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凯丽 王建社 +1 位作者 林卡莉 李光千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4-405,共2页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 目的:研究国人足背动脉的直径和管壁厚度,为足背动脉置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体视显微镜分组测量31具尸体60侧足背动脉近端、中点和远端的内、外径。结果:足背动脉中点的外径、内径和管壁厚度分别为(2.47±0.49)mm、(1.28±0.50)mm和(0.60±0.16)mm,与近端和远端比较,3组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处足背动脉的内、外径及管壁厚度无侧别差异;男性管壁厚度大于女性;50岁以上者的外径和管壁厚度大于中、青年组。结论:本研究提供了华南地区国人足背动脉的解剖学相关资料,其结果对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的开展与应用等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内径 外径 管壁厚度 足背动脉置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玉兵 褚夫兵 +4 位作者 孙启英 李海波 田家心 吴敬涛 徐永清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6期186-187,共2页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 目的观察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5月笔者设计并应用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该处缺损创面32例。结果 32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按照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感觉功能分级标准:本组8例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均恢复至S5级;未吻合皮神经的皮瓣感觉恢复至S4级10例,恢复至S3级14例。患足负重行走正常,皮瓣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结论远端蒂的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 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远端缺损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足背血管的观测 被引量:1
3
作者 岳少英 张巧德 张伯稳 《解剖学杂志》 CAS 1986年第1期77-77,共1页
选用50侧成年尸体足部标本,由作者解剖后进行观测,其结果报道如下:一.足背动脉及其分支(一)足背动脉的起源及分型:足背动脉直接由胫前动脉延续者占90%,由腓动脉穿支延续者占4%,由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穿支合并者占6%。按行程分为五型:常见型... 选用50侧成年尸体足部标本,由作者解剖后进行观测,其结果报道如下:一.足背动脉及其分支(一)足背动脉的起源及分型:足背动脉直接由胫前动脉延续者占90%,由腓动脉穿支延续者占4%,由胫前动脉和腓动脉穿支合并者占6%。按行程分为五型:常见型74%,偏外侧型10%,偏内侧型4%,短干型6%,代替型6%。(二)足背动脉的长度及外径:足背动脉自踝间线至分为终支处的长度为71~101.6毫米,平均86±1.3毫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分支 平均 前动脉 足背内侧皮神经 足背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糖尿病周围神经和足背动脉及肌电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张红 哈斯 王晓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 目的通过对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与正常人群周围神经声像图,总结DPN的一般声像图特征及特异性超声表现;高频超声(HFUS)与肌电图(EMG)进行相关性分析,印证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同时观察糖尿病(DM)患者DPN与足背动脉受累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DPN患者30例[A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6.40±8.77)岁]和同期体检或诊治其他疾病不伴发DM及DPN患者30例[B组,正常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55.33±10.10)岁],以及有DM无DPN患者30例[C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54.90±10.48)岁)]。3组行超声检查,A组和B组观察和记录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下肢坐骨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前后径(D1)、左右径(D2)、横截面积(CSA)、神经被膜、神经束膜、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CDFI)情况;同时A组患者进行EMG检查,记录上述神经的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A组和C组进行双下肢足背动脉的超声检查,观察其管径、斑块、内中膜情况,记录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结果 B组各神经显示清晰,横断面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筛网状结构,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表现为线状高回声,纵断面表现为由平行线状高回声(神经束膜)分割成的断续管状低回声(神经束);A组各神经肿大增粗、内部回声减低、神经被膜及神经束膜线状高回声模糊不清,D1、D2、CSA均较B组增大,血流信号增多(P<0.05)。A组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肠神经)CSA与EMG潜伏期呈正相关(r=0.527、0.910、0.702、0.581、0.793),与电位波幅呈负相关(r=-0.676、-0.298、-0.666、-0.439、-0.586),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0.766、-0.853、-0.716、-0.877、-0.774);A组及C组足背动脉均有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表现,表现为内中膜不平整,局段或弥漫性增厚、单发或多发斑块,PSV、PI、RI随病变程度不同,变化不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US诊断DPN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HFUS对DPN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神经CSA增大与EMG潜伏期延长、电位波幅减低、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具有相关性,HFUS与EMG检查结果相一致,再次肯定了HFUS对DPN的诊断价值;DPN患者与DM不伴发DPN患者足背动脉受累情况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足背动脉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昏迷危重患者桡动脉与足背动脉置管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季建红 李峰 顾朝丽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67-1569,共3页
目的比较ICU非昏迷病人足背动脉和桡动脉的置管效果。方法对ICU 89例非昏迷病人进行动脉置管。其中,足背动脉穿刺置管5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38例。对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3 d等情况进行比较... 目的比较ICU非昏迷病人足背动脉和桡动脉的置管效果。方法对ICU 89例非昏迷病人进行动脉置管。其中,足背动脉穿刺置管51例,桡动脉穿刺置管38例。对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置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置管时间≥3 d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足背动脉较桡动脉一次置管成功率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P<0.01),留置时间长(P<0.01),且没有增加并发症(P>0.05)。结论对于需长时间监测ABP的ICU非昏迷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置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足背动脉 有创血压 动脉置管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置管溶栓与足背静脉溶栓治疗DVT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8
6
