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中鱼类肠道及养殖环境的细菌群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泮淼军 王明阳 +5 位作者 王龙斌 王润泽 张海恩 李卫东 董双林 田相利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0,共14页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 为查明海水池塘跑道养殖系统(IPRS)的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特征以及不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PRS中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鱼类肠道、水体和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在结构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境中细菌群落的优势组成不同,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肠道内相对丰度最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 57.92%),河鲀(Takifugu rubripes)肠道内为弯曲杆菌门(Campylobacterota, 41.17%),水体和沉积物中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相对丰度分别达到91.03%和48.06%。LEfSe分析表明,栖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等20个菌属在花鲈肠道内显著富集;unclassified_Arcobacteraceae、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a)和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等12个菌属在河鲀肠道内显著富集;伍斯菌属(Woeseia)、Muribaculaceae和unclassified_Halieaceae等26个菌属在沉积物中显著富集;Clade_Ⅰa、Clade_Ⅲ和HIMB11等10个菌属在水体中显著富集。IPRS不同功能区的沉积物菌群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固体废物收集区与净水区的差别较大,Sva1033、uncultured_Desulfocapsaceae、unclassified_Flavobacteriaceae和unclassified_Rhodobacteraceae等一些能够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硫等营养盐的细菌在固体废物收集区沉积物中大量富集,这一群落特征与其功能相匹配。鱼类肠道菌群与水体菌群相似度较小,而与沉积物菌群相似度较大。河鲀和花鲈肠道菌群与沉积物菌群的平均相似度分别为4.00%和2.85%,这表明河鲀肠道菌群受沉积物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养殖系统 细菌群落 鱼类肠道 水体 沉积物 海水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养殖跑道流场特性数值模拟及集污区固相分布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汪翔 崔凯 +3 位作者 李海洋 蒋阳阳 何吉祥 张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20-227,共8页
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 为探索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区跑道内流场分布及集污区固相颗粒分布特征,该文以稠密离散相模型对养殖系统进行流速仿真,并对9组0.03~2.00 mm不同颗粒直径的总悬浮固体颗粒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养殖跑道内水流处于缓流状态,在水面区域形成的高速流场受重力和惯性作用沿养殖跑X轴方向由液面向底部下扫推进,推进到底部后流场趋于稳定。下扫推进过程中在前挡水墙与底部之间形成固有回流区,回流区特征长度与推水口平均流速呈线性关系。固相颗粒在养殖跑道对应的集污区里呈“U”形沉积分布,其中直径大于1.30 mm的固相颗粒沉积率在85%以上,直径小于0.60 mm的沉积率在44.13%以下,总沉积率为37.77%。研究表明,使用DDPM模型可初步评估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对固相颗粒沉积的影响,系统中集污区对直径0.60~2.00 mm固相颗粒的沉积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场 模型 池塘工程化跑道式循环水养殖系统 流体力学 多相流 沉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