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前足畸形第5跖骨头是否切除成形的临床对比研究
1
作者 唐润 杨杰 +3 位作者 梁晓军 李毅 王军虎 刘承义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重建术第5跖骨头切除成形与不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76足)女性RA致前足中重度畸形患者,依据第5跖趾关节退变情况,行RA前足重建第5... 目的: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前足畸形重建术第5跖骨头切除成形与不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76足)女性RA致前足中重度畸形患者,依据第5跖趾关节退变情况,行RA前足重建第5跖骨头保留或切除术,分为第5跖骨头保留组(保留组)和第5跖骨头切除组(切除组)。保留组24例,年龄47~81(60.37±8.60)岁;病程13~22(19.00±3.06)年;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1~28(23.53±2.47)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6例(6足),重度拇外翻畸形18例(30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4跖趾关节成形及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治疗。切除组26例,年龄30~80(58.53±13.70)岁;病程8~25(17.94±3.92)年;BMI为20~28(24.60±2.03)kg·m-2;中度拇外翻畸形4例(4足),重度拇外翻畸形22例(36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2-5跖趾关节跖骨头切除成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metatarsals,IMAFS),第1-5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fifth metatarsals,IMAFF)变化情况,并采用日本足踝外科协会(Japanes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Foot,JSSF)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切除组随访时间为14~46(25.30±8.83)个月;保留组随访时间为12~48(24.30±11.12)个月,两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组JSSF评分、HVA、IMAFS、IMAFF分别由术前的(45.09±3.35)分、(38.90±13.67)°、(12.88±1.72)°、(32.50±2.99)°改善至末次随访时的(81.60±3.27)分、(15.40±0.96)°、(9.06±2.27)°、(22.20±1.98)°(P<0.05);保留组分别由(47.09±3.96)分、(43.30±12.65)°、(13.99±3.13)°、(33.20±6.14)°改善至(83.10±3.66)分、(15.20±1.54)°、(8.99±1.02)°、(24.70±1.88)°。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JSSF评分、HVA、IMAFS、IMAF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SSF评分中疼痛、畸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类风湿前足重建术还是前足重建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术后临床疗效及影像学结果均明显改善。对比类风湿前足重建术,类风湿前足重建第5跖趾关节清理术治疗类风湿前足中重度畸形,疼痛改善明显,但畸形改善较差。对于类风湿引起的前足中重度畸形,第5跖趾头关节面轻中度退变畸形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足畸形 关节融合 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
2
作者 周三国 郭斌 +5 位作者 陈成礼 吴若丹 卢斌 白云鹤 姚鹏举 孟志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4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 目的:探讨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例患者。我们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跖趾关节形成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VAS评分。结果:在观察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7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10例,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3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在对照组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6例,治疗效果为良的患者有8例,治疗效果为可的患者有4例,治疗效果为差的患者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81±1.56)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1.72±0.55)分;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前的VAS评分为(6.79±1.22)分,治疗后的VAS评分为(4.32±0.73)分。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VA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 跖趾关节成形术 类风湿前足畸形 临床疗效 VA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外伤术后复位不良致平足畸形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邬博来 王宝虎 吴乐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64-367,共4页
患者,女,25岁,于2017年1月9日因车祸致右小腿出血、肿痛,右足皮肤擦伤,中足畸形、疼痛,右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右距舟关节脱位(图1a,1b)。诊断为右小腿开放伤,右胫腓骨骨折,右足舟骨骨折,Chopart关... 患者,女,25岁,于2017年1月9日因车祸致右小腿出血、肿痛,右足皮肤擦伤,中足畸形、疼痛,右踝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右胫腓骨开放骨折,右足舟骨骨折、右距舟关节脱位(图1a,1b)。诊断为右小腿开放伤,右胫腓骨骨折,右足舟骨骨折,Chopart关节脱位。于急诊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胫腓骨远端开放骨折清创缝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周行右足距舟关节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术中拍摄X线片示右距舟关节对位不良(图1c,1d)。但当时未发现关节错位,遂允许患者出院,术后2个月拔除克氏针,后该患者失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 足畸形 骨折固定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付善云 邓秀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16期1527-1528,共2页