作者 梅文俊 昝建宝 +3 位作者 潘力生 何承龙 方灿军 丁振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观察置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治疗早期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选取84例D V T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溶栓组以及足背静脉溶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 目的 :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观察置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治疗早期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选取84例D V T患者随机分为置管溶栓组以及足背静脉溶栓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其早期疗效。结果:置管溶栓组静脉通畅度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足背静脉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相比足背静脉溶栓,置管溶栓能更迅速改善静脉回流障碍,早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滤器 置管溶栓 足背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朱小雷 胡勇 +3 位作者 王增涛 孙文海 刘志波 朱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83-784,共2页
目的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 目的探讨用带股外侧皮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同时用股外侧皮神经与腓浅神经吻合修复足背皮肤缺损38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足背感觉2~4个月完全恢复,供区3~6个月逐渐恢复触、痛、温觉。38例随访4~18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外形功能均正常。结论带神经的股前外侧皮瓣,神经位置恒定,切取方便,术后皮瓣有感觉,耐磨,是修复足背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足背 皮肤缺损 股外侧皮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 被引量:11
8
作者 龚德燕 郝学娟 黄丽璇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用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 2015年3-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监护室住院治疗并行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5年7-9月的7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足背动脉留置针常规护理操作。2015年6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对照组患者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绘制鱼骨图,制定改进措施;观察组患者按改进后的措施进行日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无形效果评价(包括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6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6,P<0.01)。活动后,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护患关系融洽、专业知识、责任荣誉感、护理品质意识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肾脏科监护室患者足背动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足背动脉留置针 穿刺 肾脏科监护室 成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军辉 纪荣明 +7 位作者 张成立 蔡国君 胡维国 江涛 党瑞山 黄瀛 张少成 高建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共3页
在专供研究用的21具(42侧)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发现大、小隐静脉足背段瓣膜数分别为2.8个和1.4个;在第一~四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瓣膜出现率分别为70.0%,53.3%,85.3%,77.8%,在共干型的跖背静脉内瓣膜出现率达100%;... 在专供研究用的21具(42侧)成人足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足背浅静脉及其瓣膜,发现大、小隐静脉足背段瓣膜数分别为2.8个和1.4个;在第一~四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瓣膜出现率分别为70.0%,53.3%,85.3%,77.8%,在共干型的跖背静脉内瓣膜出现率达100%;在直径小于2mm的跖背静脉也观测到瓣膜。本文认为足背静脉(弓)作为移植体(静脉动脉化)来修复掌浅弓缺损可以减少临床修复掌浅弓手术的复杂性。但应充分重视足背静脉(弓)内及跖背静脉汇入口处的静脉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足背静脉 静脉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洁 孙海云 刘莹莹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4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随机抽取生长发育正常的8~11岁学生共12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坐位时的足背动脉与平卧时的肱动脉血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时小儿足背动脉收缩压显著... 目的探讨小儿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随机抽取生长发育正常的8~11岁学生共120名,采用自身配对方法,测量其平卧、坐位时的足背动脉与平卧时的肱动脉血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卧时小儿足背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肱动脉收缩压(P〈0.01),而其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坐位时,足背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卧位肱动脉血压(均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正相关并存在线性依存关系。结论小儿足背动脉测压简便易行,可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足背动脉 肱动脉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缺损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子华 刘有玉 +2 位作者 黄雪松 邱忠朋 张兆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5期159-160,共2页
目的:探讨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9例急诊一期手术,6例二期手术治疗,均保留伤足的跖趾关节。皮瓣切取面积为6cm... 目的:探讨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应用该皮瓣修复。其中,9例急诊一期手术,6例二期手术治疗,均保留伤足的跖趾关节。皮瓣切取面积为6cm×8cm~12cm×18cm。该岛状皮瓣以足底深支为蒂,并包含趾短伸肌、足背动脉及其分支跗外侧动脉和弓状动脉。术中将足背皮神经与趾神经缝合。皮瓣供区应用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二期手术患者中4例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一期手术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5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功能,而且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不妨碍行走。结论:在保留跖趾关节同时以足底深支为蒂带趾短伸肌的逆行足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能够最大程度地恢复伤足功能。皮瓣切取面积较传统更大。该皮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理想手术方式,特别是急诊一期手术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缺损 足背皮瓣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艳 李平 +3 位作者 陈少玲 王芳 陈尚杰 赖伏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 目的探讨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58例脑梗死下肢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连续5周的想象足背屈训练。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FMA和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想象足背屈训练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足背 运动想象 功能康复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和足背动脉血压值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如丽 沈新梅 高婷婷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肱动脉与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58例老年MHD患者按血压正常与否分为正常血压组30例和高血压组28例,测量其平卧位右侧肱动脉及足背动脉血...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肱动脉与踝部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58例老年MHD患者按血压正常与否分为正常血压组30例和高血压组28例,测量其平卧位右侧肱动脉及足背动脉血压,作自身对照分析。结果两组肱动脉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足背动脉血压(均P<0.01),二者具有显著相关性和线性依存关系(均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只能测量足背动脉血压的患者,行内瘘穿刺前先测量同侧肱动脉和足背动脉血压,计算出差值作参考;透析过程中将足背动脉血压换算后替代肱动脉血压,可确保血压监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肱动脉 踝部足背动脉 血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4
