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牟中海
廖春
+2 位作者
丁晓军
陈袁
于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
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别标志的5级界面,河口坝增生体之间则为以泥岩夹层为识别标志的4级界面。对构型单元空间组合类型的研究表明,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与河口坝的拼接、河口坝与席状砂的拼接及河口坝的侧积3种类型;在平行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的前积和河口坝的退积2种类型;在纵向上,构型单元之间可见加积正旋回和加积反旋回特征,构型单元内主要表现为反韵律,其次是正韵律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绘了5个河口坝增生体的平面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河口坝增生体
构型单元
空间组合类型
跃进二号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跃
牟中海
+3 位作者
杨雪峰
漆麟
陈袁
苏秋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19,共10页
目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研究工作中,存在对微相类型争议性大、展布特征不精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油田高含水期的精细开发。因此,根据沉积学基本原理,采用地质相识别(包括岩石学标志和沉积构造标志)与测井相分析(包...
目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研究工作中,存在对微相类型争议性大、展布特征不精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油田高含水期的精细开发。因此,根据沉积学基本原理,采用地质相识别(包括岩石学标志和沉积构造标志)与测井相分析(包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的曲线特征)的综合研究方法,细化该油田早渐新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亚相,得出水上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砂坝、砂滩、滨浅湖泥10种微相。该套地层纵向从下至上具有完整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退积式正旋回相序。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纵向相序,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这套油藏存在2种类型的沉积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模式和湖泊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早渐新世
跃进二号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被引量:
9
3
作者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进二号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
现代沉积模式
分流砂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造后的防砂式油嘴设计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海涛
刘亮
+1 位作者
李亚夫
毛建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油嘴
改造
跃进二号油田
应用
设计
防砂
疏松砂岩油藏
微小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被引量:
5
1
作者
牟中海
廖春
丁晓军
陈袁
于跃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出处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盆地老区稳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编号:2011E-0306)资助
文摘
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别标志的5级界面,河口坝增生体之间则为以泥岩夹层为识别标志的4级界面。对构型单元空间组合类型的研究表明,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与河口坝的拼接、河口坝与席状砂的拼接及河口坝的侧积3种类型;在平行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的前积和河口坝的退积2种类型;在纵向上,构型单元之间可见加积正旋回和加积反旋回特征,构型单元内主要表现为反韵律,其次是正韵律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绘了5个河口坝增生体的平面分布图。
关键词
河口坝
河口坝增生体
构型单元
空间组合类型
跃进二号油田
Keywords
mouth bar
accreting body
configuration unit
combination in space
Yuejin Ⅱ Oilfield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于跃
牟中海
杨雪峰
漆麟
陈袁
苏秋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19,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柴达木盆地建设千万吨油气田综合配套技术研究"课题06"柴达木盆地老区稳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2011E-0306)
文摘
目前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沉积相研究工作中,存在对微相类型争议性大、展布特征不精细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油田高含水期的精细开发。因此,根据沉积学基本原理,采用地质相识别(包括岩石学标志和沉积构造标志)与测井相分析(包括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的曲线特征)的综合研究方法,细化该油田早渐新世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亚相,得出水上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砂坝、砂滩、滨浅湖泥10种微相。该套地层纵向从下至上具有完整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的退积式正旋回相序。结合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和纵向相序,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这套油藏存在2种类型的沉积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模式和湖泊模式。
关键词
沉积相
早渐新世
跃进二号油田
柴达木盆地
Keywords
sedimentary facies
Early-Oligocene
YuejinⅡ oilfield
Qaidam Basin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被引量:
9
3
作者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QH/JL-04-001)
文摘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关键词
跃进二号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
现代沉积模式
分流砂坝
Keywords
Yuejin Ⅱ oil field
braided river delta
modern river sediment type
diversion dams
分类号
P618.130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造后的防砂式油嘴设计应用
被引量:
1
4
作者
邱海涛
刘亮
李亚夫
毛建英
机构
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二厂
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油嘴
改造
跃进二号油田
应用
设计
防砂
疏松砂岩油藏
微小颗粒
分类号
TE93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牟中海
廖春
丁晓军
陈袁
于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二号油田早渐新世沉积相研究
于跃
牟中海
杨雪峰
漆麟
陈袁
苏秋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改造后的防砂式油嘴设计应用
邱海涛
刘亮
李亚夫
毛建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