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肥厚滑膜,磨削胫骨及距骨表面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取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5°~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后移位。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周~32周),分别采用Mazur评分系统及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结果:11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86.7分(P<0.05)。11例患者术前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为差,术后8例优,2例良,1例差(即踝关节未融合患者)。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1.2周(8周~16周)。融合率为90.9%。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进行对症治疗未见骨质融合倾向遂取下螺钉并清理钉道溶解骨行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4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续骨汤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关节腔注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次,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续骨汤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关节腔注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次,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活血祛瘀续骨汤。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主要观察项目包括肿痛、僵硬、功能受限及乏力。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踝-后足指数(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OFAS)、关节活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滑膜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主要观察项目包括肝功能异常、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头晕头痛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痛、僵硬、功能受限及乏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OFAS、ROM及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1及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头晕头痛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续骨汤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GS)...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41.1%,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肥厚滑膜,磨削胫骨及距骨表面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取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5°~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后移位。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周~32周),分别采用Mazur评分系统及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结果:11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86.7分(P<0.05)。11例患者术前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为差,术后8例优,2例良,1例差(即踝关节未融合患者)。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1.2周(8周~16周)。融合率为90.9%。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进行对症治疗未见骨质融合倾向遂取下螺钉并清理钉道溶解骨行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4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文摘目的:探讨活血祛瘀续骨汤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8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仅关节腔注射给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次,1次/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口服给予活血祛瘀续骨汤。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主要观察项目包括肿痛、僵硬、功能受限及乏力。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踝-后足指数(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oot and ankle surgery, AOFAS)、关节活动范围(Rang of Motion,ROM)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滑膜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治疗期间,对所有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主要观察项目包括肝功能异常、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头晕头痛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痛、僵硬、功能受限及乏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OFAS、ROM及VAS评分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IL-1及IL-17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肝功能异常、发热、皮疹、胃肠道反应及头晕头痛发生率与对照组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续骨汤联合倍他米松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较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文摘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踝部和跖趾(metatarsophalangeal,MTP)关节的体征与超声下炎性病变的一致性。方法:纳入查体发现双踝和跖趾关节中至少1个部位有压痛和/或肿胀、且接受双足踝关节灰阶(greyscale,GS)和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超声检查的RA患者,分析各关节部位压痛、肿胀的体征和超声病变的发生率,研究体征和超声下关节腔积液、滑膜炎或腱鞘炎三种炎性病变的一致性。结果:纳入113例RA患者,平均年龄(52.5±12.6)岁,中位病程60(13,129)个月,基于红细胞沉降率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DAS28(ESR)]为5.1±1.7,基于C反应蛋白的28个关节计数的疾病活动度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 based on C reactive protein,DAS28(CRP)]为4.6±1.5。查体发现在双踝和MTP 1~5关节中,踝关节压痛和肿胀最常见,分别为52.7%和31.9%;而超声发现GS阳性滑膜炎最多见于MTP2关节(34.1%),其次为踝关节(32.7%)和MTP1关节(27.9%);PD阳性滑膜炎最易出现在MTP1关节(14.2%),其次为踝关节(12.4%)和MTP2关节(10.6%)。腱鞘炎的总体发生率为41.1%,其中超过半数为胫骨后肌腱鞘炎,GS和PD的阳性率分别为22.1%和17.6%。关节腔积液最多见于踝关节(9.7%),骨侵蚀最多见于MTP5关节(19%)。踝和MTP关节的临床体征与超声下三种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均较差(κ<0.2,P<0.05)。一致性相对最好的是踝关节肿胀与超声下炎性病变(κ=0.225,P<0.05),其中与滑膜炎的一致性一般(κ=0.231,P<0.05),与腱鞘炎的一致性较差(κ<0.20,P<0.05)。关节腔积液与各关节的压痛或肿胀无一致性(P>0.05)。结论:RA患者中足踝部体征与超声下所见炎性病变的总体一致性较差,体格检查发现踝关节压痛/肿胀最多见,然而超声下所见病变更多见于MTP关节;超声可以额外发现足踝部关节的异常病变,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类型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