作者 范鹏举 董忠根 +1 位作者 黄晓元 龙剑虹 《中国医学工程》 2007年第9期732-734,共3页
目的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设计,以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为轴心,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 目的介绍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方法11例足背软组织缺损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设计,以髂前上嵴与髌骨外缘连线为轴线,以连线中点为轴心,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或高位皮动脉为血管蒂;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1例11块皮瓣全部成活,外形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区瘢痕较大,但下肢功能不受影响。结论该皮瓣解剖容易,方法可靠,可携带股外侧皮神经及阔筋膜,是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游离皮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宋晓坤 金鑫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7-8,共2页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内径...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200例正常就诊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血管形态、血管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管腔内径狭窄情况及是否闭塞,并观察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单纯IMT增厚、低回声或强回声斑块、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足背动脉能在早期发现足背动脉病变,反映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对糖尿病足背动脉病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糖尿病 足背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莉萍 顾雅洁 +1 位作者 袁卫军 朱伟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4期1090-1092,共3页
口底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且多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常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手术方案是口底肿块扩大切除后进行口底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常采用前臂皮瓣进行修复,也有用股外... 口底癌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且多为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常伴有颈部的淋巴结转移。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见的手术方案是口底肿块扩大切除后进行口底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常采用前臂皮瓣进行修复,也有用股外侧肌或胸大肌皮瓣进行修复。我科于2009年4月收治1例游离足背皮瓣修复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术后经过精心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缺损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辉 周新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足背部皮瓣的制作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8例尸体的双下肢,观察踝前区及足背部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及其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有四种。第...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位置关系,为足背部皮瓣的制作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18例尸体的双下肢,观察踝前区及足背部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及其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有四种。第一种(13/36):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内侧走行;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内侧。第二种(9/36):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的内侧;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外侧。第三种(11/36):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在行程中多处出现交叉。第四种(3/36):腓深神经内侧终末分支缺失,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外侧终末支的内侧走行。结论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四种位置关系出现几率不同,在足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充分了解此处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腓深神经 外科皮瓣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诊足背复合皮瓣移植修复手背皮肤伸肌腱缺损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忠良 阮国模 +1 位作者 傅家兴 郑俊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5期496-496,共1页
关键词 伸肌腱缺损 足背复合皮瓣 皮肤缺损 移植修复 亚急诊 处理不当 手部皮肤 创伤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背踝前分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玲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416-1417,共2页
关键词 手指皮肤缺损 足背皮瓣修复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在足背位置关系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1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为外科皮瓣手术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解剖36例尸体下肢,观察在踝前区及足背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有四种类型的位置关系。第一种(36.1%),在踝前区...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为外科皮瓣手术和足部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通过解剖36例尸体下肢,观察在踝前区及足背腓深神经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有四种类型的位置关系。第一种(36.1%),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内侧走行;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内侧。第二种(25%)在踝前区内,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的内侧;在足背,足背动脉走行在腓深神经内侧终末支的的外侧。第三种(30.6%),足背动脉和腓深神经在多处出现交叉走行。第四种(8.3%)腓深神经内侧终末分支缺失,足背动脉在腓深神经外侧终末支的内侧走行。结论四种类型出现机率不同,位置关系有所差异,在足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充分了解此处神经和血管的位置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背动脉 腓深神经 皮瓣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