目的探讨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施行马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23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39%。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科... 目的探讨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施行马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23例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发生切口愈合不良,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7.39%。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加强科室管理,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换药原则,对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足畸形矫形术 切口感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相矫治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的方法及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建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6,共2页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难以完全纠正畸形。本文介绍四维相法矫治此种畸形的原理、所用外固定装置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护理 ,认为此法不仅考虑到畸形的三维结构特点 ,而且考虑生物组织的时间结构特性 ,增加了时间这个可调节... 重度马蹄内翻足畸形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难以完全纠正畸形。本文介绍四维相法矫治此种畸形的原理、所用外固定装置的构造、使用方法及护理 ,认为此法不仅考虑到畸形的三维结构特点 ,而且考虑生物组织的时间结构特性 ,增加了时间这个可调节的变量 ,为重度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文中阐述了安装这种特制外固定装置前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内翻 畸形矫治 外固定装置 护理 畸形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足畸形二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庄少藩 《中国罕少见病杂志》 1995年第1期47-47,共1页
巨足畸形甚为少见.本文报告二例。
关键词 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双足轴后性多指(趾)畸形1例报告
7
作者 吴红军 王崧伊 王祝民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80-380,共1页
多指(趾)畸形在先天性畸形中较常见,而轴后性24指(趾)畸形较罕见,我院2008年5月10日收治1例患儿,男,13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小指及双足小趾六指(趾)赘生畸形,随发育逐渐增长。患儿为头胎顺产,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亲孕... 多指(趾)畸形在先天性畸形中较常见,而轴后性24指(趾)畸形较罕见,我院2008年5月10日收治1例患儿,男,13个月,出生后发现双手小指及双足小趾六指(趾)赘生畸形,随发育逐渐增长。患儿为头胎顺产,父母体健,非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未服用药物,否认有遗传及代谢病史。检查患儿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双手尺侧小指旁并发赘生指,赘生指比正常小指稍小,不能主动活动;双足小趾外侧并发赘生趾,赘生趾与正常小趾相似,可以主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趾)畸形 畸形 足畸形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胫前肌外移治疗非固定性足内翻畸形48例
8
作者 毛瑞君 关家文 +3 位作者 窦建 丛永健 孙海涛 贾逢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内翻畸形 胫前肌外移 固定性 治疗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畸形足的治疗(附34例报告)
9
作者 陈国瑞 陈增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17,共2页
外伤性畸形足为临床较常见病。我科1965~1986年共收治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2.5岁。左侧15足、右侧18足、双侧仅1例。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病史最长2... 外伤性畸形足为临床较常见病。我科1965~1986年共收治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2.5岁。左侧15足、右侧18足、双侧仅1例。3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病史最长25年,最短2年,平均5.7年。畸形的类型有:足跖屈畸形1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足罕见畸形一例报告
10
作者 吕翔隆 张明生 金跃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罕见畸形 聊城地区 并指畸形 组织连接 稳定行走 人民医院 无名指 独生子 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后遗足踝畸形手术前后的护理
11
作者 郭英艾 《中国骨伤》 CAS 1998年第3期67-68,共2页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手术前 后遗症护理 手术后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单指,双足两趾畸形一例报告
12
作者 速家震 贾本立 《解剖学通报》 1983年第1期81-82,共2页
于1980年8月,在银川市街头发现特殊手足畸形患者一例。逐请其来本院进行观察及行X线摄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刘××,男性,43岁,未婚,汉族,安徽省肖县人,农民。全身外观除手、足畸形外,余部未见异常。手:双侧手掌犹如正常人足跟... 于1980年8月,在银川市街头发现特殊手足畸形患者一例。逐请其来本院进行观察及行X线摄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刘××,男性,43岁,未婚,汉族,安徽省肖县人,农民。全身外观除手、足畸形外,余部未见异常。手:双侧手掌犹如正常人足跟,其远端仅一手指屈曲呈钩形。右手指末节朝向桡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掌骨 掌指骨 头状骨 双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瘫、脊柱裂导致足部畸形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春明 郭雪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0期71-72,共2页
目的通过对脑瘫、脊柱裂导致足部畸形的探讨,对足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及康复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38例脑瘫合并隐性脊柱裂病人所致46足部畸形,马蹄足、马蹄内翻足、马蹄外翻足及高弓足畸形,均进行了术前康复、足部畸形矫正手术及... 目的通过对脑瘫、脊柱裂导致足部畸形的探讨,对足部畸形的病因、病理、诊断及康复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38例脑瘫合并隐性脊柱裂病人所致46足部畸形,马蹄足、马蹄内翻足、马蹄外翻足及高弓足畸形,均进行了术前康复、足部畸形矫正手术及术后的康复训练。结果结合足部畸形的矫正程度及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定,优25足,良15足,差6足,优良率87%。所以术前康复+手术治疗+术后康复训炼是脑瘫、隐性脊柱裂导致足部畸形康复的3大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脊柱裂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3D打印的外固定架治疗足踝畸形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祥国 魏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用3D打印的外固定架治疗足踝畸形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8例足踝畸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比较组.对比较组患者采用普通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3D打印... 目的:探讨用3D打印的外固定架治疗足踝畸形的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68例足踝畸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比较组.对比较组患者采用普通外固定架进行治疗,对治疗组患者采用3D打印的外固定架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治疗后其足踝功能的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4.11%)高于比较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76.47%),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足踝功能的优良率(94.11%)高于比较组患者足踝功能的优良率(73.52%),P<0.05.结论:用3D打印的外固定架治疗足踝畸形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外固定架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骨固定器治疗外伤性足下垂畸形12例
