效果,采用完善吸污设施、搭建生物浮床、养殖品种搭配等综合生态养殖措施,极大提升了水质稳定性,经过140 d养殖,四条水槽总产量18193 kg,平均单产53.5 kg/m^(2),平均效益79500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工程化循环养殖 养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饲养试验与分析
19
作者 邓勇辉 袁嘉欣 +7 位作者 欧阳敏 周辉明 章海鑫 陶志英 谢世红 李艳芳 贺刚 邓宏奎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为验证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应用效果,使用该系统进行了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四种鱼类的养殖试验。经过99d的养殖,四种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未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和病害发生的情况,革胡子鲶、罗非鱼、彭... 为验证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应用效果,使用该系统进行了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四种鱼类的养殖试验。经过99d的养殖,四种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未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和病害发生的情况,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43.81kg/m^(3),17.40kg/m^(3),17.96kg/m^(3)和11.65kg/m^(3)。养殖过程中,养殖水质保持稳定,未向外排放养殖尾水,未使用渔药。养殖试验表明: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用来养殖以上四种鱼类,而且能够达到环保高效的养殖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 嵌入 集装槽 循环 养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规程
20
作者 周辉明 陶志英 +8 位作者 袁嘉欣 邓勇辉 章海鑫 欧阳敏 谢世红 贺刚 李艳芳 邓宏奎 李小勇 《江西水产科技》 2023年第3期47-50,共4页
本文规定了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池塘条件,养水区、养殖区功能划分、建设要求及配套设施的要求,为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
关键词 池塘 嵌入集装槽 循环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