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抗创伤后应激障碍行为学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运慧 尹勇玉 +4 位作者 姚俊祺 刘文刚 袁瑾 张黎明 李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目的用大鼠和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评价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场景恐惧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次延长应激(SPS)模型和小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S)模型,实验分组均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舍曲林(Ser)组和... 目的用大鼠和小鼠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评价菊淀粉型巴戟天寡糖(IOMO)对场景恐惧行为和焦虑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单次延长应激(SPS)模型和小鼠不可逃避足底电击(FS)模型,实验分组均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舍曲林(Ser)组和模型+不同剂量IOMO组。在大鼠SPS模型中,于造模后每天1次ig给予IOMO 12.5,25和50 mg·kg^(-1)或Ser 15 mg·kg^(-1),连续给药16 d;在小鼠FS模型中,于造模后每天1次ig给予IOMO 25和50 mg·kg^(-1)或Ser 15 mg·kg^(-1),连续给药15 d。以场景恐惧实验评价恐惧行为,以开场实验(OFT)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PMT)评价焦虑样行为。结果在大鼠SPS模型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场景恐惧实验中僵住时间显著增加(P<0.01),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累计次数显著减少(P<0.01),在EPMT中开臂区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次数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模型+IOMO 50 mg·kg^(-1)组和模型+Ser 15 mg·kg^(-1)组上述变化均可显著逆转(P<0.05)。在小鼠FS模型上,模型组小鼠在场景恐惧中僵住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造模后第10天,P<0.01;第15天,P<0.05),在OFT中进入中央区的潜伏期显著延长,且累计次数和时间显著减少(P<0.05);模型+IOMO 50 mg·kg^(-1)组上述变化显著逆转(P<0.05,P<0.01)。结论IOMO慢性给药可显著降低SPS模型大鼠和FS模型小鼠场景恐惧的表达,缓解焦虑样行为,具有抗PTSD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巴戟天寡糖 单次延长应激模型 足底电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