15
作者 常锐 沈迎春 薛巨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08-109,共2页
关键词 下垂畸形 骨固定器 外伤性 组合式 治疗 腓总神经损伤 踝外伤 筋膜室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拇趾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龚浩 桑志成 +5 位作者 温建民 孙卫东 胡海威 张永超 左建刚 王海雄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通过拇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X线测量指标分析,探讨拇外翻畸形时足弓塌陷程度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120例(240足)拇外翻患者跖骨头下疼痛观察并摄患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拇... 目的:通过拇外翻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X线测量指标分析,探讨拇外翻畸形时足弓塌陷程度与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2年10月120例(240足)拇外翻患者跖骨头下疼痛观察并摄患足负重位和非负重位下X线正侧位片,分别测量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1-2)、1-5跖间角(IM1-5)、内弓顶角和前弓角,比较其负重与非负重位下的差异,并分析其(除HVA)差值与拇外翻畸形、跖骨头下疼痛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拇外翻患者240足中148足存在跖骨头下疼痛,拇外翻足负重位IM1-2、IM1-5、内弓顶角较非负重位均明显增加,而拇外翻角和前弓角则反之;负重与非负重位下IM1-2、IM1-5、内弓顶角的差值与拇外翻畸形程度及跖骨头下疼痛密切相关。结论: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随拇外翻畸形的增加而加重,跖骨头下疼痛随着足弓塌陷程度加重而加重。通过足负重、非负重位下X线测量指标分析可评价拇外翻足弓塌陷程度,对防治跖骨头下疼痛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拇外翻 足畸形 跖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izarov技术结合Taylor外固定架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志明 刘鹏 +3 位作者 于桂泳 董桂贤 刘玉民 李永升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8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患者12例,均采用Ilizarov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术后随访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的患者12例,均采用Ilizarov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术后随访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手术顺利,骨断端无需植骨。骨性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6~17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畸形均获满意矫正,截骨处及骨缺损处均临床愈合,足持重行走功能良好,外观满意。术后随访畸形无复发,疗效评价非常满意8例、满意4例。2例发生中度针道感染,对症治疗后均获得痊愈;患者均未并发截骨处骨不愈合、踝关节脱位及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lizarov结合Taylor外固定架一期治疗创伤后胫骨远端缺损合并马蹄内翻足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手术 ILIZAROV技术 Taylor外固定架 截骨术 牵张成骨 足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战春 朱建 +5 位作者 王丹 袁永健 鲍鹰 张强华 邢时通 施利华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2期147-148,共2页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次数,而且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也带来不必要的残疾。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保守治疗的较好方法是Ponseti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先天性 手法 骨科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翻足第1跖序列的X线影像学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显军 王智 张建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2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外翻足的病理形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外翻畸形患者(外翻组)121例(211足),足部外观正常、无任何不适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9例(35足)。两组均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AV)及第1、2跖骨间角(IMA),用... 目的观察外翻足的病理形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外翻畸形患者(外翻组)121例(211足),足部外观正常、无任何不适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29例(35足)。两组均摄负重位足部正位X线片,测量外翻角(HAV)及第1、2跖骨间角(IMA),用二维坐标系对各解剖标记点进行定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翻组的趾向外侧发生明显偏斜,近节趾骨基底中点在HAV<50°时无变化、HAV>50°时则发生外移,外翻组的第1跖骨头内移。外翻组的第1跖骨基底中点及内侧楔骨远端关节面的内外侧标记点较对照组的相应点在足纵轴方向远离第2跖骨基底。结论 外翻足有其特殊的病理形态,其发病机制为第1跖骨内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畸形 外翻 第1跖骨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新锋 刘鸣江 +1 位作者 黄雄杰 刘昌雄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4期133-133,共1页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Ilizarov技术对这34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这3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治疗... 目的:探讨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4例马蹄内翻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Ilizarov技术对这34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在这34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良,有2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优。这34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矫正效果,均能进行不同程度的负重行走,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也未出现病情复发的现象。结论:用Ilizarov技术治疗成人马蹄内翻足能够取得非常理想的矫正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IZAROV技术 马蹄内翻足畸形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